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圖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
今天是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大家這個假期過得怎么樣?
這個小長假,我除了陪孩子,也抽空跟幾個媽媽聚了聚。聊著聊著,話題總會不自覺地回到孩子的教育上。
這學期,圖圖正式成為初一的學生了。我明顯感覺到,越到高年級,身邊討論“轉學”“離京”的聲音越來越頻繁,這大概也是很多非京籍父母心頭的一塊大石頭。
其實,在三四年級時,就聽說過有孩子陸陸續續轉學、離開,只不過越到高年級,離京的孩子越多。
![]()
離開北京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北京戶口,不得不為孩子上學早做打算。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22年末,北京的常住外來人口825.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7.8%。
非京籍人口約占據了北京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數量相當龐大,而非京籍家庭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會選擇先在北京上小學。
曾經看過一個數據,2022年北京朝陽區小學非京籍比例是41.61%,這個比例可以說很大了。
但是,到了小學高年級,最遲到初中,這些孩子就必須考慮該何去何從。
我也經常在后臺收到私信或者留言,有不少家長問我,非京籍家庭該怎么規劃孩子未來的學業?
![]()
圖源網絡
我非常理解這些家長的迷茫,所以,今天也想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選擇
我曾經和一些非京籍家長聊過他們的選擇,聊過以后發現,這些家長最終選擇的道路,大概有那么幾種。
1、在北京讀國際學校,高中后送出國,但這條道路的花費頗高;
2、前幾年在北京讀書,小學高年級或初中回老家讀書;
3、去天津落戶、買房,孩子去天津讀書,爸爸媽媽京津兩頭跑;
4、去河北,北三縣,京冀兩頭跑;
5、夫妻雙方戶口不在一起的,選擇在學習較卷的省份上學,然后遷到分數較低的省份去考;
6、家長去拿香港身份,以后走出國路線,或者以更小競爭壓力報考國內的大學。
而不同家庭,也會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出不同選擇。
▍1、有的家庭,選擇去了天津
有個朋友分享說,自己這些年社保一直沒斷過,也買了學區房,一直在等北京的積分落戶。
可孩子讀到四年級時,他們的積分落戶還差12分。
那時候她算了一下,靠這個加分速度,大概率得等到孩子讀高中才能拿到戶口,風險太大了,要是中間出了什么差池,孩子就得回原籍高考了,到那時候就太倉促了。
![]()
為了孩子讀書,也為了一家人能在周末團聚,家里人想過去北京周邊的民辦學校,這類學校在廊坊、燕郊都有不少,學費也在可承受范圍之內,未來孩子可以走國際,也可以走高考。
但她走訪過這些學校后還是放棄了,一家人最后還是決定給孩子轉學到天津,走公立教育這條路。
那段時間她做了很多功課,得知天津的很多學校在六年級不接受轉校申請,為了孩子能跟本地孩子一起搖號上初中,她和家里人商量,在孩子四年級的時候轉到了天津。
后來孩子順利搖上了天津的一所中學,雖然以后的路怎么走還不知道,但至少目前看,這個決定算是做對了。
▍2、也有一部分回了原籍
身邊還有家長,自己本身工作很好,夫妻倆也是早早就來北京了。
雖說有工作居住證,但孩子今年已經初二了,學習成績一般,萬一考不上高中,北京的私立都太貴了,只能去河北等地找私立高中上。
她也想過讓孩子選中職,家里人為了這件事吵瘋了,夫妻倆差點因此離婚,覺得孩子還這么小,沒必要早早就定性。
沒辦法只好先讓孩子轉回原籍,讓家里老人照顧,倆人繼續在北京賺錢,看看有沒有希望給孩子拼個戶口。
![]()
