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7日消息,據媒體報道,山西大同一家面館的請假條引發關注。面館老板用文言文寫了一張請假條:家有良田幾畝、秋已至,為父焦之,幾經書信崔促于我,父命不敢違,待我去去三日便回。
“家有良田幾畝、秋已至,為父焦之,幾經書信崔促于我,父命不敢違,待我去去三日便回”—— 短短數語,沒有華麗辭藻,卻在國慶假期 “搶生意” 的熱潮中,寫出了一份質樸的孝心與生活本真。這張看似簡單的請假條,不僅藏著普通人生活里的 “好味道”,更讓我們看到傳統文化在當代生活中的溫柔回響。
這張請假條的 “好味道”,首先在于它掙脫了 “利益優先” 的浮躁,守住了生活里的親情與責任。國慶假期是餐飲行業的 “黃金時段”,多數商家巴不得延長營業時間、搶占客流,而這位面館老板卻選擇關門歇業,只因 “為父焦之”“父命不敢違”。他沒有被生意的誘惑裹挾,而是將秋收的農時、父親的期盼放在首位,這份 “放下生意陪父親” 的選擇,比任何營銷話術都更動人。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很多人被 “搞錢”“內卷” 填滿,卻忘了生活的本質還有親情的羈絆、對家人的牽掛。面館老板用行動告訴我們:生意可以等,秋收不能誤;利潤可以少,孝心不能缺。這種對親情的重視、對生活節奏的尊重,正是當下許多人缺失的 “生活原味”,也是這張請假條能打動人心的核心。
更難得的是,老板選擇用文言文書寫請假條,讓傳統文化在日常場景中 “活” 了起來。盡管文中有 “崔促” 應為 “催促”、“為父” 宜用 “家父” 的小瑕疵,但這份嘗試本身已足夠珍貴。文言文作為承載古人智慧與文化的書面語言,如今常被視作 “陽春白雪”,多存在于課本、博物館或學術研究中,與普通人的生活漸行漸遠。而這位面館老板,沒有用直白的 “我回家幫爸收莊稼,歇三天”,而是選擇用略帶古意的文字表達,無意間搭建起傳統與現代的橋梁。他或許并非刻意 “炫技”,只是覺得這種方式更貼合 “對父親的敬重”,卻在無形中讓路過的食客、關注的網友,感受到文言文的質樸與溫度 —— 原來傳統文化不必端著 “架子”,也能走進面館的玻璃門,成為普通人生活里的一抹亮色。
網友的熱議,更折射出人們對 “文化日常化” 的渴望與珍視。有人點贊老板的孝心,有人指出文言文中的用字錯誤,無論是肯定還是善意糾錯,本質上都是對這份 “文化嘗試” 的關注。在碎片化閱讀、網絡流行語當道的今天,人們之所以會對一張文言文請假條感興趣,恰恰是因為它稀缺、真誠。稀缺的是傳統文化融入生活的場景,真誠的是老板字里行間的質樸情感。網友對用字的較真,也并非 “吹毛求疵”,而是出于對文言文的愛護 —— 大家希望這份 “文化心意” 能更規范,讓傳統文化的傳遞更準確。這種集體關注,本質上是一種文化認同感的體現:即便文言文不再是主流文體,人們依然愿意守護它的優雅與精妙,期待它能以更多樣的形式,出現在生活的角角落落。
一張小小的請假條,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卻因孝心與文化的加持,成為生活里的 “好味道”。它告訴我們,傳統文化不必束之高閣,普通人的一次小小嘗試,就能讓其煥發微光;生活也不必被利益裹挾,守住親情與責任,才能品出最本真的幸福。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 “微光”,讓傳統文化融入日常,讓生活多一份溫情與詩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