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列了一張詳細的自律計劃表:每天早起健身、晚上讀書1小時,前三天雷打不動執行,可到了第四天,加班回家后只想癱在沙發上,計劃全被打亂。
看著空白的打卡記錄,你忍不住罵自己“沒毅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甚至懷疑“這樣的我永遠做不成事”——其實,這種“間歇性墮落”的狀態很常見,沒必要因此陷入焦慮和自我懷疑,更不用急著否定自己。
為什么會出現“間歇性墮落”?
原因往往有兩個。
第一,你對制定的目標并非完全認可。
比如看到同事考證書,你也跟風報名,卻沒認真想過這個證書是否符合自己的職業規劃;或者聽說“讀書能提升自己”,就強迫自己讀完全不感興趣的領域書籍。當目標不是源于內心真實需求,執行時自然缺乏持續動力,一旦遇到一點麻煩,就容易放棄。
第二,做計劃時沒有預估困難和障礙。
很多人制定計劃時,總默認自己能“完美執行”,卻忽略了現實中的變量:比如每天學2小時的計劃,沒考慮到會有加班、身體不適,或是突發的家庭瑣事。當這些情況發生,計劃被打斷,就容易陷入“既然沒做到,干脆算了”的心態,進而譴責自己“不自律”。
別用“理想自我”苛責自己:
不完美從不是錯
![]()
一些對自我有較高期望的人,總喜歡用挑剔的眼光審視自己,習慣性給自己挑刺。他們渴望達到“理想自我”的高度——比如希望自己能“全年無休”地堅持目標,能永遠保持高效、積極的狀態。
可“理想自我”本就是經過美化的狀態,現實中,沒有人能始終維持絕對的“完美自律”。就像有人想每天堅持寫日記,某天因為太累沒寫,就覺得自己“失敗”,卻忘了前半個月已經堅持得很好;有人想控制飲食,偶爾吃了頓火鍋,就陷入“破罐破摔”的焦慮,卻忽略了長期以來的克制。
允許自己慢一點
我們要學會正確看待“間歇性墮落”,允許自己慢一點。人不是機器,沒辦法一直保持高強度地運轉,每個人都會有低谷期和疲勞期。
當你因為“墮落”而自責時,先停下來接納自己的狀態:計劃中斷后,不用逼自己“補回之前的進度”,可以從簡單的小事重啟——比如今天只健身10分鐘、讀20頁書;如果實在沒精力,也可以干脆給自己一天“休息權”,好好睡一覺、看部喜歡的電影,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
真正的成長從不是“從不松懈”,而是懂得在緊繃和放松之間找到平衡。
不用強迫自己一直“跑”,放過那個偶爾“墮落”的自己,才能在長期的生活里,更從容地朝著目標走下去。
說明:文字原創,部分圖片由AI生成。
作 者 :楊鈞涵
責編:郝學婧
審核:解陽楊
![]()
為促進科普創作的傳播與交流,我們組建了科普創作者交流群
由于申請人數較多,進群后請備注:醫院、單位 / 專業 / 姓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