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公寓里的朋友,都要定期交物業費的習慣,但你知道嗎?英國有人因為物業費算錯,竟然多交了整整18年?
GM就是這種情況,他本來以為自己只買了一間一居室的小房子,結果一直按兩居室的標準來交的物業費,18年下來,多交了差不多8,000英鎊。
想想都無語……
![]()
事情要從2006年說起,GM買下了一套共享產權的一居室公寓,當時他買的是40%的產權,其余的由開發商和住房協會L&Q持有。
自那以后,他就一直住在里面,每個月乖乖交物業費。
直到去年6月,GM出于好奇問了L&Q一個問題:
為什么他交的物業費和隔壁的兩居室鄰居一樣?
結果L&Q一查,才發現原來系統里把他的房子登記成了兩居室,而不是一居室!
這一刻,他才猛然意識——原來自己這18年可能都在被“宰”。
經過無數次電話溝通,L&Q終于派人上門確認,沒錯,GM的房子確實只有一居室,系統也及時更新了。
![]()
L&Q也承認,這筆物業費一直算錯了,這完全是房產開發商在起草租賃合同時搞錯了。
算下來,GM一直多交了大約25%的費用,加起來差不多8,000英鎊。
按照合同條款,任何多交的費用本應該返還給租戶,但L&Q一開始竟然拿“買房要謹慎”這種理由拒絕退款。
背后的原因也很復雜:
其實這棟樓是由另一家公司擁有的,物業管理公司負責制定物業費,并確保每套房收對金額。管理公司把費用報給L&Q,L&Q再向租戶收取。雖然L&Q對GM的情況表示同情,還說會“努力推動”管理公司盡快退款,但并沒有明確承諾要把全部的錢還給他。
![]()
經過一番交涉,L&Q終于拿出解決方案:
先立即返還5,257英鎊,這幾乎是欠款的大部分,剩下的錢要等他們查清兩套年度賬目之后再補上,承諾最晚12月之前補齊。
如果連利息一起算下來,GM最終能拿回全額退款。
GM最終接受了這個方案。
這個故事暴露了共享產權房的弊端。房子沒全權屬于你,費用的計算和管理完全依賴開發商和物業管理公司,出現問題想追回錢,還得拼命溝通。
![]()
跟隨房產君,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
一,“多交物業費能不能追回”?
這種情況屬于Service charge overpayment,根據英國法律,如果你交多了物業費,原則上你有權要求退款。
關鍵點在于你的租賃合同里怎么寫的。像GM的合同里明確寫了“多交的錢要返還”,那就是合法有效的條款。
法律上還有相關規定:
《Landlord and Tenant Act 1985》規定,房東必須提供清晰的物業費賬目,租戶有權查閱賬目,核實費用是否合理。
如果賬目不清楚或多收費用,租戶可以要求房東返還。
如果房東不配合,可以通過First-tier Tribunal (Property Chamber)申請仲裁,法院會判定費用是否合理,并要求退還。
共享產權房本身是為了讓普通購房者降低首付門檻,但也有不少潛在問題:
![]()
二,共享產權房常見的坑
1.物業費、維修費不透明
物業費通常由管理公司決定,有時收費方式復雜,容易出錯。
維修基金(Reserve fund)可能會要求額外繳費,租戶有時候事先并不了解。
2.產權限制
你只能賣出你擁有的份額,買家必須符合共享產權條件。
開發商或住房協會可能有優先購買權或者限制出售價格。
3.貸款和再融資困難
銀行通常只按你持有的產權比例貸款,這限制了融資選擇。
如果房價漲了,你不能像全產權房一樣自由操作。
4.物業管理責任分散
房屋由開發商、住房協會和管理公司三方管理,責任分散,一旦出錯,租戶追責會很復雜。
就像GM的情況,要追錢必須多方溝通、查賬、甚至借助媒體或法律。
![]()
5.升值受限
你持有的是部分產權,如果房價漲了,實際收益不如全產權房高。
賣出時可能還要按協議向住房協會分成。
6.合同條款復雜,容易被忽視
共享產權合同通常包含很多限制條款,比如維修責任、回購條款、租售比例等。
不仔細閱讀,很容易吃虧。
ref:https://www.telegraph.co.uk/money/consumer-affairs/ive-been-overpaying-service-charge-flat-for-18-year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