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摸到小疙瘩,不痛不癢,會不會是淋巴瘤啊?
體檢發現淋巴結腫大,上網一查嚇哭了,如果得了這種疾病該怎么辦?
![]()
其實大家不用慌,淋巴瘤沒那么“可怕”,尤其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很多時候早發現、選對治療方式,就能慢慢好起來。
今天就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淋巴瘤的來龍去脈說清楚,幫你放下焦慮,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做。
![]()
先搞懂:淋巴瘤到底是啥?
咱們身體里有個“防御部隊”叫淋巴系統,由淋巴管道、淋巴組織和淋巴器官組成,淋巴組織和淋巴器官會產生淋巴細胞,平時幫咱們對抗細菌、病毒,保護健康。
![]()
而淋巴瘤,就是這個“防御部隊”里的淋巴細胞“叛變”了,它們不再好好對抗感染,反而像失控的小機器,一個勁兒地瘋狂繁殖,還扎堆聚集在淋巴結里(比如脖子、腋窩、腹股溝這些地方),慢慢就形成了咱們能摸到的“小疙瘩”。
![]()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瘤里常見的一種,它不是單一的病,更像一個“家族”,里面有三十多種不同類型,但咱們不用記這么多,先抓住關鍵:它主要分“慢悠悠長”(低度/惰性)和“飛快長”(高級別/侵襲性)兩種,治療思路不太一樣,但都有辦法應對。
![]()
身體發出這些信號
別不當回事!
最容易被發現的信號,就是淋巴結無痛腫大——比如脖子側面、腋窩下摸到小硬塊,摸起來不疼,也不會自己消失,可能還會慢慢變大。
但要提醒大家:淋巴結腫大不一定是淋巴瘤!平時感冒、上火也會讓淋巴結腫大,不過這種腫大通常會疼,而且感冒好了就會變小。
如果腫大的淋巴結安安靜靜待了6周以上還沒消退,就需要警惕患病。
![]()
除了淋巴結腫,有些人還會有這些“全身小警報”:
晚上睡覺老是盜汗,衣服都濕透那種;
沒刻意減肥,體重卻悄悄掉了;
時不時發燒,體溫忽高忽低;
全身皮膚莫名發癢,撓也不管用;
總覺得累,沒干啥就渾身沒力氣。
如果這些癥狀占了好幾個,別拖著,趕緊去看醫生!
![]()
為啥會得淋巴瘤?
這些風險要留意
目前還沒找到淋巴瘤的確切病因,但有些情況會讓風險變高,大家可以對照看看:
免疫力弱:比如得了艾滋、做過器官移植后吃了抑制免疫的藥,或者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這類自身免疫病。
感染過某些病毒/細菌:比如引起“腺熱”的Epstein-Barr病毒、幽門螺桿菌(會導致胃病的那種)。
之前得過癌癥,做過化療或放療;
家里直系親屬(爸媽、兄弟姐妹)得過淋巴瘤,自己風險會稍微高一點。
不過大家別慌:這些只是“風險因素”,不是有這些情況就一定會得淋巴瘤!
平時好好吃飯、規律作息,提高免疫力,就是最好的預防。
![]()
懷疑是淋巴瘤?
先做這些檢查才能確診
很多人摸到淋巴結腫就慌了,其實就醫的第一步很簡單:先去看全科醫生。
醫生會問你癥狀、摸一摸腫大的淋巴結,必要的話會建議你做進一步的檢查。
![]()
確診淋巴瘤最關鍵的檢查是活檢——簡單說就是取一小塊腫大的淋巴結組織,送到實驗室里讓醫生看看有沒有癌細胞,還能分清是哪種類型的淋巴瘤(這對后續治療超重要)。
活檢不用怕,大多時候局部麻醉就能做(就打一針麻藥,你是清醒的),做完休息會兒就能回家。
如果淋巴結太深摸不到,可能需要全麻,但也是小手術,不用太緊張。
確診后,醫生還會安排一些檢查看淋巴瘤有沒有擴散,比如抽血、CT、PET掃描這些,目的是確定“分期”(比如癌細胞只在脖子的淋巴結,還是擴散到其他器官了),這樣才能制定最適合你的治療方案。
![]()
![]()
治療不是“一刀切”
選對方案很重要
前面說過,淋巴瘤分“慢悠悠長”和“飛快長”,治療思路完全不同,而且醫生會結合你的年齡、身體狀況來調整,所以不用跟別人比治療方案,適合自己的才最好。
(1)先說說“慢悠悠長”的(低度/惰性)淋巴瘤
這種淋巴瘤進展特別慢,有些人可能好幾年都沒癥狀,醫生會建議“觀察等待”——不是不管它,而是定期復查(比如每3~6個月做次檢查),等有癥狀了再治療。
為啥不馬上治?因為早期治療也沒法根治,反而可能帶來副作用,不如等需要的時候再出手,既不影響生活質量,也不耽誤治療效果。
(2)再說說“飛快長”的(高級別/侵襲性)淋巴瘤
這種就得“快準狠”,確診后要馬上治療,但好處是:治療效果往往更好,很多人能治愈!
