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搞笑了!美國大豆終于找到了盼望已久的買家,中國禁止買入美國的大豆之后,他們把大豆轉向印尼和越南,讓這些東南亞國家來大量采購美國的大豆。
可這劇本的走向,實在是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甚至可以說充滿了黑色幽默。
先說說美國那套逼人的套路,簡直是明搶。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搞的“對等關稅”政策里,直接給越南標了46%的高稅率,印尼更慘,被征32%。
這哪里是做生意,分明是強買強賣的節奏。一邊是滿臉堆笑地推銷自家倉庫里堆積如山的大豆,希望越南和印尼能“拉兄弟一把”,另一邊又揮舞著關稅大棒,狠狠地砍向這兩個“準客戶”。
這操作,你品,你細品,是不是透著一股子“我賣東西給你,你還得感謝我打了你一頓”的詭異邏輯?
這事兒得從頭說起。美國大豆曾經最大的金主是中國,每年幾百萬噸的采購量,讓美國中西部的農場主們賺得盆滿缽滿。可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中國一紙禁令,直接切斷了這條財路。
這下可好,美國豆農傻眼了,大豆賣不出去,只能堆在倉庫里,價格一落千丈,眼瞅著就要虧到姥姥家了。美國政府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畢竟這些農民可是重要的票倉,大選在即,得罪不起。
于是,他們滿世界尋找替代買家,目光最終鎖定在了經濟正在快速發展的東南亞。
越南和印尼,確實是理想的目標。這兩個國家人口眾多,畜牧業和食品加工業正處在擴張期,對大豆這種重要的飼料和油料作物需求旺盛。
對美國來說,把大豆賣給他們,既能解決國內的燃眉之急,又能順帶在東南亞擴大影響力,怎么看都是一筆好買賣。
于是,美國的貿易代表和農業官員們開始頻繁出訪河內和雅加達,許下各種承諾,描繪了一幅合作共贏的美好藍圖。
然而,就在這“愛情”剛剛萌芽的時候,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就像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這政策的理由冠冕堂皇,說是要減少貿易逆差,實現“公平貿易”。可實際上,這種一刀切的高關稅,根本沒考慮實際情況。
越南對美國有順差,所以你要挨打;印尼對美國順差沒那么大,但也要跟著挨打,只是輕一點。這種粗暴的邏輯,完全無視了全球產業鏈的復雜性。
越南和印尼的許多出口產品,其零部件和原材料本身就來自美國或其他國家,它們只是扮演了“世界工廠”的角色。現在美國對終端產品征收高額關稅,受傷的不僅是越南和印尼的企業,還有美國自己的供應鏈。
更諷刺的是大豆這件事。美國希望越南和印尼多買大豆,但高額關稅卻削弱了這兩個國家購買美國商品的能力。它們的貨幣可能因貿易戰而貶值,國內企業成本上升,利潤變薄,哪還有那么多閑錢去大量進口美國大豆呢?
別忘了,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可一直虎視眈眈,他們的大豆質量和產量都不輸美國,而且價格可能更有優勢。美國這一通操作,無異于親手把潛在的合作伙伴推向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這套操作,看似強硬,實則充滿了矛盾和不確定性。它暴露了美國當前貿易政策的短視和混亂:為了解決一個領域的問題,不惜在另一個領域制造更大的問題。
美國豆農的困境是真實的,但政府的解決方案卻像是在緣木求魚。他們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越是想賣出大豆,就越是推行保護主義政策;而保護主義政策越是嚴厲,大豆就越是賣不出去。這種“左手賣貨,右手加稅”的奇特操作,讓整個貿易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那么,你覺得美國這種看似無解的困局,最終會走向何方?是越南和印尼會迫于壓力,咬牙買下高價美國大豆,還是會徹底轉向南美市場,讓美國豆農的噩夢繼續?這出大戲,真是越來越有看頭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