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第一天,西貝的店員們忙成了一鍋粥。
不對,忙成了他們家最貴的那鍋羊肉湯。手里拿著新打印的價簽,往舊菜單上一張張貼。就像給破了洞的衣服打補丁。
![]()
89塊的蔥香烤魚,現在79元。43塊的胡麻油炒雞蛋,直接砍到33。
降幅20%到40%。
這放在整個餐飲行業都算狠的。更別說一向“高冷”的西貝了。
說起來這事兒來得太突然。9月29號晚上網友就開始爆料,到10月1號官方才正式確認。菜單都來不及重印,全靠人工貼標簽。你能想象那個場景嗎?幾百家門店的員工,同時在做這件事。
但問題是。
降價真的能救西貝嗎?
1.一場預制菜風波,把西貝打疼了
得從上個月說起。
西貝和羅永浩那場預制菜大戰,你應該還記得吧?當時鬧得沸沸揚揚的。最扎心的是什么?兒童套餐里的西蘭花,保質期兩年。
兩年啊!比很多吃套餐的小朋友年齡還大。
![]()
這事兒一出,媽媽們集體破防了。西貝從2017年開始,宣傳的口號就是“家有寶貝,就吃西貝”,主打安全放心。至今兒童套餐累計賣了4000多萬份,服務了超過2億人次家庭。
結果呢?信任一夜崩塌。
我看到有寶媽在群里說:“以前覺得西貝貴是貴點,但起碼安心。現在……算了吧。”
門店冷清了一陣子。具體數字西貝沒公布,但你想想,一個靠家庭客撐起來的品牌,突然失去這批核心用戶,得虧多少?
所以這次降價,說白了就是在自救。
2.降價+代金券,這招夠狠嗎?
西貝這次出手確實大方。
除了菜品降價,還搞了個“西貝請吃飯”活動。任意消費即可獲得100塊無門檻代金券,10月8號前領,月底前用完。
![]()
有網友曬單:兩個人點了200塊的菜,最后實付0元。還有人只花了幾塊錢、十幾塊錢就吃飽了。評論區一片“謝謝老板”“老板大氣”。
效果立竿見影。
國慶期間,西貝門店又熱鬧起來了。排隊取號的場景重現。沖上微博熱搜。媒體扎堆報道。
但你仔細想想,這波操作背后,西貝到底想要什么?
第一,補窟窿。預制菜風波造成的業務損失,得趕緊填上。國慶黃金周是餐飲旺季,以價換量,能沖多少是多少。
第二,修形象。通過降價展示誠意,讓消費者趕緊忘了之前那些負面。翻篇嘛,大家都懂。
第三,搶客流。趁著假期人多,把流失的顧客再拉回來。先用優惠把人留住,后面慢慢說。
3.可中產媽媽們真的買賬嗎?
這個問題,挺微妙的。
西貝9月15號發了致歉信,承諾10月1號前完成九項整改。重點就是兒童餐現做現賣。
比如牛肉燜飯,原來用預制牛肉醬,現在門店現炒。牛肉餅也改成現做。鱈魚條現炸。
9月23號,西貝公眾號還發了篇《7歲的毛毛:我以為以后再也吃不到西貝了》,走煽情路線,結果第二天就刪了,被罵利用兒童情感營銷。
![]()
你看。
西貝的心思其實挺明顯的。想留住家庭客,想挽回寶媽們的信任。畢竟這批人才是它的根基。
從現實來看呢?
短期內肯定有效果。降價+代金券+現做承諾,這套組合拳能打動一部分人。特別是那些本來就愛吃西貝的家庭,會愿意再給一次機會。
但長期呢?
我覺得西貝得拿出更多東西來。
光靠現做還不夠。兒童餐的菜品創新跟上了嗎?食材溯源能做到透明嗎?門店加工的標準化怎么保證?這些都是問題。
而且,現在的中產媽媽們真的太聰明了。信息渠道那么多,你糊弄不了她們。一旦再出什么幺蛾子,這次建立起來的信任會崩得更快。
4.預制菜這事兒,永遠躲不掉
說實話。
西貝和羅永浩的那場爭論,本質上就是一場話語權之爭。
企業覺得:中央廚房預加工不算預制菜,是標準化流程的一部分。行業規則就這么定的。
消費者覺得:管你什么定義,反正不是現場做的,我就認為是預制菜。
雙方壓根不在一個頻道上。
![]()
這場風波過后,整個餐飲行業都受影響了。綠茶餐廳趕緊撤掉“本店無預制菜”的招牌。太二酸菜魚莫名其妙上了好幾次熱搜。海底撈在兒童套餐上加了“部分預加工”的標注。
現炒現做,成了新的流量密碼。
你去看那些新冒出來的餐飲品牌,費大廚的辣椒炒肉、爆火的江西菜,哪個不是主打這個?
對大型連鎖企業來說,這就很矛盾。中央廚房能降成本、提效率、保證口味統一。但消費者偏偏就吃現做這一套。改回去?時間長,成本高。不改?客人跑了。
西貝就在這個矛盾里掙扎。
整改之后,菜品變成門店現做了,客戶等待時間變長,企業的經營成本自然也就上去了。但身處旋渦中心的西貝,為了留住顧客,又不得不這么干。
取消30分鐘上菜承諾,就是個信號。
5.未來會怎樣?
我覺得,預制菜這個話題,短期內不會停。反而會越來越透明化、規范化。
廣東早茶立法征求意見,明確要求預制菜須明示。這只是開始。以后類似的規定會越來越多。
對消費者來說,這是好事。你有權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怎么做的,保質期多久。
對餐飲企業來說呢?
耍小聰明的時代結束了。
要么像日本那樣,把預制菜堂堂正正拿到商超、便利店去賣,標清楚保質期和成分。要么就老老實實現場做,別玩文字游戲。
西貝這次降價,算是給自己爭取了點時間。但要真正贏回中產媽媽們的心,還得看后續動作。
菜品創新能不能跟上?食材溯源能不能做透明?門店加工的標準能不能穩住?
這些問題不解決,光靠降價和代金券,撐不了多久的。
說到底。
消費者要的不僅僅是便宜性價比高,更看重的是要吃得安心。
尤其是帶孩子出來吃飯的家長,除了圖省事之外,對孩子是否吃得健康、放心更為看重!錢多點少點還是次要的,關鍵是值得信任。
西貝明白這個道理嗎?
應該明白。
但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
下次去西貝,記得看看后廚。
看他們是不是真的在現場炒菜,而不是熱預制品。
看兒童套餐里的食材,是不是真的新鮮。
然后再決定,要不要讓孩子繼續吃這一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