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讀者朋友,今天咱們繼續解讀《雍正王朝》中的一個細節,那就是八王議政篇章中,張廷玉為什么會在最后關頭才挺身而出,堅定地支持雍正。
眾所周知,八王議政實則是八阿哥和四位關外前來的旗主王爺暗中商量好,準備利用這次朝會,對雍正進行逼宮。
其計劃包括,旗主王爺安排帶來的關外兵馬控制了豐臺大營,而控制著九門的隆科多則作為內應,暗中操縱九門的官兵倒戈,從而在整體上控制了整個皇城內外的防務力量,使雍正動彈不得。
與此同時,在朝會上,則是由擁有“鐵帽子護身”的旗主王爺對雍正的新政開始發難,并持續將矛盾進一步激化,最終升級為對雍正執政的不滿,給雍正施以巨大壓力,最后再由八阿哥所掌控的八爺黨繼續施壓,達到逼迫雍正讓步甚至退位的目的。
可以這么說,這次八阿哥所進行的布局要縝密得多。
可見其處心積慮,長期謀劃,就是想借此機會,一舉將雍正擊垮。
他所布局的計劃,是環環相扣、步步緊逼。
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八阿哥也很謹慎,不敢將自己的全部底牌直接亮出,生怕雍正也留有后手,只能一步步試探雍正的反應。待確定雍正確系沒有更多應對之策后,再直接對雍正發難。
張廷玉在初次看到旗主王爺站出來,對新政百般挑刺的時候,并沒有立刻想到這是八阿哥在暗中指使的政變的前奏,還以為旗主王爺只是暢所欲言,對新政發表了一些不同看法。
畢竟他們是有鐵帽子的光環籠罩,說錯了也不怕擔責。
在這個情況下,張廷玉完全沒必要站出來和旗主王爺辯駁什么。因為他們的身份特殊,雍正究竟會如何回應他們,他也拿捏不準。
不過,作為一名資深政客,朝堂上的詭異氛圍,已經令他隱隱約約感覺出來,這背后還有更大的陰謀。
他必須靜觀其變。
果不其然,當八阿哥不斷使眼色,指使九阿哥、十阿哥攻擊為雍正說話的大臣,并在確定十三阿哥無法到場后,八阿哥開始在朝會上亮明觀點、直接針對雍正的時候,張廷玉已經完全看明白八阿哥的陰謀計劃。
不過,張廷玉還是沒有急于站出來說話。他需要進一步觀察一下雍正的反應。
如果雍正馬上亮出后手,直接將八阿哥的陰謀給挫敗,并把發難之人全部按壓下去,那么張廷玉也無需挺而冒險。
因為在此次朝會之前,張廷玉就提醒過雍正,雍正那時候還信心百倍,表示沒什么大問題,優勢在我。
眼看雍正因急火攻心,身體幾乎要垮掉,無法繼續支撐下去,而作為擎天保駕之臣的十三阿哥也遲遲未亮相,張廷玉果斷在大腦里進行權衡和計算。
其實,此時擺在他面前的無非就是幾個選擇:
要么果斷站出來為雍正說話;要么就是沉默不語,甚至暗自戰隊八阿哥以求自保。
不過,機敏的張廷玉非常清楚,如果八阿哥等人占了上風,自己無論是沉默不語還是站隊八阿哥,都不會得到他們的好感。
因為多年來,所有人都知道張廷玉是雍正的鐵桿支持者,所以這種關鍵時刻的“明哲保身”或者“臨陣倒戈”,那是妥妥地人設崩塌,只會讓更多人看不起他。
既然這些選擇都沒什么好的結果,那張廷玉反而不如堅持另一個選擇,那就是堅定地支持雍正。
畢竟眼下十三阿哥還未亮相,成敗未卜,如果雍正最后控制住了大局,自己的這番操作,會收獲雍正對自己加倍的好感和認可。
即便雍正敗下陣來,張廷玉也堅守住了自己的底線,確保人設未能崩塌。八阿哥等人在從雍正手中接過權杖之后,為了穩定人心、確保大局不亂,未必會把高風亮節、堅守底線的張廷玉怎么樣。
也因此,張廷玉會選擇在最后關頭,果斷為雍正說話。
事實證明,張廷玉的這份堅守是值得的。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