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女畫家協會
山東省文聯
《中國美術報》社
參展藝術家
孫肖嘉、李紅梅、張愛麗、趙桂萍、譚建英、修巖、曹蘭芳、江曉輝
展覽時間
2025年10月10日—10月14日
開幕式時間
2025年10月10日15:30
展覽地點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
(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前 言
當金秋的風拂過京城,不僅帶來了季節的澄澈,更奏響了一段關于女性、藝術與時代的交響。2025 年,正值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暨《北京宣言》與《行動綱領》 通過三十周年,全球婦女峰會即將啟幕,在這承載著歷史意義與未來期許的時刻,在主展區《我們——與時代同行》以恢宏敘事勾勒中國女性事業三十年的璀璨軌跡,以豐碩的創作成果展現女性藝術的多元面貌時,我們欣然推出這場名為“秋語輕揚”的平行展。
作為主展區的深化與延伸,本次展覽邀請孫肖嘉、李紅梅、張愛麗、趙桂萍、譚建英、修巖、曹蘭芳、江曉輝八位藝術家,以更為內省的視角,探討女性生命經驗與藝術語言的深層共鳴。她們的藝術生涯,恰與改革開放后中國社會尤其是女性境遇發生深刻變遷的幾十年同步。她們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堅韌與智慧,深入生活的肌理,觸摸時代的脈搏,將個人的觀察、思考、情感與夢想,熔鑄于畫筆、色彩、線條與造型之中。她們的創作,既是對“我們——與時代同行”主展覽主題的生動個案詮釋,也是從不同維度下對繭手織錦、時代風華、十月春暉、柔光為盾、家國情懷五大篇章的微觀映照。
在她們的作品中,我們能看到對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線條、色彩、構圖、材質的經營,對媒介特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對藝術語言的反復錘煉。她們不拘泥于單一的媒介與手法,從傳統的中國畫、油畫到綜合材料的運用,從架上繪畫到裝置藝術的探索,充分展現了當代女性藝術創作的活力與開放。這些作品并非宏大敘事的高亢宣言,而是八位成熟女性藝術家以各自的生命閱歷與藝術修行凝結的深沉、真摯而富于個性的“輕語”。這些“輕語”悄然匯聚為一股不容忽視的“揚”之氣象—— 它不喧嘩,卻自有力量,輕盈托起我們對女性藝術與時代精神的思辨,也為這場跨越時代的對話,注入一份細膩、溫潤而持久的藝術力量。
藝術從不缺席時代的對話。此刻,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的展廳已備好這場藝術之約。愿每一觀者都能在這場“秋語輕揚”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感動與思考,與藝術家們一同在藝術的溫度里,感受女性與時代同行的無限可能。
部分展出作品
![]()
孫肖嘉《時代快車》150cm×200cm
![]()
李紅梅《川?不息》 200cm×200cm
![]()
張愛麗 《圣山金輝》 100cm×130cm
![]()
趙桂萍《滿載而歸》 180cm×180cm
![]()
譚建英《古韻華章NO.3 》236cm×480cm
![]()
修巖《春來江水綠如藍》 180cm×180cm
![]()
曹蘭芳《千山競秀》 180cm×150cm
![]()
江曉輝《赤綠間·太行影》 220cm×180cm
![]()
孫肖嘉、李紅梅、王德仲、劉遠、張愛麗、趙桂萍、譚建英、修巖、曹蘭芳、江曉輝《大地的回響?秋語輕揚》 裝置
編輯 | 劉 晶
制作 | 殷鑠、劉根源
校對 | 安亞靜
初審 | 殷 鑠
復審 | 馬子雷
終審 | 陳 明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內設美術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展、品鑒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聯系人:王會
聯系電話:010-68464569 18611300565
![]()
《中國美術報》為周報,2025年出版44期。郵發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264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行聯系人:吳坤 電話: 13071178285
新聞熱線
電話:010-68469146
郵箱:zgmsbvip@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