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新紀元,用有趣故事解讀餐飲與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導讀
如今很多人上班,中午都是點外賣吃,面對外賣平臺上成千上萬的外賣商家,讓人挑的眼花繚亂,如果不注意看,一不小心就可能點到了預制菜外賣。
我們辦公室所在的寫字樓,每到中午十二點,外賣架子上便堆積如山了,朋友老李就是外賣員,看到我點了一個鹵肉飯,老李擦了把汗說道:“你這個預制菜,加熱一下就送過來,與其吃這個不如去點現炒的。”
![]()
看著我一臉疑惑的表情,老李繼續說道:“你看這堆積如山的外賣,其實一半以上都是預制菜做出來的,根本就不是廚師現炒的。”
我有點好奇的問道:“這個你怎么看出來的?”
老李看到我質疑他的專業,于是白了我一眼道:“這還不簡單,我天天去這些地方拿外賣,是不是現炒,我一看不就知道了!”
老李說的還挺有道理,那么點外賣時,怎么區分預制菜?面對我的疑惑,外賣員老李透露:“5個技巧輕松識別!”
![]()
技巧一:看銷量,大于3000以上要小心。
“月銷9999+”這個標志,在很多人眼中是外賣店鋪人氣銷量的象征,但是老李卻透露:“大于3000以上的要小心,如果是9999+,那么百分百是預制菜,因為真正現炒的餐廳,高峰期廚師就算一次最多同時炒三份,一天能出200單已經是極限了。”
老李表示預制菜外賣店則完全不同,他們根本不需要廚師,只需要將冷凍菜肴加熱,一個微波爐同時加熱20份菜肴,所以他們的銷量才能這么高,如果是現炒,根本不可能完成這么大的量。
更明顯的是,一些店鋪往往菜品種類繁多,當你看到一家店既賣黃燜雞又做麻辣香鍋,還有鹵肉飯,蓋飯可選,就要提高警惕了。
![]()
技巧二:看評價,是否有店內堂食評價?
老李介紹第二個技巧就是看外賣評價,看看評價里有沒有店內堂食顧客的評價,如果有的話,那么可能就不是預制菜外賣。
老李繼續說道:“通常預制菜店鋪的評價有一些共同特點:首先,幾乎全是外賣評價,很難找到顧客在店內用餐的照片。其次,菜品圖片高度統,同樣的擺盤,同樣的分量,這是因為它們出自同一個料理包。”
![]()
技巧三:看菜品色澤
一般如果是廚師新鮮現炒的菜肴,會有獨特的鍋氣,而且在菜品色澤上看起來更加新鮮,比如炒青菜翠綠油亮,紅燒肉紅潤透亮。
但是如今很多預制菜外賣會加入少許現煮的青菜和蔥花香菜,來讓顧客認為是現炒菜,那么就不能單純的看蔬菜色澤,而應該看葷菜的色澤。
如果葷菜顏色暗淡,比如肉吃起來很柴,很碎,很軟爛,甚至色澤偏黑,那么這種就是經過殺菌和冷凍處理的預制菜。
![]()
技巧四:摸菜品溫度
老李表示,現炒的菜出鍋時溫度接近100度,裝盒后還有80度以上,送到顧客手上時,餐盒通常還是燙手的。
但是如果是預制菜外賣,由于預制菜一般是直接在水里,或者微波爐里加熱的,為了能夠快速出餐,一般加熱溫度度是控制在70度左右,送到顧客手上時只是溫熱的,并不會燙手,甚至有點涼。
如果你經常點某家外賣,發現即使在下單后立即送達,菜品也從來不燙口,這家店很可能在使用預制菜。
![]()
技巧五:看口味能否調整?
現炒餐廳,菜肴是廚師現做的,所以口味可以進行調整,比如想要咸一點、辣一點,或者不加香菜,廚師都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預制菜卻無能為力,因為預制菜的味道早就制作好了,只需要加熱就可以出餐,所以當顧客提出少辣,少鹽時,根本無法調整口味。
如果你多次點一家外賣,同時多次要求“少鹽”“少辣”等要求,但是每次收到的菜品味道卻毫無變化,那就是預制菜無疑了。
預制菜并非洪水猛獸,我們識別預制菜,也不是為了完全拒絕它,而是我們能夠做到在預制菜和現炒菜中做出更好的選擇。
最后麻煩大家點個贊支持一下,非常感謝!
如果你愛看美食,愛看餐飲故事,歡迎關注我們
與君共勉
嘗遍中國美食
游遍千山萬水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