家長雖然著急,但這也是當下唯一能給孩子選擇的路。
之前就看見有家長發帖說,從五年級開始,女兒班里的學生陸陸續續轉回原籍了。
有的回了山東,還有的去了衡水。這種情況在北京各大公立小學,還都挺普遍的。
![]()
▍3、還有一部分,走了國際路線
還有一部分家里經濟條件好的,會選擇讓孩子走國際路線。
前兩天還看到有個媽媽分享,說打算把孩子送出國了。
在這之前,她原本打算讓孩子讀完初中再想辦法,但孩子的成績一直不溫不火,非要雞娃的話,她也擔心雞飛蛋打。
沒辦法,只能先考慮北京的民辦私立學校,尋求出國這條路。
她說這條路的花費不菲,孩子現在沒別的選擇,再貴也得咬咬牙先付了。
![]()
其實看家長們的選擇,沒有對錯,大都是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自己的工作情況、家里的經濟情況決定的。
結果也因人而異,有的孩子回去以后各種不適應,聽不懂老師講課。
原本在班里排名前幾,回去以后排名倒數,還簽了自愿放棄中考的協議,最后沒辦法,只能讀了職高。
![]()
但也有比較成功的。之前有報道說,去年高考成績公布,河北歷史類高考狀元就是個在北京讀到高中,因為戶籍問題不得不回河北參加高考的孩子,最后考了694分,收到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拋來的橄欖枝。
做家長的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但咱們也得接受,鳳毛麟角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孩子都只是普通孩子。
除了孩子的努力以外,家長要做的, 就是規劃好孩子在哪讀書、去哪高考這條路。
![]()
無論做哪種選擇,
父母都要盡早開始規劃
看了這些遠的、近的例子,又看了各種選擇帶來的或好或不太好的結果,我覺得,非京籍父母在給孩子做選擇時,最重要的是,要考慮下面這兩點。
1、要趁早
給孩子辦轉學,家長最擔心的就是能不能適應的問題。
在這里我建議家長們可以提前做規劃,比如選擇一個地方前,可以打聽下當地的教材和孩子現在用的教材是否一樣,如果區別太大,要不要讓孩子留級一年?
據說現在去天津也沒那么容易了,從21年起,天津市教委宣布“三年戶籍+三年學籍”的新政策,也就是說,2025年正式執行后,孩子最晚要在高中之前就要完成落戶。
![]()
而且有的重點小學不接受轉學的孩子,每個區、每個學校的規定都不太一樣,這些都是咱們做家長的要提前考慮的。
還有一些想拿香港身份的家長,更要打出提前量,特別是想拿永居身份+回鄉證的,大概在孩子四年級以前就要做好規劃。
總之,每種選擇,都有對應的時間窗口,早點做規劃,就能有更充分的時間做準備。
2、要綜合考慮家里的財力、人力、物力
還有一點是,家長在做規劃的時候,要綜合考慮自己家里的情況。
如果讓孩子走國際路線,得提前想一想是否能承擔得起大額的支出,能不能支撐孩子把這條路走完。
如果走國內路線的話,就得考慮好讓孩子去哪里最合適?誰去陪孩子?
其實也不一定說非要回原籍,現在除了一些一線城市,很多地方落戶都沒那么難。
我的建議是,可以選擇一個高考競爭不那么強的省份,我身邊就有不少家長帶孩子回東北、內蒙這些地方高考的。
當然,也有的家長沒有太多的選擇空間,綜合各種因素,只能讓孩子回到相對比較卷的地方高考。
那也別覺得對不起孩子,也別覺得“卷”就不好,沒準孩子換個環境就開竅了,學的比在北京的時候還要好。
![]()
卷雖然意味著相對難度大,但在比較卷的環境里培養長大的孩子,競爭能力、抗挫能力、學習能力確實更強。
很多教育強省的孩子,可能本科考得一般,但卻因為學習能力一直很強,可能就會在研究生考試中勝出。
我從小就是在江蘇長大的,小時候家長從來沒告訴我江蘇卷,我就覺得生在哪就在哪讀書,在哪讀書就在哪高考。
人生給咱們哪張牌,咱們就好好打好那張牌,可以提前規劃,但不用過于焦慮。
最后,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條路,也特別希望每個孩子,不管去哪里讀書,都能有一個還不錯的未來。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