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腦梗是 “突然找上門” 的大病,其實它來之前早有信號,只是咱們常把它當成 “累著了”“沒歇好”,輕輕放過。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清楚,身體要是出現這些情況,千萬別不當回事,得趕緊上心。
腦梗來前的 3 個預警信號,別當成 “小毛病”
![]()
第一個信號:突然單側手腳沒力氣,握不住東西。不是干重活后的酸痛,是沒緣由的 “使不上勁”。比如手里攥著剛盛好粥的碗,突然就沒力氣了,碗 “哐當” 掉地上;或者想抬手梳頭發,胳膊卻像綁了沙袋似的抬不起來。特別要注意 “單側”—— 比如只有右手沒力氣,左手卻好好的,這種情況別歸結為 “累著了”,很可能是血管被堵,影響了手腳的神經信號,得趕緊留意。
第二個信號:說話突然含糊,或說不出心里的話。平時聊天挺利索,突然就 “卡殼” 了 —— 想叫 “孩子”,嘴里卻冒出 “孩紙”;老伴問 “中午吃面條不”,你心里清楚想答 “吃”,但就是說不出來,只能嗯嗯啊啊比劃。還有種情況是 “聽不懂”,別人說 “遞個筷子”,你卻愣著問 “啥?你說啥?”。這種語言上的 “突然失靈”,是大腦負責說話、理解的區域被影響了,可別以為是 “沒睡醒”。
第三個信號:眼睛突然看不清,或看東西有重影。不是近視度數加深的模糊,是 “突然發作” 的 —— 比如看電視時,屏幕突然變成一片霧蒙蒙的,過幾秒又稍微清楚點;或者看桌上的杯子,明明只有一個,卻看成兩個,眨眨眼也沒好轉。有的時候還會 “眼前一黑”,大概幾秒鐘到一分鐘才恢復。這是給眼睛供血的血管被堵了,才會出現這種 “突然的視力問題”,別不當回事。
![]()
遇到信號別慌!先做這 2 件事,比急送醫還關鍵
聊完信號,更重要的是:萬一真遇到這些情況,別慌,先做這 2 件事,比急著送醫院還關鍵。不少人一著急就想扶著病人往醫院跑,其實有時候反而幫倒忙。
先讓病人坐下或躺下,別讓他走動。如果病人還站著,趕緊找把椅子讓他坐下,或者慢慢扶他躺下,千萬別讓他自己走 —— 這時候他手腳沒力氣,一摔可能讓血管堵得更嚴重,甚至傷到腦袋。讓他慢慢呼吸,別緊張,等情緒穩了再聯系醫院。
解開領口、腰帶,別喂水喂藥。有人覺得 “生病得喝水”,但這時候喂水很危險 —— 病人可能咽東西沒力氣,水會嗆進氣管,引發咳嗽甚至窒息。也別隨便找降壓藥、止痛藥給他吃,這些藥可能不對癥,還會影響醫生后續治療。解開領口扣子、松開腰帶,是為了讓他呼吸更順暢,少點身體負擔。
![]()
日常護血管:3 個不費勁兒的防腦梗習慣
其實比起遇到信號后應急,平時做好防護更實在。不用買貴的保健品,日常 3 個小習慣,堅持做就能幫著減少腦梗風險,還不費勁兒。
每天慢悠悠走 20 分鐘,別久坐。不是讓大家去跑操場,就是飯后或早上,穿雙舒服的鞋,在小區里慢慢走 20 分鐘。現在很多人一坐就是大半天,血液流得慢,容易長小血塊。每天走一走,能讓血液動起來,幫著把血管里的 “小垃圾” 慢慢帶走。
做飯時少放一勺鹽,別吃太咸。不少人做飯喜歡多放鹽,覺得夠味兒,但鹽吃多了容易讓血壓變高,血壓高了會慢慢傷血管,時間長了血管就容易堵。咱們可以試試,每次放鹽時比平時少放一勺 —— 比如原來放兩勺,現在放一勺,慢慢就習慣了,對血管也友好。
睡前撿東西別猛低頭,慢慢彎腰。很多人睡前掉了襪子、眼鏡,會猛地低頭去撿,這個動作容易壓到頸部血管,影響腦部供血。咱們可以先慢慢蹲下,再撿東西,動作緩一點,別著急。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平時動作慢一點,對血管也是種保護。
![]()
其實腦梗沒那么可怕,關鍵是咱們能認出它的信號,知道遇到情況該怎么做,平時再把小習慣做好。不用天天緊張,但要多關心自己和家人的身體 —— 身體不會平白無故 “出問題”,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信號,其實就是它在提醒咱們:該多留意它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