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活動(微信:2478970178)
有沒有這樣一種經歷:當你歷經千辛萬苦,完成了一次百公里騎行,或者只是在城市里溜達了幾個小時后,滿懷成就感的你準備發個朋友圈,突然感覺——手腕一陣酸爽,仿佛剛去工地搬了三天磚。
握鼠標有點抖,擰瓶蓋有點虛。你心里開始犯嘀咕:“我這騎的是自行車,還是刑具啊?”
別慌,別慌!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手腕不舒服,幾乎是每個騎行愛好者(尤其是新手)都會遇到的“入門級”煩惱。今天,咱們就來好好嘮嘮,這到底是為啥?以及怎么讓咱們的“手腕君”重獲快樂!
![]()
一、手腕:我承受了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壓力!
首先,咱們得明白,自行車設計出來是讓你屁股、腳、手三點共同支撐體重的。但現實中,很多朋友不自覺地就把太多重量壓在了可憐的手腕上。
你可以把我們的手腕想象成一個精密的機械結構,里面塞滿了小骨頭、韌帶和神經(比如大名鼎鼎的“腕管”)。它擅長靈活轉動,但非常不擅長長時間作為一個“千斤頂”來支撐你大半個身體的重量。
當你騎行時間一長,以下幾個“慘案”就很容易發生:
1.“車座刺客”與“人間打氣筒”
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車座太高或者車把太低了!這會導致你的身體過度前傾,為了夠到車把,手臂必須死死撐住,上半身的重量“嘩啦”一下全壓在了手腕上。這感覺,就像你一直在做一個弱化版的平板支撐,手腕能不抗議嗎?
2.“僵直獸”附體
長途騎行中,你是不是一直保持一個姿勢,雙手緊握車把,關節鎖死,一動不動?恭喜你,“僵直獸”已成功附體!這會導致手腕關節一直處于一個不自然的彎曲角度,壓迫神經和血管。時間久了,麻木、刺痛感(俗稱“麻筋”)就找上門來了。
3.“死亡握把”
緊張、害怕、路況復雜……都會讓你不自覺地過度緊握車把,指關節發白,青筋暴起。這種“我不抓緊點就要飛出去”的錯覺,會讓你的前臂肌肉持續緊張,進而牽連到手腕,導致酸痛。記住,車把不是救命稻草,是方向舵!
4.震動“傳遞員”
如果你的愛車沒有避震前叉,或者你騎著公路車沖上了“搓衣板”路,那么恭喜你,你將免費獲得一份“全身震動按摩套餐”。地面傳來的每一次沖擊,都會通過硬邦邦的車架和車把,精準地傳遞到你的手腕上。騎一圈下來,感覺手腕都快被震“散黃”了。
![]()
二、如何拯救你,我的“手腕君”?
知道了病因,咱們就對癥下藥!記住這幾招,讓你和手腕酸痛說拜拜!
第一式:人車合一調校法(最根本!)
座高調一調:確保你的坐墊高度合適。一個簡單的標準:坐在坐墊上,腳后跟踩在腳踏上,踏板轉到最低點時,腿能正好伸直。這樣騎行時,用腳掌踩踏,就能很好地分擔體重。
車把/把立動一動:適當升高車把或換一個短一點的把立,減少身體前傾的角度,讓手腕壓力驟減。別一味追求“戰斗姿勢”,舒服才是王道!
做個“動態”騎手:騎行中,時不時變換一下手部位置(比如公路車從手變頭換到上把位或下把位),活動一下手腕,讓壓迫點輪流“值班”,別讓一個地方受罪到底。
第二式:裝備升級輔助法
一副好的騎行手套:這是性價比最高的投資!手套掌墊的緩沖凝膠或海綿,能有效吸收震動,給你的手掌一個溫柔的緩沖。
換個舒適把套(山地/通勤車):如果你的車把光禿禿的,趕緊去配一副柔軟、有彈性的把套,手感立馬提升一個檔次。
考慮纏個把帶(公路車):好的把帶不僅能防滑,其吸震和緩沖效果也非常顯著。
第三式:騎行姿態核心法
核心肌群要發力:記住,支撐你身體的應該是你的核心肌群(腹肌、背肌),而不是你的手臂和手腕!騎行時,要有意識地用腰腹力量穩住身體,讓手臂保持微彎,放松地搭在車把上,起到“穩定”而非“支撐”的作用。這需要練習,但一旦掌握,受益無窮!
學會“虛握”:想象你的手里握著一只小鳥,既不能讓它飛走,也不能把它捏死。這個力道,就是騎行握把的最佳力道。
![]()
總結一下:手腕不舒服,多半是“壓”的、“震”的、“僵”的。解決方案就是:調好車、用裝備、練核心、勤活動。
騎行本該是快樂的,是和風對話,與美景相擁。可別讓這點小小的酸痛,打敗了我們追求自由的熱情。
看了這么多,快來評論區聊聊吧!
1.老實交代,你有沒有被手腕疼困擾過?是哪一種疼?(麻、酸、痛……)
2.你還有哪些獨家秘笈來緩解手腕不適?快分享出來救救騎友們!
我在評論區,等著你們的“血淚史”和神吐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