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2022年底,美國智庫羅迪姆集團的丹尼爾·羅森拋出一份報告,直指臺灣海峽要是鬧出軍事沖突,西方國家能輕松凍結中國那3.2萬億美元的海外資產。
這數字聽著就嚇人,相當于中國外匯儲備的大頭,當時全球經濟正從疫情和俄烏沖突中緩口氣,這話一出,立馬攪起一池春水。
![]()
羅森這人專注中國經濟研究三十來年,早年從智庫分析師干起,后來自己拉起羅迪姆集團,專攻中美貿易摩擦和地緣風險。
他的報告不是空談,數據來自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的公開渠道,算出凍結操作能像對俄羅斯那樣,一紙命令就把資金鏈卡死。
想想看,中國持有的美債和歐元存款占了大半,凍結后進口石油、芯片啥的支付都得卡殼,短期內股市跳水,供應鏈亂套。
![]()
羅森自己報告里也承認,臺灣沖突的全球損失可能超2萬億美元,不光中國疼,西方也得跟著遭罪。
拿俄羅斯舉例,2022年2月西方凍結了它3000億美元主權資產,盧布當時崩了20%,但三年過去,俄羅斯經濟沒垮,2023年GDP反彈5.5%,2024年軍工轉向本土,2025年上半年貿易額還漲了10%。
中國分析師看在眼里,早就在學著備戰。俄羅斯教訓擺在那兒,制裁力度大是真,但對體量更大的經濟體,效果會打折。
![]()
俄羅斯被凍結后,轉頭抱團中東和亞洲伙伴,能源出口沒少多少,中國呢?產業鏈更完整,出口總額2024年超3.5萬億,全球工廠標簽不是白叫的。
凍結資產聽著狠,但實際操作起來,西方自己先得掂量掂量,G7內部協調都得費勁,歐盟銀行一堆中國資金,動一動就自亂陣腳。
中國外匯儲備這幾年穩穩的,2025年8月底報3.322萬億美元,比年初多出點,6月底是3.317萬億,7月小降到3.292萬億,但整體波動不大。關鍵是多元化干得漂亮,早就不把雞蛋全擱美元籃子里了。
![]()
2010年代初,跨境交易80%用美元,現在降到40-45%,歐元、日元、人民幣結算比例上來了。美債持有量從峰值1.3萬億縮水到2025年的8000億左右,央行悄無聲息地減持,轉手買黃金。
黃金儲備目標奔5000噸去,目前已超3000噸,這步棋走得穩,避開美元霸權風險。羅森2024年4月的另一份報告《報復與韌性》里也點明,中國經濟國家不弱,凍結資產會觸發對等回擊,西方在華投資3.6萬億,動中國等于砸自己腳。
再來說說反制這塊,中國手里的牌可不少。最扎手的當屬稀土,全球70%儲備在中國,2023年就開始收緊出口,先是鎵鍺加許可,12月21日商務部公告禁了提取分離技術出口,美國芯片廠立馬叫苦。
![]()
2024年貿易戰升級,中國對七種稀土實施審查,價格曲線躥升20%,電動車電池和國防磁體短缺,特斯拉和通用生產線減速。
2025年4月,特朗普關稅一加,中國直接暫停七種稀土和磁鐵出口,硅谷實驗室測試澳洲替代品,性能掉15%,歐盟議會7月開會,議員直呼得和中國談。
稀土不是孤例,石墨、鋰這些關鍵礦產也管起來了,2024年10月石墨出口許可一出,韓國電池廠庫存告急。這套組合拳,邏輯簡單:你凍我資產,我卡你供應鏈,誰離了誰先疼?
![]()
俄羅斯那事兒給中國提了個醒,制裁再狠,經濟體韌性上來了就扛得住。2022年凍結后,俄羅斯銀行體系70%受限,但它轉向本土金融,盧布結算比例從10%升到50%,中國學著點,人民幣國際化加速,2025年跨境支付份額超30%。
你看,中國應對不光是硬扛,還有軟實力。外交上,一個中國原則鐵板釘釘,聯合國大會年年重申,2025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北京代表分發白皮書,強調臺灣內政不容干涉。
![]()
經濟上,推動“一帶一路”,2025年項目超3000個,肯尼亞鐵路拉動非洲貿易,蒙內線貨廂穿越草原,卸下機械設備。西方制裁俄羅斯后,歐洲能源價飆,德國關天然氣閥,轉LNG船,中國從中東穩供油,寧波港管道泵送原油,煉廠滿負荷。
類似情景下,中國可對法國紅酒、德國汽車加關稅,2023年歐盟車企銷售額掉10%,上海倉庫叉車閑置,長春廠焊接火花少見。
儲備管理是長效牌,央行優化結構,2025年7月公告進一步減美債,保金融穩定。黃金增持避險,5千噸目標一實現,央行成全球第二大持有者,美元依賴降。
![]()
羅森2025年3月報告《遠非正常》評估中國國家支持,承認結構性放緩在,但周期復蘇穩,2024年地產底出,2025年增長3-3.5%。中國不光防風險,還主動出擊,2025年6月商務部重申稀土管制合國際慣例,非針對特定國,歐盟也得認。
俄羅斯經驗證明,制裁后伙伴轉向快,中國和俄貿易2025年上半年破3000億,中歐班列西安站列車鳴笛,杜伊斯堡卸光伏板。
邏輯上說,西方凍資產是雙刃劍,短期震懾大,但長期自傷。稀土牌打出去,2025年4月出口停,BBC說這是對特朗普的回擊,美國國防部聽證供應鏈漏洞,議員敲槌質詢。歐盟7月決議,得和中國對話,汽車國防能源全靠稀土。
![]()
中國的底氣在發展,落后就挨打,這話不是空喊,基礎設施領跑,京廣高鐵擴展,工地鋪軌汽笛長鳴。
臺灣統一是大勢,兩岸一家親,2025年漁業協議續簽,廈門港船員交換網具,文化節臺北展廳導覽青銅器。
總的,中國應對有章法,先備后擊。發展是硬道理,中國默默干,國際話語權水漲船高。臺灣一家親,早晚回懷抱,統一正路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