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安順市基層醫療機構就診率已提升至65%,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對鄉鎮衛生院的覆蓋率達90%;
縣域內中醫類診療人次85.63萬人次,占縣域內總診療量人次數的30.51%;
遠程影像、心電診斷等服務覆蓋所有村衛生室,村衛生室中醫診療人次20.88萬人次,較上年翻一番;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近年來,安順市始終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保障人民健康擺在優先位置,圍繞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與區域均衡布局,在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精準發力,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讓健康福祉惠及城鄉每一位群眾。
頂層設計破壁壘,“一縣一策”繪就均衡藍圖
在關嶺自治縣花江鎮中心衛生院內,前來就診的患者絡繹不絕。各個科室的醫生細致地為患者診斷,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給患者提供“簡”“便”“廉”的醫療服務。
![]()
關嶺自治縣花江鎮中心衛生院各科室醫生正為患者量血壓問診
“以前設備老舊、技術薄弱,很多患者不得不轉院。現在加入醫共體,總院不僅派來專家,還更新了設備,我們自己也能開展特色專科了。”關嶺自治縣花江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湯雷蕾介紹,自成為縣人民醫院醫共體分院以來,衛生院已能開展四肢骨折、下腹部手術,口腔科接診達800余人次。
關嶺的變化,源于安順市“黨政主導、規劃先行”的頂層設計。市委、市政府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作為醫改核心抓手,成立由市縣兩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的領導小組,統籌衛健、財政、醫保等多部門力量,制定印發專項實施方案,明確3個階段15項重點任務的時間表與路線圖。
![]()
花江鎮中心衛生院更新醫療設備
同時,立足“一縣一策”原則,全市6個縣(區)形成特色化建設路徑:西秀區構建“1+7+22”梯次模式,以1個總院帶動7個醫療次中心覆蓋22個基層機構,醫務人員下沉鄉鎮坐診;平壩區打造“1+3+10+N”體系,將優質資源延伸至村衛生室;普定縣則由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分別牽頭組建2個醫共體,實現中醫資源全面覆蓋;鎮寧自治縣創新“醫共體+鄉村振興”模式,在易地搬遷安置點配套建設醫共體服務站,實現“搬遷群眾就醫不出社區”。
如今,安順醫共體建設經驗獲省級肯定,西秀區“1+7+22”模式、平壩區與關嶺自治縣典型案例被推向國家層面。截至上半年,全市建成9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83個鄉鎮衛生院、1008個村衛生室全部納入管理,建制縣覆蓋率達100%。
資源下沉強基層,“上下聯動”激活服務效能
“陳醫生每周都來坐診,還帶我們查房培訓,現在鄉親們看常見病再也不用奔波了。”在西秀區蔡官醫療次中心轎子山分院,村民對下沉醫師陳紅芬贊不絕口。
作為西秀區人民醫院主治醫師,她與同事們通過駐點幫扶,讓基層機構服務能力顯著提升,該分院門診量較醫共體成立前增長明顯。
![]()
西秀區蔡轎醫療次中心醫生到村民家中回訪問診
貴醫安順醫院,則依托醫聯體優勢,邀請省級專家定期坐診,通過“手術示教+專題講座”模式實現“輸血+造血”。
人員與技術的雙向流動,是安順激活基層醫療的關鍵舉措。全市推行醫共體“六統一”管理,通過統籌人力資源調配,實現“上級下沉帶教、基層上行進修”的良性循環。截至目前,牽頭醫院中級及以上職稱人員派駐基層半年以上達77人,基層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32人。
![]()
貴醫安順醫院,來自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專家為患者問診查體。
數字賦能讓資源下沉突破空間限制。2025年,安順市升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打通與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的數據接口,實現“市-縣-鄉-村”四級醫療機構信息實時共享、檢查結果互認。
“以前做CT要去縣城,現在在鄉鎮衛生院拍了片,半小時就能拿到縣醫院專家的診斷報告。”平壩區夏云鎮群眾李建國的體驗,正是遠程醫療服務的生動寫照。
2025年上半年,全市影像存儲31.2萬人次,便為基層提供37528人次遠程影像診斷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精準診療。
不斷刷新的數據,生動展現出安順市醫療服務資源下沉的扎實成效,更讓“一般病在縣里解決、頭疼腦熱在鄉村解決”的民生承諾愈發清晰可感。
此外,全市以醫共體為單位打包申報醫療設備以舊換新項目,更新CT、B超等關鍵設備;建立健全縣域醫共體內部、縣域醫共體之間以及縣域向外轉診管理辦法,為就診患者提供便捷的上下轉診通道;牽頭醫院幫助成員單位開展新項目新技術、開設特色專科,實現醫共體內部和醫共體之間資源的統籌使用。
利益聯結聚合力,“共建共享”增進民生福祉
“績效分配向基層傾斜,下派人員補助與分院發展掛鉤,我們干事更有勁頭了。”平壩區醫共體派駐醫師的話,道出了安順建立利益共同體的成效。
今年起,安順市推行“績效共享、利害共擔”機制,下沉醫務人員績效系數適度提高,補助與基層服務發展水平聯動,有效激發了醫務人員到醫共體下級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積極性,使下派人員下得去、坐得住、有干勁、帶得動。同時,將9個醫共體全部納入按病種分值付費改革,在紫云自治縣開展醫保總額打包付費試點,以“結余留用、超支分擔”倒逼服務規范。
![]()
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醫共體醫生到幺鋪鎮張勝村為村民看診
機制創新的成效,最終體現在群眾的健康獲得感上。
在西秀區東屯鄉,由5名衛生院醫護與1名村醫組成的中西醫結合家庭醫生團隊,定期為老人上門服務,“家庭醫生每月都來量血壓、調藥,有不舒服隨時能聯系上,太貼心了!”78歲的獨居老人李錦秀說。
安順通過組建醫共體,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群眾在家中就能享受到專業醫療服務,省去了奔波之苦,極大地提高了就醫的便利性。
![]()
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醫共體巡回醫療隊到幺鋪鎮張勝村為村民看診
中醫藥服務也加速下沉,截至目前,村衛生室中醫診療人次達20.88萬人次,較上年翻一番,13個省級示范中醫館、6個優質中醫館相繼建成。針灸、艾灸等10項中醫適宜技術在基層實現全覆蓋。基層群眾也有機會享受到中醫藥的服務。
慢性病管理成效更趨顯著,鄉村年內慢性病健康管理人群在醫保系統中有出院記錄的人次數35056人次,占住院率管理人群的15.65%,較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群眾能夠在基層得到更好的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指導。
從城市醫院的專家診室到鄉村衛生室的診臺,從遠程屏幕上的精準診斷到家庭醫生的暖心服務,安順正以緊密型醫共體為紐帶,讓優質醫療資源真正扎根基層,用均等化的健康服務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承諾,為群眾鋪就一條堅實的健康幸福路。
來源:掌上安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