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大部分人窮極一生,都沒吃過這個。我曾在一個新能源債權項目簽約晚宴時,因為任務吃過一次片仔癀,可能是心理作用(片仔癀被很多人以為是解酒藥,實際上其主要作用是護肝和消炎解毒,并不解酒),雖然不像傳說中的千杯不醉,喝酒如水,但整體上確實讓我這種平時3兩酒能力的,那天確實也突破到了5兩,關鍵是上下半身沒有脫離感,并且沒有上頭的感覺,但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作為著名的大佬神藥之一(另一個是安宮牛黃丸,片保肝,安保心腦),片仔癀價格從千元以上驟降至六七百元,銷量下滑的背后,是多重市場因素與經濟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實不僅是它,可以說高端中藥配方都一樣。而片仔癀發展下去,很可能和安宮牛黃丸一樣(海外版除外),從當初的8000降到現在的400左右(珍貴材料換成了其他,最有名的就是X牛角變成了水牛角)!
如果縱觀消費的結構,實際上藥茅片仔癀和酒茅的價格產生和下降邏輯是正相關的!
接下去,我們一起看看其暴跌的原因,建議收藏,因為后文經濟學模型適用所有這類市場特征:
![]()
一、價格暴跌的核心原因
過去片仔癀被賦予“藥中茅臺”的投資屬性,投機資金曾經推動價格虛高至1600元/粒。但隨著市場情緒冷卻,流動性炒作減弱,價格通縮后,莊家出貨。于是迎合需求從“投資”回歸“藥品的本質,造成了價格向真實價值回落的過程!
而且,這幾年的消費市場弱,禮品與社交屬性弱化,經濟下行期高端宴請場景減少,送禮需求收縮。疊加,消費者不再盲目跟風,轉向關注實際療效而非品牌溢價。這就了供應端巨大的成本壓力(銷量減少)
比如,天然牛黃價格從2019年的35萬元/公斤漲至2025年的180萬元/公斤,漲幅近6倍,直接擠壓了利潤空間。
而前期囤貨者因價格倒掛(官方價760元 vs 實際售價590元)大量清倉,沖擊了后期市場,加劇了價格下行(典型的通縮價格市場特征,小的流動性變化造成了大雪崩)。
那么其業績自然就很難維持了!
![]()
二、業績情況
2025年三季度,片仔癀迎來營收和利潤雙降,其營收同比下降11.93%,核心肝病用藥收入下滑9.41%。并且,毛利率受成本擠壓,24年降至45.44%,凈利潤同比下滑超28%。
而且,由于價格和銷量尚未找到對應的合理水平,藥店備貨意愿降低,部分門店月均銷量不足5粒,甚至采取“按單備貨”策略。
而片仔癀大力發展的線上價格,也因為經銷商拋貨,倒掛嚴重,電商平臺實際售價較官方指導價低22%以上,直接碾壓其主力線下渠道價格!
這種價格暴跌削弱了“稀缺性”標簽,消費者對其長期投資屬性的信任度下降。
![]()
三、經濟學視角的深層問題
實際上,黃金、白銀、比特幣、科技股都適合我的這套解釋,因為市場通縮性價格,本身就是實體經濟供需不平衡造成的人為現象。
首先產生的就是價格泡沫與市場失靈,投機行為會導致價格嚴重偏離基本面,從而導致市場調節機制在非理性情緒中失效。
接著,就會形成需求價格彈性高企的路徑,當價格超過消費者心理閾值(約800-1000元/粒),需求對價格開始變的極為敏感,提價策略反噬銷量,這就變成了大部分持有者鎖倉,靠少數買入者拉升價格的市場!
最后,像片仔癀這樣的盤子,類似茅臺,本質是商品的金融化,當藥品被當作投資品,違背了其治病救人的本質屬性,這其實就已經導致市場波動加劇,脫離了其原本的價格錨定邏輯!
而且,由于信息不對稱與監管滯后,很多消費者對藥品功效的誤解(如日常護肝,解酒等)與政策對炒作行為的約束不足,更是放大了市場非理性。
所以,在我看來,片仔癀的價格暴跌本質上是一次市場回歸理性的必然過程。
短期業績承壓不可避免,但長期來看,只要供需重新平衡,通過強化臨床價值、拓展商業邊界、優化成本結構、重塑品牌定位,或許還是能真正擺脫“投機依賴”,實現可持續增長的。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