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春期的娃日常語錄“那咋了,所以呢,要不然呢,我做錯什么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摔門,怒喊,扔東西,似乎是很多家庭都遇到的現象,但孩子如果能夠做出一些動作,恰好說明你們的關系還能聊。如果說孩子連生氣都懶得生氣,回到家眼神非常冷淡,幾乎不和父母溝通,這問題可能比喊出來的還要嚴重!
因為娃在多年反復跟大人拉扯的過程中,認為溝通是無效的,于是就把自己封閉在保護殼內,不愿意再去做無謂的掙扎了!
有位十幾歲的孩子,和同學約好去圖書館,給爸爸媽媽說好下午5點回家,可是當天路上堵車嚴重,結果到家之后都快六點了。孩子剛一進門,父親直接劈頭蓋臉數落一頓,說娃沒有遵守規定,不講信用,上上次也是,說好的時間,沒有遵守。
接下來就劈頭蓋臉訓斥了一頓。孩子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跟大人怒吼起來,把自己房門狠狠關上,在這以后大概兩周多沒和家長完整的說過一句話。
孩子覺得家長不理解、不尊重、不相信自己,家長覺得孩子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聽話,竟然反抗自己。家長對孩子的“權利”似乎失控了!
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把人的一生分為八個階段,而青春期就是這樣“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尊重、渴望被相信”的階段,孩子獨立意識覺醒,他是一個獨立個體的“人”。
2.
青春期的孩子大腦杏仁核(主要負責處理情緒反應)異常活躍,娃們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有時候就非常沖動,說出的話做出的事情很傷人。
網上有位媽媽深夜說,孩子又又又玩手機了,自己加班到晚上十點回家,結果娃葛優躺在刷手機,她給娃說你有這時間好好去背誦和記幾個單詞了,也快中考了。
娃說:“作業早都寫完了”。然后媽媽一催再催娃還是不斷的玩,最后母女倆就吵起來了。
娃直接來句:“難怪爸爸當年要跟你離婚呢!”
你看,小孩在盛怒的時候,說話根本就沒過大腦,這話估計把媽媽當場能氣暈!
就這種講話方式,如果再話趕話,很容易出問題的,非常不利于家庭關系的建立!因為一旦發生青春期創傷,孩子有時候可能記不住具體的那件事情,但是一定會記得那種感受。
3.
青春期的孩子并不是說不講理,恰好他比任何時候都愿意去講理!
只要家長愿意尊重孩子,從命令變成傾聽和商量,把孩子當成“大人”去尊重,基本上問題都不大!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怎么和孩子去溝通,有一個很簡單地辦法,每位家長都可以嘗試!
我們可以回想下自己小時候跟父母相處的那些點點滴滴,我們的父母當年做的哪些事情讓我們難過和傷心的,那我們就可以提前規避這些事情。
一定不要去做讓孩子難過和傷心的事情,孩子往往對親人說的話最在意。
記得我剛上初中那會,一次放學比較晚,步行回到到家后天早黑透了,我又累又餓,就火速煮了些面條,顧不上喊爸爸媽媽,我就先盛了一碗準備吃呀!
我母親突然過來一把奪過我的碗,給倒掉了!怒斥道:“大人還沒吃呢,你餓死鬼投胎的!”
我當時想都沒想,一把推過她一個踉蹌靠在墻上!
然后我母親就驚了,從小對她言聽計從的娃竟然敢推她,她甚至覺得我被啥臟東西壓住了!然后就去外面把我父親找回來,那時候一個本家的長輩正好也跟進來了。
本來一對一,最后變成了三對一,沒人愿意聽我解釋,劈頭蓋臉把我收拾一頓,那種感覺我到現在還記得,難受、委屈、憤怒、絕望,反正很復雜,說不清楚,甚至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對與錯!
說這件事情,不是讓大家去批判誰,只是想告訴家長們,如果實在不知道怎么跟娃相處,那就去想自己小時候跟父母相處的時候,你不喜歡父母做的事情,直接規避這些事情就行。
然后再做到尊重和傾聽,基本上大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只需要記住避坑、尊重、傾聽就行!做這些的前提就是時刻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不要把無名火撒孩子身上和家人身上!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