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為烈士尋親”的工作,我始終堅信,每一位為國捐軀的英烈都不該被遺忘,每一份深埋的思念都應得到慰藉。在整理烈士資料時,“李懷仁”這個名字,像一粒被時光掩埋的火種,帶著零散的生平片段闖入我的視野——這一遇,便開啟了一場跨越半個多世紀的追尋。
最初握在手里的線索,只有碑文上的兩行字:“李懷仁,男,安徽鳳陽人,副科長”,連出生與犧牲的年月都沒留下。可就是這寥寥數字,成了我們尋親的起點。幾經周折,總算聯系上了鳳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加急發去函件時,我還在想:這份跨越幾千公里的尋找,能有回音嗎?沒想到,僅僅3天后,鳳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便發來了李懷仁唯一的孩子李群女士的電話,電話接通的那一刻,我剛說明來意,聽筒里便傳來了抑制不住的抽泣:“爸爸走的時候,我才6個月大……”李群的聲音裹著淚,一點點漫過聽筒,“我媽守了他58年,彌留之際,都還在念著他的名字!”太多情緒涌上心來,她實在說不下去了,提議第二天再聊。我握著發燙的電話,望著窗外的雪山,忽然懂了:我們要找的不只是“李懷仁”這個名字,更是要幫一位女兒,圓半個世紀的尋父夢。
第二天的通話,李群的聲音平靜了些,卻依然帶著化不開的思念:“爸爸生于1935年2月11日,祖籍河北唐山。早年家里窮得揭不開鍋,太爺爺帶著一家老小逃荒到安徽鳳陽,才算扎下根。太爺爺是中國第1代鐵路工人,后來成了當地火車站的站長,日軍侵占鳳陽時,企圖控制鐵路線,軟磨硬泡要收買太爺爺,被嚴詞拒絕后,竟用刺刀活活刺死了他……”
![]()
圖為年輕時的李懷仁
在李群的講述中,我們得知,1949年初,剛滿14歲的李懷仁參了軍,同年5月就編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1950年隨所在部隊進軍西藏、解放西藏。這一走就是四五年,杳無音訊,家里人一次次聽說“李懷仁犧牲了”。1950年、1953年,李懷仁的父母相繼離世,留下3個未成年的弟弟,最小的才8歲。李懷仁與妻子尹協華的婚姻由父母包辦,丈夫失聯,公婆離世,尹協華面對3個無依無靠的小叔子,沒退半步,扛起了照顧他們的擔子。
直到5年后的1954年,一個穿著軍裝的身影突然出現在家門口——是李懷仁!他回來了!全家抱著他哭成一團,短暫團聚后,李懷仁重返西藏工作。1956年,李懷仁轉業到地方,1959年去了林芝分工委交通站工作,1960年,尹協華也調到西藏,夫妻倆總算在高原上有了個家。1962年,李懷仁調任波密縣民政科副科長。
1964年,女兒李群出生,這個小家庭,剛嘗到團圓的甜,就被命運的狂風掀翻了。李群出生才6個月,1964年9月,李懷仁要去拉薩參加人大會議。出發前,他還抱著女兒逗樂:“等爸爸回來,給你帶好吃的。”可誰也沒想到,這竟是最后的告別。會議結束后,組織通知他調去拉薩工作,讓他先回波密交接。返程的車上,還載著一同參會的18位同事,可車子剛走到半路,山體突然塌方!碎石像暴雨一樣砸下來,眾人慌忙下車,卻在慌亂中跑反了方向。李懷仁已經跑到了安全地帶,回頭一看,戰友們還在險區里亂作一團,他想都沒想,轉身就沖了回去,嘴里喊著:“快往這邊跑!”就在這時,更猛的塌方來了!巨石滾落,惡浪滔天,車子和19個人,墜入滔滔江水……
“后來聽我媽說,我爸走了,波密的老鄉們都來送他,老阿媽哭著說‘這么好的人,怎么就沒了’!”李群的聲音又開始發顫,“我爸在西藏的時候,每月工資就那么點兒,還總省下來給困難的老鄉,老鄉們都記得他!”
李懷仁犧牲后,組織考慮到尹協華帶著孩子在西藏工作不便,把她調回了鳳陽縣小溪河糧站。李群記得,小時候總看到母親下班后躲在屋里哭,有一次她拽著母親的衣角問:“媽,我怎么沒有爸爸呀?”就這一句話,母親和3個叔叔都哭了。母親擦干淚,指著天上的云說:“你爸爸去了天堂,他在天上看著咱呢。”從那以后,每當想念父親,李群就會抬頭望天,仿佛能從云里,看到那個穿著軍裝的身影。
最難忘的是我們為李群安排的“云祭奠”。當視頻鏡頭對準林芝市波密縣烈士陵園里李懷仁烈士的墓碑,李群在屏幕那頭“撲通”跪下,淚水砸在桌上:“爸爸,你是我心中的大英雄,是我一生的自豪!是最偉大的人!爸爸,你的小芳(李群乳名)長大了,你知道嗎?媽媽守了你一輩子,我也想了你一輩子……”
![]()
圖為合成的全家福
李群一直有一個遺憾——沒有1張爸爸媽媽和她一家三口的全家福……我們聽著心里發酸,立刻要了李懷仁的照片,以及尹協華抱著李群照片,通過技術手段合成了一張全家福。當照片發給李群時,她發來一串帶著淚的感嘆號:“謝謝你們,讓我終于有了一張‘全家福’!”
后來在波密縣委組織部工作期間,整理舊物時,我偶然發現了1疊泛黃的紙——是李懷仁烈士的遺物:1份遺物登記表、1份干部認定表、1份干部履歷表、兩份工資表和兩個工作證。這些紙頁上的字跡,早已褪去墨色,卻藏著一個鮮活大寫的人:他曾帶著工作證奔波于西藏的山山水水,曾在工資表上認真簽字,曾把省下來的錢塞給困難老鄉……原來,英烈從不是冰冷的名字,而是真真切切活過、愛過、奉獻過的人。
如今,靠著李群的追憶和這些檔案,我們完善了李懷仁烈士的碑文,那些曾被時光模糊的故事,終于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站在李懷仁烈士的墓碑前,風里仿佛還能聽到他當年喊著“快往這邊跑”的聲音。我忽然明白,我們尋的不只是英烈的足跡,更是要把這份精神,一代代傳下去!
來源:中國西藏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