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北京——今年10月10日是第34個世界精神衛生日,由渡過抑郁患者社區主辦、靈北中國公益支持的2025世界精神衛生日綠絲帶系列活動——“煥新認知,重回美好”公益科普活動暨抑郁癥患者藝術作品展在北京紅樓公共藏書樓成功舉辦。
活動采用藝術展覽、專家講座、患者分享、舞臺劇表演等多種形式,同時還在北京、上海和廣州6個地標戶外屏幕點亮綠絲帶,并在北京地鐵8條線路共計95個站點電子屏展示綠絲帶系列疾病科普宣傳口號,旨在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權威呼吁和創意科普,共同推動公眾對抑郁癥的認知,提升公眾對于學業失能、工作失能的年輕人群體的關注,幫助患者改善認知功能,協助他們重返社會,真正重回美好。
![]()
2025世界精神衛生日綠絲帶系列活動啟動嘉賓合影
丹麥王國駐華大使孔墨客(Michael Starb?k Christensen),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科首席專家鄭毅教授,靈北中國(內地與香港)總經理張一帆,渡過抑郁患者社區聯合創始人趙云麗,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健康醫藥業務部總經理宋志瑞等嘉賓出席活動并致辭。
![]()
北京地鐵綠絲帶科普
![]()
北上廣戶外大屏點亮綠絲帶
渡過是中國深具影響力的抑郁患者社區和青少年抑郁完整解決方案平臺,其聯合創始人趙云麗表示,精神疾病患者普遍的病恥感讓他們格外孤獨無助,患者社區的核心價值是提供一個彼此看見、相互理解的同伴支持家園,同時他們還需要全社會的看見和理解。
為此我們這場展覽的主題是“看見”,希望大家看見日益嚴重的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更要看見那個完整的、生動的、渴望被理解的人,只有深深地看見,才能消除病恥,改變疾病帶來的認知偏差,推動全社會的力量聯合起來,構建跨專業跨領域的整合解決方案,渡過也正是在這樣的聯合力量支持下,開始了醫療、心理和社會支持整合干預探索,構建了獨具特色的青少年抑郁生態療愈體系。
![]()
渡過抑郁患者社區聯合創始人趙云麗致辭
以認知煥新破局,為“重回美好”鋪路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其臨床表現多樣,包括情緒癥狀、軀體癥狀及認知癥狀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抑郁癥患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
[ 閻丹峰, 李凌江. 抑郁癥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及其臨床啟示 [J] . 中華精神科雜志, 2018, 51(5) : 343-346.]。在中國,抑郁癥患者人數達4800萬,患病率為3.4%,就診率和治療率分別只有30%和50%
[ 2025 Lundbeck Corporate Presentation中文版]。抑郁癥也在逐漸年輕化,研究顯示,中國6~16歲在校學生中,抑郁障礙患病率達到3.0%,其中12~16歲樣本人群中檢出率相對較高
[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組織編寫.李凌江,王剛主編.中國抑郁障礙防治指南(202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5.8.ISBN 978-7-117-38416-2]。這不僅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負擔,也加劇了醫療系統的壓力。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科首席專家鄭毅教授指出,“青少年抑郁癥和成人抑郁癥的表現不盡相同。成人患抑郁癥的典型表現為‘三低’,情緒低落、喪失做事興趣、精力不足常感疲乏,伴隨著食欲下降和睡眠障礙;而對青少年患者來說,可能就只是表現為‘煩’,少有唉聲嘆氣和流淚的表現,反而時常表現出易激惹、發脾氣、離家出走、學習成績下降和拒絕上學等,更不易識別。尤其兒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關系到他們正常的發育成長、學習和社交功能。因此,青少年抑郁與成年人抑郁的早期識別和干預同等重要。”
![]()
圖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科首席專家鄭毅教授主題演講
《中國抑郁障礙防治指南(2025版)》特別提出,推薦對12~18歲青少年,所有成年人包括孕婦、產婦和老年人進行抑郁障礙篩查3。鄭毅教授強調,在篩查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診斷及癥狀評估,尤其需要關注患者的認知功能評估3。抑郁癥的認知癥狀主要表現為記憶力異常和注意力障礙,此外還可以表現為抽象思維能力差、空間知覺、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能力減退、信息加工能力減退、對自我和周圍環境漠不關心3。鄭毅教授特別呼吁,抑郁癥的癥狀緩解并不是治療終點,認知功能及社會功能的恢復情況也應得到足夠關注。
[ 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認知應對治療學組. 抑郁癥治療與管理的專家推薦意見(2022年) [J] .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23, 32(3) : 193-202. ]
以多方合力筑橋,為“回歸社會”護航
在活動現場,抑郁癥患者代表講述了自己走出疾病陰影的故事,提到認知功能的改善不僅幫助她更好地理解了自身的疾病狀況,還讓他逐漸走出疾病的困境。家屬代表也表示,通過學習相關知識和參與支持性活動,他們逐漸改變了對抑郁癥的固有看法,開始以更加科學和包容的態度面對親人的病情。這種轉變不僅改善了家庭內部的溝通氛圍,也為患者提供了更為堅實的后盾。現場多位參與者表示,認知功能的改善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患者、家屬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不斷更新觀念,才能真正實現從理解到行動的轉變。
本次活動的公益支持方靈北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神經科學的全球制藥公司,始終致力于推動神經科學的前沿研究,為包含抑郁癥在內的腦部疾病患者提供創新的治療方案。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丹麥制藥公司之一,靈北憑借在神經科學領域的深厚積累,攜手本土合作伙伴,通過提升創新藥物可及性、加強疾病認知、推動診療理念革新等方式,致力于解決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守護中國人民的精神健康。
![]()
圖說:靈北中國(內地與香港)總經理張一帆致辭
“大腦是人體最復雜的器官,促進腦部健康,改變生活是我們共同的使命。中國有4800萬的抑郁癥患者,但就診率和治療率僅為30%和50%。抑郁癥通常伴隨認知和行為改變,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社會生活。”靈北中國(內地與香港)總經理張一帆在活動現場表示,“今年的綠絲帶科普活動特別提出‘煥新認知,重回美好’這一主題,因為‘煥新’社會對疾病的認知,與‘煥新’患者受損的認知功能,同等迫切。作為神經科學領域的專注創新者,靈北始終在行動。今年是靈北中國世界精神衛生日‘綠絲帶’行動開展的第八年。八年來,我們攜手政府、患者組織及醫療領域專家,共同努力推動積極改變。通過多地、多形式、多場景的創意科普,我們希望更多人關注精神健康,推動社會對抑郁癥的科學認知,幫助患者改善認知功能,真正‘重回美好’”。
作為行業領先的新型醫療健康服務企業,京東健康長期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更優質、更便捷、更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健康醫藥業務部總經理宋志瑞表示,近年來,京東健康率先在精神心理專科領域,開展了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的創新。依托「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數字化服務模式,聯動知名的醫療機構和醫療領域專家,以及靈北公司在內的精神領域的領先企業,為公眾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心理健康支持,共同推動社會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加快助力“健康中國2030”落地。
傾聽患者心聲,了解精神健康知識,探索青少年抑郁解決方案,關注獲取更多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