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黃河邊,毛主席遠遠看到一個人在修河堤,這人蓬頭垢面,滿身泥土。
主席突然停下腳步,盯著那人看了幾秒,然后喊出一個名字:"畢營長!"這一喊,喊出了一段20年沒人知道的故事。
![]()
一封信,改變126個人的命運
1928年6月,湘軍營長畢占云收到團部密電。
內容是處決兩名連長。
理由是這兩位連長是共產黨員。
![]()
畢占云看完電報,把它撕了。
當天夜里,他把兩個連長叫到營部,開門見山:"共產黨好壞,我心里有數,團長要我槍斃你們。"
兩個連長臉色煞白。
畢占云從口袋掏出幾塊大洋:"各奔前程吧。"
這事之后,畢占云從營長降成連長,部隊也從平江調到茶陵、安仁,去"剿共"。
說是剿共,畢占云心里清楚,他帶的這支部隊,都是四川窮苦人家的孩子。在湘軍里屬于雜牌,連軍餉都經常拖欠,蔣介石把他們往前線送,就是想借紅軍的手消滅他們。
8月,畢占云偽裝進入蘇區。
他看到什么?
![]()
老百姓笑著說話,孩子們在街上跑。有人問紅軍戰士借東西,戰士寫了借條。有老太太端著熱水給路過的紅軍喝,紅軍喝完把碗洗干凈才走。
畢占云愣住了。
他在國民黨軍隊十幾年,從沒見過這樣的軍隊。
回到部隊后,每次碰到紅軍,畢占云就下令朝天開槍,有時候干脆把自己的防區空出來,讓紅軍直接過去,他手下的士兵也心照不宣。
這事瞞不住。
9月,畢占云收到一封信,信是朱德和陳毅聯名寫的,兩人都是四川老鄉。
信里說得明白,蔣介石把你們當炮灰,不如上井岡山,一起為老百姓打天下。
![]()
畢占云看完信,當晚就派人去遂川聯系紅軍。
10月24日深夜。
畢占云除掉三個反動軍官,集合全營:"愿意跟我走的,留下,不愿意的,現在就走,絕不為難。"
126個人,沒一個走的。
他們在夜色里行軍,不準說話,不準抽煙,不準打手電,幾小時后到達湯湖,紅軍使者已經在等。
10月26日下午,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人騎馬過來,正是朱德。
畢占云帶著126人,成了紅四軍特務營。
![]()
毛主席后來在《井岡山的斗爭》里專門寫了這件事:"此時湘敵駐桂東的閻仲儒部有一百二十六人投入我軍,編為特務營,畢占云為營長。"
這是國民黨軍隊第一次整建制起義。
![]()
祁連山里,一個人的生死逃亡
1937年3月14日傍晚,祁連山石窩。
西路軍剩下不到3000人。
![]()
畢占云這時是紅五軍參謀長,五軍軍長董振堂已經在高臺戰死。
石窩山會議決定徐向前、陳昌浩回延安匯報剩下的人分三路突圍。
畢占云被指派帶干部支隊,就地游擊,200多人,都是總部機關干部,還有傷員、女戰士、小孩,戰斗力幾乎為零。
會議開完,夜里出發。
祁連山海拔4000多米,3月的山上,溫度零下幾十度。
沒糧食,沒水,彈藥打光了。
干部支隊往西走,想甩開馬家軍再往東返,走到祁連山主峰時,走不動了,氣候太冷,找不到吃的。
![]()
掉頭往東。
3月底到白泉門,碰上馬彪的騎兵。
一場遭遇戰下來,干部支隊被打散。
畢占云帶著幾個人躲進山溝。
天黑了,再出來時,找不到部隊。
他一個人了。
從白泉門往東,要經過整個祁連山,穿過甘肅,到陜北。
這段路,普通人走要幾個月,何況還有馬家軍到處搜山。
畢占云脫下軍裝,扔掉槍,找了件破衣服穿上,把臉抹黑,裝成乞丐。
從此開始了一段沒人知道的苦難之旅。
白天躲在山洞里,晚上趕路,餓了就討飯,遇到村子,就說自己是逃難的。
有時候幾天討不到一口吃的,就挖野菜,啃樹皮。
![]()
腳上的鞋早爛了,用破布裹著腳繼續走,腳底裂開血口子,走一步血就往外滲。
走到蘭州時,滿城都是崗哨。盤查極嚴。
有好心人勸他別找紅軍了,太危險,找個地方躲起來吧。
畢占云搖頭:"必須找到部隊。"
他裝成叫花子,一路沿街乞討,守崗哨的士兵看都不看他一眼。
出了蘭州,往東走。
西安、洛川。
一路走,一路討。
有人給他一碗剩飯,他能高興半天,更多時候是被人趕:"滾遠點!"
