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巴彥烏列蓋省的清晨,牧民巴特爾,正在擠馬奶。他是哈薩克人,說著哈薩克語,可是護照上的國籍卻寫著蒙古國。這片北緯48度的高原上,海拔有著將近3000米,曾經有另一個名字——叫做科布多。
![]()
1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350萬人口在這里生活著,這就是今天的蒙古國。
喀爾喀蒙古人占了八成,是這個國家的主體。但在西部邊陲,靠近中俄哈三國交界的地方,卻聚居著近20萬哈薩克人。他們是如何來到這里的呢?這就要從三百年前開始說起。
皇太極時期,喀爾喀蒙古開始向清朝進獻"九白之貢"。一頭白駝,八匹白馬,看起來不值幾個錢,但這是一種態度。他們承認了清朝的天下體系,卻依然在自己的草原上放牧,清朝也沒打算真的去管他們。
![]()
1688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準噶爾大汗噶爾丹帶著三萬騎兵東進,土謝圖汗部的營地燃起大火。
噶爾丹想重現成吉思汗的輝煌,統一所有蒙古部落。康熙很著急,他正在和沙俄談判尼布楚的邊界問題。為了騰出手來對付準噶爾,清朝在談判桌上讓步了很多。
第二年簽了條約,康熙開始調兵遣將。1691年的多倫諾爾,是一次精心安排的政治儀式。康熙的大帳在中心,喀爾喀三部和內蒙古四十九旗的首領們圍成一圈。所有人都明白這意味著什么。從那一天起,喀爾喀蒙古正式成了清朝的一部分。
![]()
策棱這個名字今天知道的人不多。他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娶了康熙的十女兒。打仗是把好手,外交也不含糊。
1727年,他在恰克圖和俄國人談判,簽下了《布連斯奇界約》,劃定了中俄中段邊界。雍正很欣賞他,1731年從土謝圖汗部劃出十九個旗,專門給他設了個賽音諾顏部。喀爾喀蒙古從此變成了四部。
![]()
就在清朝忙著整頓北疆的時候,西邊的哈薩克人正在經歷浩劫。1718年,哈薩克汗去世,內部四分五裂。準噶爾軍隊像蝗蟲一樣撲來,燒殺搶掠。
哈薩克人后來把這段日子叫做"阿克塔班-舒賓德",意思是赤腳逃難。據后來的史料估算,近三分之一的哈薩克人在這場災難中死去。
1757年,清軍終于平定了準噶爾。消息傳來,哈薩克人奔走相告。他們派使者到北京,表示愿意臣服。乾隆很大方,不但接受了他們的歸附,還允許他們到新疆放牧。
![]()
從伊犁河谷到阿爾泰山脈,越來越多的哈薩克氈房出現了。一部分人繼續向東,進入了科布多地區。
科布多這個名字,在蒙古語里是"鹿"的意思。這里曾經是準噶爾的地盤,1761年設了參贊大臣,歸烏里雅蘇臺將軍管。要說清楚一點,科布多不屬于喀爾喀蒙古,它是單獨的軍事轄區。清朝在這里駐扎了大約兩千人的軍隊,管理著包括哈薩克人在內的各族牧民。
![]()
1904年,科布多一分為二。阿爾泰地區獨立出去,成了阿爾泰辦事大臣轄區。剩下的地方還叫科布多,面積大概20萬平方公里。誰也沒想到,八年后這里會改旗易幟。
1912年初,清帝退位的消息傳到草原。烏里雅蘇臺的喀爾喀王公們蠢蠢欲動。他們背后站著沙俄,手里拿著俄制步槍。6月,五千蒙古騎兵包圍了科布多城。
城里的參贊大臣和五百清軍,加上一千多民團,堅守了兩個月。新疆的援軍被俄國人擋在半路。8月20日,城破了。喀爾喀蒙古的旗幟插上了城頭。
![]()
英國學者James Crawford后來評價說,1911到1924年間的外蒙古,國際法地位極其復雜。實際控制、國際承認、宗主權,這些概念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1915年的《中俄蒙協約》還在說外蒙古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國的宗主權。但科布多已經被喀爾喀控制了,協約對此只字不提。到1945年《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外蒙古獨立成了既成事實。
![]()
今天的科布多分成了三個省。巴彥烏列蓋省4.56萬平方公里,九成以上是哈薩克人。烏布蘇省6.94萬平方公里,科布多省7.6萬平方公里。加起來將近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這樣從清朝的版圖變成了蒙古國的西部邊疆。
蒙古國統計局2020年的數據顯示,全國有15到20萬哈薩克人。他們保持著自己的語言和習俗,孩子們在學校里學哈薩克文。每年那達慕大會,哈薩克人的摔跤手總是特別引人注目。
![]()
全世界1800萬哈薩克人,散居在不同的國家。哈薩克斯坦有1200萬,中國有160萬,烏茲別克斯坦有80萬。蒙古國的這20萬,是人數最少的一支,卻有著特殊的歷史。
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準噶爾的屠刀東遷,在清朝的羽翼下喘息,又在改朝換代的亂局中成了蒙古國公民。
中國社科院的厲聲研究員說,1912年的科布多事件反映了清末民初邊疆控制力的衰落。蒙古國科學院的巴特巴雅爾院士則認為,這是蒙古民族統一進程的一部分。立場不同,解讀自然不同。
![]()
歷史就是這樣,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面向。對喀爾喀蒙古人來說,這是統一;對清朝來說,這是喪失領土;對哈薩克人來說,這是命運的又一次轉折。
聯合國大會第68/262號決議有100個國家支持烏國的領土完整,這是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后的事。往前推一百年,科布多變更歸屬的時候,國際社會還沒有今天這套規則。強權就是公理的時代,小民族的命運往往身不由己。
南蘇丹2011年獨立公投,98.83%的人選擇獨立。這是通過程序正義實現的分離。而1912年的科布多,是大炮和騎兵決定的歸屬。時代不同,方式不同,但邊緣地區的分離似乎總有某種必然性。
![]()
波蘭的領土在歷史上反復變動。1795年被瓜分,1918年復國,1939年再次消失,1945年整體西移200公里。失去東部18萬平方公里,得到西部10萬平方公里。150萬波蘭人東遷,350萬德國人西遷。大國博弈的棋盤上,小國和邊疆總是棋子。
巴特爾的爺爺還記得族人講述的遷徙故事。從天山北麓到阿爾泰山,從躲避戰亂到尋找水草,一代代人在路上。現在他們不用再遷徙了,巴彥烏列蓋就是家。蒙古國護照讓他們可以去俄羅斯打工,也可以到哈薩克斯坦探親。
科布多河還在流淌,從阿爾泰山的冰川流下,穿過這片高原。河水不問歸屬,只是流淌。就像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不管護照上寫著什么,日子還是要一天天過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