常用的治療方法有這幾種,醫生會搭配著用:
化療:用藥物殺死癌細胞,可能輸液也可能吃藥,大多時候不用住院,白天去醫院治療,晚上就能回家;
放療:用射線“瞄準”癌細胞集中的地方,比如只有脖子淋巴結有問題,就只照脖子,副作用比化療更小;
靶向治療:比如利妥昔單抗這種靶向藥,它能精準找到癌細胞,“只打壞細胞,少傷好細胞”,和化療一起用,效果更好;
免疫療法(CAR-T):如果其他治療效果不好,或者癌癥復發了,可能會用到這種“高科技療法”——改造身體里的免疫細胞,讓它們變成“抗癌特種兵”,不過這種療法有嚴格的適用條件,醫生會先評估病情再決定。
另外,治療時可能會用到類固醇藥物,不是為了“補身體”,而是為了幫化療效果更好,短期用副作用不大,不用太擔心。
![]()
治療后可能遇到的問題
提前知道怎么應對
治療過程中或治療后,可能會有一些“小麻煩”,但別慌,醫生都有辦法幫你解決:
(1)免疫力變弱,容易感染
治療會暫時“削弱”免疫部隊,所以要特別注意保暖,少去人多擁擠的地方。如果出現發燒、喉嚨痛、長水皰等癥狀,一定要馬上告訴醫生,別硬扛,及時處理就不會變嚴重。
(2)擔心不孕?提前和醫生溝通
化療、放療可能會影響生育,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如果有生孩子的計劃,治療前一定要跟醫生說!男生可以提前存精子,女生可以存卵子,現在技術很成熟,不用怕沒機會。
(3)治療后要定期復查,別偷懶
治療結束不代表“萬事大吉”,還要定期去醫院復查(比如做掃描、抽血),看看癌癥有沒有復發。
就算治愈了,也要留意身體變化,比如又摸到淋巴結腫、突然發燒,及時復診。
另外,有些人治療后可能會有長期影響,比如容易累、皮膚敏感,或者擔心得其他癌癥——其實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不抽煙、好好吃飯、多運動),定期做篩查,就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
最后想對你說
淋巴瘤不是“絕癥”
很多人一聽到“癌癥”就覺得天塌了,但非霍奇金淋巴瘤里,不少類型是可以治愈的,就算是“慢悠悠長”的類型,也能通過治療控制病情,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如果你現在正在懷疑、確診,或者正在治療,別一個人扛著:有疑問就問醫生,有情緒就跟家人朋友說,也可以找病友交流經驗。
![]()
治療過程可能會有點難,但你不是孤軍奮戰,醫生、家人都會陪著你,一步步走向康復。
記住:早發現、早治療,保持好心態,你比自己想象中更強大!
【參考文獻】
Non-Hodgkinlymphoma[EB/OL].(2025-06-20)[2025-10-10].https://www.nhs.uk/conditions/non-hodgkin-lymphoma/
說明:文字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部分圖片由AI生成。
作者:解陽楊
設計:劉錦
責編:郝學婧
審核:姜峰 李碩然 吳雙
![]()
為促進科普創作的傳播與交流,我們組建了科普創作者交流群
由于申請人數較多,進群后請備注:醫院、單位 / 專業 / 姓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