1937年冬天,延安城門口來了個"乞丐"。
蓬頭垢面,頭發胡子蓋住臉,衣服破得遮不住身上的傷口,傷口流著血水,蒼蠅在上面飛。
哨兵攔住他。
"乞丐"開口:"我要見朱德首長。"
![]()
哨兵一愣,這口音,這話,不像普通乞丐。
仔細一問,哨兵驚了,這是國民黨率部起義第一人,紅五軍參謀長畢占云!
戰友們圍上來,都不敢相認。
從祁連山到延安,2000多公里,畢占云靠討飯走了下來。
![]()
他把功勞藏了起來
延安養好傷,畢占云被任命為軍委一局副局長。
抗戰爆發,他擔任八路軍后方留守處參謀處長。
這個職務說白了,就是搞后勤。
![]()
別人打仗立功,畢占云在后方保障物資,有人問他:"老畢,你也是紅軍營長出身,怎么干起后勤了?"
他笑笑:"打仗需要后勤,后勤也是打仗。"
1948年,淮海戰役打響。
畢占云任豫皖蘇軍區副司令員,負責支前。
什么叫支前?就是組織老百姓運糧食、運彈藥、抬傷員。
淮海戰役,解放軍60萬打國民黨80萬,能贏,支前是關鍵。
畢占云組織了543萬支前民工。
20.6萬副擔架,88.1萬輛大小車輛,76.7萬頭牲畜。
運了多少糧?9.6億斤。
運了多少彈藥?1460萬斤。
轉運了多少傷員?11萬多人。
這些數字背后,是畢占云沒日沒夜的協調指揮。
![]()
陳毅后來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推車的人是誰組織的?畢占云這樣的人。
戰役結束,別人論功行賞,畢占云調到河南,當軍區副司令員。
到河南后,他從不提自己的功勞。
不說自己是井岡山老紅軍,不說自己率部起義,不說自己西路軍參謀長,不說自己淮海戰役的支前工作。
同事們只知道他是個副司令,干活踏實,話不多。
誰也不知道,這個副司令有多傳奇的經歷。
![]()
黃河邊的重逢
1952年10月30日,黃河東壩頭,毛主席來河南視察黃河防洪工程。
專列停在黃河南岸,主席一行人下車,往堤壩上走,走到半山坡,看到遠處有一群人在河堤邊填土。
![]()
主席停下來,看了看。
突然,他快步走過去,喊了一聲:"畢營長!"
正在干活的人抬起頭,滿臉泥土,看不清樣子。
定睛一看,真是畢占云!
畢占云也愣住了,放下手里的工具,小跑過來。
"主席!您怎么來了?"
"我跟河南省政府說了,沒跟軍區說。"主席笑著說,"你怎么在這?"
畢占云解釋,昨晚河堤被老鼠打洞,塌了一塊,河務局的人都不在,報到軍區,他就帶人來修。
主席點點頭:"做得對。"
這一幕,讓周圍的人都驚住了。
誰也沒想到,主席和這個副司令在井岡山時期就認識。
當晚,河南省軍區紅洋樓。
省委書記向主席介紹在場的領導,省人民政府主席牛佩琮,河南軍區副司令員畢占云……
![]()
主席打斷他,直接走向畢占云。
握著他的手說:"多年不見了,當年你離開井岡山去哪了?一別20年,你還是那么精神。"
畢占云激動得說不出話。
主席拉著他到一邊,兩人聊了很久。
主席問起那20年的經歷,畢占云簡單說了西路軍失敗,自己失散,一路乞討回延安的事。
主席聽完,沉默了一會。
然后拍拍他肩膀:"真不容易。"
臨別時,主席對畢占云說:"黃河的事情一定要辦好,你們多上心。"
畢占云點頭:"一定辦好。"
送走主席,畢占云回到辦公室。
窗外是黃河。
他想起1928年那個夜晚,帶著126個人摸黑行軍。
想起祁連山的雪地,想起討飯的日子。
想起淮海戰役時,老百姓推著小車往前線送糧。
![]()
這些年,他從沒跟人說過那些經歷。
因為他覺得,那不算什么。
活下來,繼續為老百姓做事,才算什么。
1955年,畢占云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77年2月27日,他在鄭州病逝。享年74歲。
他這一生,從國民黨營長到紅軍,從祁連山乞丐到開國中將。
最難得的不是這些經歷,而是他從頭到尾都記得,自己為什么當初要起義。
為的是老百姓。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