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金又出大新聞!
9月29日,新的一周迎來了黃金“大爆炸”,倫敦金的價格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位,飆升至每盎司3822美元,單日漲幅62美元。
![]()
這一數據意味著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對海外買家變得更有性價比,表明各國去美元化的進程到了白熱化階段。
特朗普更是連夜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延長政府資金問題,如若不能有效解決,美國政府將于周三開始關門。
![]()
連特朗普都對黃金上漲大驚失色,不得不說這次黃金大牛市真的來得猝不及防,甚至連國內黃金市場都被殃及。
不少金店接連閉店,甚至出現水貝黃金料商卷走黃金跑路的現象。
黃金市場上游的高價與下游金店的冷清同時出現,而且極有可能還會持續。
![]()
其實,金店關店潮早已有端倪,2024年5月,周大福股東決定深圳工廠不僅要停工,還要搬廠。
![]()
原因是在過去的三年,周大福的戰略方向在黃金飾品,但在2024年的第一季度的銷售額只占總銷售的12.4%,利潤大幅度下滑。
確實,相較于2021年的比重30%,黃金飾品的銷售額一點都不夠看,而隨著金價的持續攀升,店里經常出現一月不出一單的現象,關店是其優化資源配置的無奈之舉。
一位店員說:“足金的黃金在每克700元之前,還偶爾能賣出去,在這之后,明顯感受到前來進店的人員僅鎖定在問價上。”
當時,國內黃金的價格已連續6個月上漲,第一季度的足金首飾平均售價是628元/克。
去年一克黃金才售價523元,相當于一克上漲了百元之多,而現在一克黃金突破千元。
這意味著,曾經1萬元能買到的20克左右足金鐲子,現在需要2萬元,售價差不多翻了一倍;
![]()
就連過去5克的足金戒指,價格也上漲了超過20%。可以說,價格的快速攀升,讓不少消費者想買卻只能干看著。
周大福本來計劃在內地將門店數量增加至8000家以上,但現實是2024年的第一季度,其門店數量不增反減,僅內地就關了89家。
回過頭來,再來看看其他黃金品牌的情況。
去年6月份就有媒體爆出河南新鄉5家金店閉店,原來是周大生存金業務爆雷,另一家黃金品牌周生生,業績同比減少15%,連頭部黃金老鳳祥也遭到了重創。
2024年是老鳳祥近8年以來第一次出現營收和凈利潤一同下降的一年。
而到了今年上半年,情況依然沒好轉,其營收再次減少16.52%,凈利潤也減少13.07%。
總的來說,黃金市場的大牛市,亦是品牌金店的寒冬期。
![]()
問題來了,黃金門店的生意如此冷清,為何黃金的價格還在攀升呢?
其本質原因自然是黃金的需求依然未被滿足,世界黃金協會曾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黃金總量在持續增長。
目前黃金市場的冰火兩重天是由零售消費、工業需求、央行行為和科技用金共同作用的結果。
![]()
除了零售消費持續走低,工業用金、央行購金和科技用金需求均創同期新高,可以說,黃金上游價格持續走高,下游金店不堪重負。
2024年全球工業用金量達128噸,其中超過85%的新需求都來自新能源和電子行業。
而隨著人工智能和5G的普及,科技用金的比例隨之增高。
新能源之所以選擇黃金,是因為其穩定性強、催化效果好,是替代鉑的最佳選擇,畢竟鉑實在太貴了。
黃金在電子行業更是不可替代。高端芯片的鍵合絲必須使用黃金才可以,因為黃金導電性好、不怕腐蝕,且能在高溫環境下穩定工作。
此外,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中的連接器、半導體封裝等也需要黃金,這些行業一復蘇,直接帶起了黃金需求。
![]()
除了用金需求巨大,各大央行囤金的數據更不容小覷,不僅規模大,且具有長期性。
究其根本是全球去美元化的進程開始提速,各國央行都在不斷增持黃金比重,調整外匯儲備結構,畢竟黃金是對抗經濟危機的避險壓艙石。
我國央行是全球買入黃金最多的國家,已經連續18個月買入黃金,預計還會繼續增持。
這其中有一個關鍵點,我們也是世界產出黃金最多的國家,尤其是近兩年新探測到萊西金礦的礦石量超1億噸。
除去探測到的黃金,我國的黃金儲備也高達2330噸,全球排名第三。
![]()
其他國家的央行雖然沒有我國如此大手筆的買入,但都在不同程度地囤金。
這些超級大買家的入場,直接主導了金價走勢。畢竟,一個國家的黃金儲量影響著這個國家長治久安。
正是因為這種結構性分化,讓黃金市場呈現出上游熱、下游冷的獨特景象,也是金店老板叫苦不迭的原因。
對金店老板來說,誰開的金店越多,誰虧損的錢越多。
林先生從2015年開第一家黃金門店,用了10年時間,開了30多家珠寶店,但在今年7月,他不僅關閉了所有門店,還背負了巨額債務。
一邊是黃金原料價格節節攀升,一邊是終端首飾銷售持續遇冷,零售門店夾在中間,成了最直接的接盤俠。
![]()
面對當前的黃金市場,不同人群的應對策略也應有所不同。
無論是手中已持有黃金的投資者,還是計劃節后入場的消費者,都需認清黃金的核心屬性,避免被短期價格波動牽著鼻子走。
黃金的核心屬性分為金融屬性、物理屬性和避險屬性。
![]()
對于普通人來說,黃金的避險屬性是首要考慮的,它就像家庭資產配置中的“應急儲備金”。
平時看似不賺錢,但在經濟波動、貨幣貶值、地緣沖突等風險來臨時,黃金是資金的最佳選擇。
從歷史數據來看,2008年金融危機、2020年疫情初期、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時,黃金價格均出現明顯上漲。
而同期股票、基金等資產多出現下跌。當前全球經濟仍面臨不確定性,黃金的瘋漲可能還會持續。
因此手中持有黃金的人,“穩住”是最佳選擇。而國慶前后計劃購買黃金的人,應當謹慎入手,需根據自身需求,理性消費和投資。
若真的趕上了剛需,建議優先考慮實用性與性價比高的黃金,因為所謂的一口價黃金是由商家自行定價,其中的價值更多體現在設計成本和制作工藝上。
![]()
一旦除去品牌溢價和制作的費用,持有的黃金飾品多半都是在虧損。
若打算進行投資,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黃金并非只漲不跌。總之,當前黃金市場的局面,本質是不同需求力量的博弈。
無論是零售端的關店潮,還是工業端、央行的需求激增,都只是市場的階段性表現。
對于普通消費者和投資者而言,無需被短期的熱度或門店的冷清影響,認清黃金的避險屬性之后,再結合自身需求理性決策,才能在黃金市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畢竟,投資的核心不是追漲殺跌,而是認清風險、量力而行。
參考資料:
搜狐財經:《世界黃金儲量與產量,誰第一》
中國新聞網:《中國黃金協會:2024年我國金條金幣消費量增長近25%》
深氪新消費:《邊瘋漲邊倒閉:每克突破1000元,金店老板們卻扛不住了》
作者:喬伊爾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