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末期,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對臺灣的殖民統治也更加強化。臺灣人民此前借助政治結社、文化啟蒙、社會運動等形式開展的反日斗爭難以繼續,在島內幾乎無法進行任何公開的抗日活動。但臺灣人民并未停止抵抗,以各種隱秘的形式展開抗爭。臺灣軍司令部收集的情報中就記錄了兩起島內的抗日事件。
第一起是江保成等人密謀武力推翻日本殖民統治的抗日事件。江保成是臺南州新化郡人,曾參與1915年余清芳領導的西來庵抗日事件(也稱噍吧哖事件)。由于對當地警察強迫保甲民修建道路極為不滿,加上認為在中日兩國的戰爭中,日本一定會被打敗,臺灣軍主力將會被派到大陸戰場,到時中國軍隊將會趁機登陸并收復臺灣,江保成因而聯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臺灣同胞,準備到時與登陸的中國軍隊相互呼應,先襲擊高雄州旗山郡警察派出所,然后在全島開展武裝斗爭,一舉從日本人手中奪回臺灣。可惜江保成等人的秘密謀劃被臺南州新化郡警察課偵察得知,殖民當局隨機展開鎮壓,截至1938年1月3日,有4人被檢舉,另有包括江保成在內的十余人被殖民當局全力搜捕。此次事件除江保成所在的臺南州新化郡外,涉事地區還包括臺中州竹山郡、臺南州嘉義郡以及高雄州恒春郡、旗山郡;參與人員不僅有漢族人,還有阿里山的少數民族同胞。
江保成抗日事件發生后不久,在祖國大陸參加抗日斗爭的李友邦等人曾在《東南日報》刊登文章,號召島內同胞“擴大阿里山的反日暴動”,所以江保成抗日事件后來曾被傳為“阿里山反日暴動”。
第二起抗日事件是新竹州幾名青年知識分子展開的反日斗爭。全面抗戰爆發后,新竹州的施儒珍、王如欽、詹德知、鄭萬成、楊金輝、楊進發等人積極謀劃推翻日本殖民統治。他們的年紀都在20歲至30歲之間,是日本割占臺灣后出生、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成長起來的一代,此時又大多在殖民當局的行政部門或其他所屬機構工作,某種程度上算是殖民當局的“體制內”人員。但他們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對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日臺人差別待遇和殖民當局的愚民政策極為不滿,希望臺灣能夠獨立乃至回歸中國。他們中的主要人物是信奉共產主義的新竹州內務部勸業課雇員施儒珍和民族主義者、新竹庶民信用組合候補書記員楊金輝,他們此前即密謀擴大和強化組織,七七事變后開始策劃實施抗日活動。1939年9月,殖民當局以違反治安維持法為由逮捕了施儒珍等人。由于施儒珍等人與原民眾黨干部黃旺成過從甚密,殖民當局認為這些臺灣青年的反日思想來自黃旺成的教唆,于是在同年12月將黃旺成也逮捕入獄,直至次年10月才將其釋放。
施儒珍等人在被殖民當局逮捕后,面對日人警察的審問,態度極為堅定,曾平靜地表示,即使被處以死刑,或者被流放到國外,也絕對不會放棄推翻日本殖民統治的初衷。他們還向殖民當局坦言其信仰的堅定,表示他們是在進入中學以后,在“自己是臺灣人”的意識影響下產生了跟日本人對抗的心理,到了專門學校時代,“我們的祖國是中國,我們的同胞是漢民族”這種民族意識逐漸明晰,并從此在內心充滿強烈的抗日思想。他們不僅無懼于殖民統治者的打壓,甚至以被檢舉為榮,表示“我們今天被檢舉,相當于賦予我們臺灣人的地位和名譽。”
來源: 《兩岸關系》雜志2025年第8期
![]()
近期視頻推薦
更多精彩請關注川越海峽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