近日,國鐵集團批準了雄商高鐵肅寧東站更名為肅寧河間站的申請。
![]()
據悉,雄商高鐵是我國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之京港(臺)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引領“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我國三大戰略縱深發展,助力建設“雄安新區”千年大計,以及促進沿線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
線路全長551.97公里,途經3省、9市25縣(區),其中河北省境內257.82公里,山東省境內268.97公里,河南省境內25.18公里。總投資827.1億元。
全線共設雄安、任丘西、肅寧河間(原肅寧東)、深州東、衡水南、棗強南、清河西、臨清東、聊城西、陽谷東、臺前東、梁山、鄆城、菏澤東、曹縣西、商丘等16個車站。
項目于2022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今年9月1日,全線進入鋪軌階段,預計2026年9月建成通車。
![]()
肅寧東站更名的核心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雄商高鐵原規劃中,肅寧東站作為中間站存在,但隨著區域鐵路網的完善,定滄城際鐵路等線路計劃接入該站,使其成為區域性交通樞紐。為體現其輻射范圍和樞紐定位,需在名稱中增加相鄰行政區“河間市”的標識
,以明確其在滄州西部的交通節點地位。
2.更名后,“河間”作為滄州市下轄縣級市,與肅寧縣相鄰,且距離車站相對較近,名稱能夠更精準地反映車站服務范圍 。同時,這一調整符合《鐵路車站命名管理辦法》中“優先使用指位性強的地名”原則,避免了旅客因名稱模糊而誤判乘車地點。
3.肅寧縣與河間市均為滄州西部重要的經濟節點,兩地產業互補性強(如肅寧的裘皮產業與河間的線纜產業)。更名可能是地方政府協商的結果,旨在通過高鐵站名稱強化區域協作,吸引投資并促進產業融合。此外,名稱中加入“河間”也符合國鐵集團“尊重行政區劃”“適應所在地區發展需要”的命名原則。
綜上所述:肅寧東站更名為肅寧河間站是線路規劃調整、樞紐功能升級和區域協同發展的必然結果,符合國鐵集團命名規則,且有助于提升車站的區域輻射力。
![]()
此前,中鐵六院正式公布了京雄商高鐵肅寧東站(現肅寧河間站)的設計方案。此站以“悠悠武垣城,千年漢武風”的設計理念為核心,從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中汲取設計元素,運用現代簡約的設計手法,營造出莊重典雅、大氣磅礴的建筑形象。
![]()
肅寧河間站為線側下式站型,站房建筑面積共12000平方米。建筑立面采用明晰的三段式構圖,形成主次分明的車站形象。立面設計與車站內部功能協調統一,以雄偉舒展的屋檐為統領,體現傳統文化的同時,加以現代手法演繹,古韻新筑。富有凹凸韻律的檐墻處理,深遠出挑的宏大屋檐,形成了豐富的光影變化。 中部精細的木色格構窗欞,與周圍硬朗寬厚的石材墩柱形成對比;簡潔大氣的石材墻面,鑲嵌傳統回字紋雕刻,雄偉之余不失典雅細膩,粗中有細,剛柔并濟,虛實相映。 室內設計以現代簡潔風格搭配抽象的傳統文化元素,內部空間通透開敞,將城市景象展現給站內的旅客,營造出輕松自然并富于新鮮感的現代車站氛圍。
![]()
肅寧縣歷史文化積淀跨越千年,縣城東南7.8公里處是始建于戰國時期的武垣城遺址。肅寧縣位于雄安新區南50公里處,是拱衛雄安新區的一顆璀璨明珠。 “金鼓齊鳴武垣城,千年沉寂漢武風”,肅寧東站通過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建筑語言將區域環境、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南來北往的列車,將承載著肅寧的文化遺產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來源:鐵路建設規劃、中鐵六院城建院、混在河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