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3.1億。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以服務老人為方向的銀發產業、銀發經濟顯示出勃勃生機。但是,同樣是做老人生意賺老人的錢,有人是以服務和產品換來回報,有人卻是干起了坑蒙拐騙的勾當。
10月10日,寧波警方通報了一起新近破獲的案件:警方搗毀了多個冒充名醫向老年人兜售“神藥”的詐騙團伙,以及一個為這些騙子提供藥品的藥房。
8月11日,一位77歲老人報警稱自己被騙了,這位劉姓老太太在網上聽了“國醫大師”徒弟的養生直播課,因與之交流回應比較活躍而受到騙子的關注。先是“國醫大師”的徒弟打來電話,繼而是“國醫大師”親自打來電話,聲稱只需三種藥就可以治好劉老太的病。“國醫大師”還故弄玄虛、自抬身份,強調劉老太是“該醫院會員”,還是他徒弟的“學員”,這才破例問診,否則她根本得不到“國醫大師”問診的機會。
![]()
劉老太在付了1000元定金后,詐騙團伙的工作人員幾次三番地對劉老太進行電話洗腦,吹噓“醫術高明”“藥材名貴”,并透露總藥費高達72000元。面對如此昂貴的藥費,劉老太也猶豫生疑,試圖退款,終于沒有扛住對方的電話洗腦,最終在貨到之后付了其余的71000元。錢付了,藥到了,也吃了,劉老太感覺沒什么效果,再想聯系的時候,“國醫大師”和“工作人員”都聯系不上了……劉老太這才發現上當受騙了。
經過警方的周密調查,詐騙團伙所售賣的“神藥”,不過是每盒價格不超過28元的普通保健品,藥不死人,也治不好病,只不過在案件中成了詐騙分子實施詐騙的一個工具而已。8月16日和9月4日,寧波市警方兩次前往河北省多個地方抓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47人。警方經過調查發現,受害人有千余人,遍布全國各地,涉案金額達千萬元。
寧波警方破獲的這起假扮“名醫”、謊稱“神藥”,專門針對老年人進行詐騙的案件,其實只是眾多針對老年人實施詐騙案件的一起而已。把詐騙目標鎖定為老年人的犯罪分子,近年來出現了不少,他們花樣翻新、善于洗腦,一旦動手,往往得逞。
![]()
按說,老年人的人生閱歷更豐富,不容易受騙才對,為什么還有這么多老年人上當呢?老年人上當受騙,往往與一些不切實際的奢望直接相關,譬如希望長壽,一聽說有名醫神藥,可以藥到病除,于是就放松了警惕,掏出了家底兒。人到老年,身體多多少少都會有點毛病,一旦遇到騙子,遭遇洗腦,往往失去戒心。
還有的老人被騙是因為貪心。當騙子虛構了一個發財的門道,而且可以迅速回本,并且只賺不賠,老人們的發財夢就被激活了。平平淡淡大半輩子,發財的機會一直沒見著,這回終于遇到,再也不能錯過了。抱著將本求利的心思掏出錢來,騙子就黃鶴一去不復返了。
與一直在工作崗位上的人相比,與常在社會上和人接觸交流的人相比,老年人更容易上當,因為他們離開工作崗位之后,與社會也發生了脫節,接觸的范圍大大縮小,信息渠道變小了,對社會上的險惡忘懷了,對騙子的戒心也降低了。如果一個人沒有脫離社會,與外界保持較多聯系,即使年歲變老,也不會輕易被騙子洗腦,反而能夠很容易察覺騙子話術里的漏洞。
![]()
老年人上當受騙的新聞看得多了,不難發現一個共同點:這些被騙的老人拿出大筆的錢向騙子購物或投資的時候,往往不會與子女溝通商量,而是自作主張。這又有兩種不同情形:一是子女不在身邊,二是老人不喜歡聽別人的意見。一些騙子的許諾,沒被他們洗腦的人很容易發現破綻,如果與家人溝通交流一下再做決定,一定可以避免許多損失。老人在花錢的時候,只要不是日常開銷,遇到數目稍大的開銷,一定要和家里人說一下,有時候一句簡單的溝通就可能避免一大筆損失!
毋庸置疑,在騙子面前老年人已經處于弱勢,簡單地勸說提高警惕,恐怕很難有效果。最好的防范辦法是,做子女的要主動多和老人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接觸了什么人,隨時讓老人處于家人的呵護關照之下。
最后,給大家一句防騙建議:不要貪心,不要指望天上掉餡餅。只要你不貪心,騙子就無計可施!
(此文為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