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21日,上汽集團與華為終端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深度合作協議,宣布共同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車品牌“尚界”?。
9月23日,尚界H5以15.98萬元起售價,一小時內訂單破萬。
這場看似七個月就完成的強強聯合,實際上卻是一場跨越四年的產業邏輯重構。
而這,就要從業內廣為流傳的“靈魂論”說起。
![]()
01
“靈魂論”的四年爭議與轉折
2021年6月,上汽集團前董事長陳虹在股東大會上拋出了“靈魂論”:“如果一家公司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它就成了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
當時華為正以HI(Huawei Inside)模式高調進入汽車領域,提出“幫助車企造好車”的口號,且遭到了眾多車企的警惕。畢竟不管在何行業,核心技術意味著話語權與生存根基。
華為推出的全棧方案,看似能為車企提供全面而先進的技術支持,可對于傳統的車企來說這無疑是一種隱憂:
一旦采用,自身會不會淪為“硬件代工廠”,從而失去對核心技術的決定權呢?更關鍵的是,如果消費者認為“華為技術”是車型的核心賣點,那車企苦心經營多年的自身品牌又將被置于何種境地,是否就此被邊緣化?
在這樣復雜的利益權衡與行業焦慮氛圍中,陳虹“拒絕華為”及其“靈魂論”發言瞬間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思考。
拒絕合作后的上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嘗試“單打獨斗”推進新能源與智能化轉型,但在新能源市場快速崛起、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其轉型效果不盡如人意,品牌整體的競爭力也逐漸削弱。
只能說市場的風云(參數丨圖片)變幻從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根據2023年行業調研結果,62%的消費者將“智能駕駛功能”列為購車首要考慮因素,而這一比例在2020年僅為35%。這一數據的大幅躍升,給了傳統思維中的車企們一記重錘。
市場的反應是最真實的試金石。比如比亞迪漢EV憑借DiPilot 4.0智駕系統,在25萬級市場市占率從8%提升至22%,再看上汽旗下榮威iMAX8,因智駕功能落后,2023年銷量同比下滑27%,市場的偏好一目了然。
2024年,上汽合資品牌銷量下滑,凈利潤暴跌近90%,自主品牌智己、飛凡表現平平。曾經作為中國銷量最大的車企,上汽在新能源轉型方面面臨銷量滯后、技術短板兩個問題。反之,華為的智能技術已經通過問界、阿維塔等車型驗證市場,技術實力和市場認可度與日俱增。
面對嚴峻的局勢,上汽開始調整戰略。
2024年7月賈健旭正式接任上汽集團總裁一職。此時的上汽集團正處于銷量下滑、市場競爭加劇的關鍵時期,賈健旭上任后迅速調整戰略著手打破“靈魂論”的舊觀念,積極推動與華為的合作,力求借助華為的先進智能技術,為上汽的新能源轉型注入強大動力。
02
從技術執念到生存博弈
有人說,上汽與華為的合作是市場倒逼下的技術妥協,事實當真如此?
傳統汽車時代,發動機、變速箱等硬件是車企的核心競爭力,“靈魂”附著于機械精密制造。但智能電動時代,軟件定義汽車(SDV)成為主流,代碼算法、數據生態、云端協同能力成為競爭焦點。
比亞迪2025年宣布“全系標配智駕”,將高階智能駕駛下探至10萬元車型,直接顛覆市場規則。傳統車企若堅持全棧自研,需投入數百億元且面臨3-5年研發周期,而與華為合作可縮短周期至1-2年,成本降低15%-20%。上汽自研的“銀河全棧”系統因性能不足導致飛凡、智己品牌年銷不足7萬輛,而華為賦能的問界系列年銷達38.9萬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不難看出,上汽與華為的合作是代碼算法取代發動機成為新“靈魂”,也是成本與效率的雙重倒逼。
另外,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全球化競爭的壓力,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量突破120萬輛,但是根據歐盟《新電池法》、美國《通脹消減法案》構建綠色壁壘,要求供應鏈本土化率超60%。上汽與華為的合作,通過“技術+渠道”雙重賦能,可以加速中國智能汽車標準輸出,比如尚界H5搭載的華為5G通信模塊,就能實現車路云一體化數據實時交互,為海外布局提供技術支撐。
03
上汽攜手華為破靈魂論困局
上汽與華為與傳統意義上的“代工式合作”不同,采用的是智選車模式,還成立了聯合辦公室,共用著KPI體系。華為終端智選車業務部總裁汪嚴旻與上汽總裁賈健旭直接對接,技術共創覆蓋產品定義、研發、銷售全鏈條。例如,尚界H5基于非凡/榮威車型改造,但底盤調則是由上汽完成,智能構架由華為提供,實現了機械精密和數字智慧相融合。
尚界H5于市場及行業而言,又是處于什么狀態呢?
“尚界H5遠超同級”這是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對尚界的評價。而尚界H5也是華為高階智能駕駛技術首次大規模下探至20萬元以內主流市場。
從市場角度看,尚界H5具備一定的競爭力與潛力,價格上符合絕大多數家庭的選購范圍,在同級別車型中,尚界 H5 憑借雙方技術優勢,具備獨特賣點:搭載的華為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技術,為用戶帶來卓越的智能體驗,滿足了消費者對智能汽車的廣泛需求,與傳統車型形成鮮明差異化競爭。
從行業層面而言,尚界H5是上汽與華為創新合作模式的成功實踐,為智能電動車時代產業合作樹立了新范式。它打破了傳統車企與科技企業間的界限,展示了深度融合、協同創新帶來的巨大能量。
這種合作模式讓雙方的優勢互補,傳統車企的制造經驗與科技企業的智能技術相結合,推動智能汽車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同時,也為其他車企和科技企業提供了寶貴借鑒,激勵更多主體探索類似合作,共同推動行業技術進步與市場繁榮,加速智能汽車時代的全面到來。
從“拒絕”到“擁抱”,上汽的轉身并不是妥協,而是智能電動汽車時代產業邏輯的必然選擇。當消費者為智能系統買單時,車企的“靈魂”究竟是發動機,還是代碼算法?
只能說沒有永恒的“靈魂”,也不能是一成不變的代碼算法,而是動態的進化。
上汽與華為的合作,是技術遷移的縮影。當“發動機”讓位于“代碼算法”,車企的“靈魂”定義權已從制造轉向數據和用戶體驗。
尚界H5的火爆恰恰也證明,“傳統車企+科技巨頭”模式可以快速打造出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車企需要警惕相應的技術依賴,避免淪為所謂的“硬件代工廠”。
未來的產業格局,或將由市場與技術雙重驅動下的持續博弈決定:
誰能更高效地收集數據、優化算法、迭代體驗,誰就能在這場“靈魂爭奪戰”中占據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