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的二兒子趙元僖,早想休掉正妻李氏,把小妾張氏扶正。可他翻遍《宋刑統》,找不出休妻理由,這事一直卡著。
張氏急著當正妃,偷偷做了個特殊酒壺,想在宴席上毒死李氏。沒成想,最后殺錯了人。
![]()
淳化三年十一月,許王府辦宴席。絲竹聲突然停了,剛喝一盅酒的趙元僖,猛地捂住肚子。
他臉色瞬間慘白,腳步踉蹌著撲向案幾,手里的金酒杯掉在青磚上,摔得粉碎。
他身子不停抽搐,手指死死摳著地面,到最后頭和腳彎成一團。太醫還沒到,他就斷了氣。
![]()
趙元僖當時是開封尹,穿的緋紅錦袍還沒脫。半年前,朝野上下都把他當準太子。
沒人能想到,準太子會在自己生辰宴上突然死了。更沒人想到,兇手是他最寵的小妾張氏 —— 就是那個做了雙層毒酒壺,本想毒李氏的女人。
![]()
趙元僖的死訊傳到皇宮時,宋太宗正拿著西北軍情奏報。他手一抖,筆桿 “啪” 地砸在龍案上。
老皇帝跌跌撞撞趕到許王府,摸著兒子還有余溫的身體,放聲大哭:“朕的儲君啊!”
沒人敢告訴太宗,這場禍事的根,早在五年前就埋下了。
![]()
雍熙三年,趙元僖剛當上開封尹,太宗就給他指了婚,妻子是李氏。
李氏是宋初名將李謙溥的侄女,按輩分還是太宗的表侄女。五代到宋初有個規矩:誰當開封尹,誰就是默認的儲君。周世宗柴榮、太宗自己都做過這個官。
太宗選李氏做兒媳,就是想拉攏李家的兵權,幫兒子坐穩儲君位置。
![]()
可帝王的算盤,沒讓小兩口和睦。李氏在將門長大,性子跟父親一樣剛烈。
嫁進王府后,她照著《宋刑統》的規矩管家里事,對趙元僖的小妾們管得極嚴。
趙元僖在外頭名聲好,人人說他勤政愛民。可回了王府,他就想圖舒坦,越來越嫌李氏刻板。
![]()
他不止一次在太宗面前告狀:“李氏沒有婦德,管下人太狠,府里人都怕她。”
太宗每次都皺眉駁回:“李將軍家手里有兵權,她的位置動不得。”
按《宋刑統》規矩,丈夫休妻得符合 “七出之條”。趙元僖想拿 “妒忌”說事,李氏卻拿出證據 —— 侍妾沒犯過錯,家里事也沒出紕漏,把他堵得說不出話。
![]()
就在趙元僖對這段婚姻徹底失望時,侍女張氏走進了他的生活。
張氏出身貧寒,眉眼溫順,最會看人的心思。趙元僖熬夜批公文,她總能端來溫度剛好的蓮子羹。
趙元僖因為太宗猜忌自己唉聲嘆氣,她就輕聲勸:“殿下有大本事,別為后宅的事煩憂。”
![]()
比起李氏的強硬,張氏的體貼讓趙元僖著了迷。他私下跟張氏許諾:“等我將來當皇帝,一定封你做皇后。”
可妾和妻的差別太大了。張氏看著李氏穿正妃朝服,接受下人的跪拜,心里的野心越來越大。
淳化二年的一場家宴后,張氏伺候趙元僖換衣服,小聲說:“殿下想把我扶正,何必等‘七出’的理由?李氏要是不在了,啥問題都沒了。”
![]()
趙元僖一開始罵她:“休得胡言!” 可看著張氏哭紅的眼睛,又想起李氏跟自己爭執的模樣,終究沒再反駁。
張氏立刻拿出早就畫好的圖紙 —— 是個雙層機關酒壺。上層藏毒酒,下層裝美酒,轉一下壺蓋就能換。
“我親自給她倒酒,保證沒人發現。” 趙元僖沒說話,這沉默就算是默許了。
![]()
