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話:
“請菲傭,是香港最劃算的投資。”
每月不到 5000 港幣,就能有人幫你做飯、打掃、帶孩子、照顧老人,甚至遛狗、洗車都能包。
這一筆錢,比你去請一個鐘點工都便宜得多。
![]()
在香港,一位洗碗工的月薪要一萬五起步;
一個育嬰師,隨便都是兩三萬。
但菲傭,只要五千。
于是,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幾乎家家都有一個來自菲律賓、印尼或斯里蘭卡的幫手。
截至 2025 年,香港登記在冊的外籍家庭傭工,已經超過 40 萬人,占全港人口的 5%。
換句話說,每五個家庭里,就有一個家,是靠菲傭維持運轉的,她們像一股隱形的支撐力,撐起了香港中產的體面生活。
可當你把鏡頭從客廳轉向那扇門后的小隔間,就會發現:
有人住進舒適的高層公寓,也有人困在四平米的黑暗角落。
01
很多內地人以為,在香港請菲傭是豪宅家庭的標配,可其實,現在的香港,中產家庭幾乎離不開菲傭。
夫妻都要上班,通勤加班、應酬不斷,晚上回家只想休息。
孩子要上學、老人要照顧、家務一堆。
哪怕請個鐘點工,來回都不劃算。
![]()
于是,菲傭成了最經濟的解法:
她不分晝夜住在家里,既能幫你收拾一切,又能照看孩子;
關鍵是,她從不喊累。
5000 塊對中產來說,不算痛,但換來的,卻是整整一套有秩序的生活。
你早上能安心喝咖啡出門;
下班回來,飯已經在鍋里;
孩子功課寫完,老人也洗好澡;
這一切的“體面”,都有人在背后無聲完成。
有香港人調侃:“沒有菲傭,香港的中產一半都要崩潰。”
而這種依賴,已經深入骨髓。
02
但在另一邊,這些幫別人打理生活的菲傭,自己的生活卻被擠壓得幾乎沒有空間。
香港房價貴到離譜。
很多雇主的工人房,其實就是用剩下的角落拼出來的:
三四平米、沒有窗戶,放下一張床就走不動。
有的菲傭睡在走廊,有的在廚房隔間,還有的直接鋪在陽臺上。
有人拍下視頻:她的房間只有一扇簾子,白天晾衣服,晚上拉上睡覺。
![]()
她們在客廳擦地時,腳下是雇主孩子的玩具;在廚房煮飯時,鍋里的味道不是她的晚餐。
她們的存在,幾乎像空氣一樣透明,必要,卻不被看見。
法律規定雇主要給獨立空間,但什么叫“獨立”?
一塊能放床墊的角落,就算。當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標價,
她們的生存空間,只能從別人的余地里擠出。
03
每個菲傭來香港,都帶著一個共同的理由:“為了孩子。”
在菲律賓,一個普通工人的月薪只有兩三千港幣;來香港當菲傭,一個月能賺五千多。
這對她們來說,是命運的躍遷。
可這份更好的生活,意味著要離開自己的家人。
她們照顧別人的孩子,卻錯過了自己的孩子成長。
有的菲傭已經在香港十幾年,孩子從會走路到上大學,她都沒見過幾次。
![]()
她們用別人的家庭,換取自己家庭的穩定。
但現實常常諷刺:
有的丈夫因為長期分居而出軌,
有的孩子因為母親常年不在家而疏遠。
“我幫別人帶孩子,卻看不到自己的孩子長大。”
一位菲傭在接受采訪時這么說。
她的聲音很輕,卻像刀子一樣。
![]()
周日,是她們唯一的自由日。
你去中環,就能看到她們聚在一起,鋪上報紙,野餐、唱歌、打電話。
天橋底下、廣場、商場外,到處是她們的笑聲。
那是她們這一周里,唯一能喘口氣的時刻。
她們拍照、發視頻,寫著“我很好”,
可鏡頭外,是無數想家的夜。
04
中產家庭離不開菲傭,而菲傭,也離不開這份工作。
在菲律賓、印尼的很多小鎮,
做菲傭幾乎成了一種“出路”。
年輕女孩剛成年,就去學做飯、帶孩子、講粵語,
培訓幾個月后被派到香港、臺灣或新加坡。
她們知道香港雇主要求高、節奏快、規矩多,
但也知道只要熬過去,這筆收入足夠一家人生活。
![]()
“我在香港的工資,是我丈夫在家鄉三個月的收入。”
一位在港工作的菲傭說。
可這份依賴,也是枷鎖。
雇主解約,她們必須在兩周內找到新雇主,否則就要離境。
她們不能自由換工作、不能長期定居,也拿不到居留權。
就算在香港待十年、二十年,她們也永遠是“外來人”。
中介收取高昂的介紹費,有的甚至從工資里扣,一旦欠債,她們就被牢牢綁住。
![]()
表面上,這是一場互惠關系:
中產家庭得到便利,她們得到收入。
但實質上,這是一個被制度和貧窮逼出來的錯位共生。
香港是一座極度現代化的城市。
地鐵每兩分鐘一班,金融市場晝夜不息。
可在這座燈火璀璨的城市里,
有 40 萬名外傭生活在陰影里。
![]()
她們是這座城市的隱形齒輪,
讓上班族能準時出門、能下班吃上熱飯。
她們的勞動,成就了香港的效率;
她們的隱身,也暴露了城市的冷漠。
更殘酷的是
中產和菲傭,其實都被困在同一個系統里。
中產被房貸、教育、通脹壓得喘不過氣;
菲傭被簽證、債務、身份束縛得寸步難行。
一個被困在“體面”里,一個被困在“底層”里。
他們看似在不同的階層,其實都在替制度買單。
05
有人說,香港的成功秘訣在于高效率。
但效率的背后,總要有人去填。
外傭制度確實讓香港的家庭運轉得更平穩,
卻也制造了一個新的“隱性階層”。
![]()
她們沒有話語權,沒有歸屬感;
她們的勞動被需要,但她們自己被忽視。
如果有一天,
一個城市的便利,建立在另一群人的無聲忍耐上,
那它的繁榮,其實早就開始漏風。
真正的文明,不是玻璃幕墻有多亮,
而是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勞動者,能不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