為了不出錯,張氏做了周密準備。她花五十貫銅錢買通王府廚子,讓廚子在宴席上幫忙遞酒。
又托人從宮外買來 “牽機藥”—— 這種藥當年毒死過南唐后主李煜,人吃了會劇痛,看起來就像急病發作死的。
她特意選在趙元僖生辰這天動手,理由是 “正側妃一起慶賀,顯得王府和睦”,讓李氏沒法推辭。
![]()
宴席當天,張氏穿了件水綠羅裙,笑著跟賓客打招呼。輪到給李氏敬酒時,她先給自己倒了杯下層的美酒,一口喝干。
“李姐姐,我敬您一杯,以前要是有失禮的地方,您多擔待。”
李氏盯著酒杯,手指微微發緊。她一直防著張氏,可這么多人看著,不接就是失規矩。
![]()
就在她伸手要接的時候,趙元僖突然開口:“夫人不會喝酒,這杯我替你喝。”
或許是連著處理政務渴了,或許是對李氏還有點愧疚,他沒等阻攔,端起酒杯就喝了下去。
張氏的臉瞬間煞白,手里的酒壺 “當啷” 掉在地上。她眼睜睜看著趙元僖捂住肚子倒下去。
亂成一團的時候,她聽見廚子抖著聲音喊:“那酒…… 那酒里有藥!”
![]()
太宗派昭宣使王繼恩來查案,很快查出真相。張氏受不住酷刑,把所有事都招了,連趙元僖默許的細節也沒瞞。
更讓太宗發火的是,查案時搜出了趙元僖和武將往來的密信,還發現他養了二十多個死士。
太宗這輩子最會猜忌人,在他看來,這跟謀反沒兩樣。之前就因為大臣請立太子,他把呂蒙正等五個人都貶了。
![]()
現在兒子不僅私下結黨,還因為后宅爭風吃醋丟了性命,皇室的臉都丟盡了。
太宗當即下令:“張氏在集市上磔殺,曝尸三天!” 磔殺是極刑,圍觀百姓都嚇得不敢出聲。
張氏的父母早就死了,太宗還讓人挖開他們的墳,砸毀棺材,親屬全流放到海島。
![]()
那個被買通的廚子被砍頭示眾,王府里知情不報的仆人,有的被打板子,有的被流放。
李氏雖說撿回一條命,卻被太宗安了 “御下無方,鬧出大禍” 的罪名,送回了娘家。
李家從此在官場上站不住腳。李謙溥的孫子本來考中了進士,也因為這事被除名,直到仁宗朝才重新得到任用。
![]()
最讓人唏噓的是趙元僖的后事。太宗一開始追封他為皇太子,等知道他私結勢力的事后,立刻收回封號。
下令按一品官的禮節草草下葬,連寫好的《思王子詩》都讓人燒了。這位曾經離皇位一步之遙的親王,最后在史書上只留下 “暴卒” 兩個字。
這場鬧劇里,最大的贏家是太宗的三兒子趙元侃。
大哥趙元佐之前因為替趙廷美求情,被逼瘋了,后來縱火焚宮被廢為庶人;二哥趙元僖慘死。趙元侃順理成章成了新儲君,也就是后來的宋真宗。
《宋史》里記這事,只寫了 “張妾酖殺元僖” 六個字。可這六個字背后,藏著封建禮制下婚姻的悲劇,藏著權力場里野心的下場。
![]()
張氏以為毒酒能幫她坐后位,趙元僖以為靠私情能對抗父皇的安排,最后都成了欲望的祭品。
那杯錯喝的毒酒,不光結束了準太子的性命,更把皇室光鮮外表下的冰冷人性,撕了個粉碎。
太宗靠 “燭影斧聲” 登上帝位,又為了鞏固權力,清除了趙廷美、趙德昭等威脅。卻沒料到,自己精心培養的儲君,會以這樣荒唐的方式死去。
這場由欲望和權力交織的悲劇,終究成了北宋皇室揮之不去的陰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