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電池新規掀風暴:手機廠商的“遮羞布”被撕了!
![]()
歐盟正式宣布:2027年起,所有在歐盟市場銷售的手機,必須配備用戶可自行更換的電池。消費者普遍支持這一政策回歸,認為可換電池是實實在在的便利。但熱議隨之而來:如今手機后蓋多為精密玻璃材質,甚至貼膜都少見,如何平衡“可換電池”與“精致設計”?更多人擔憂:廠商是否會通過限制硬件性能、軟件流暢度等“軟手段”變相維持“計劃報廢”?該政策具有風向標意義,業內預測中國跟進只是時間問題。
熱點評論:
歐盟這一刀,扎得又狠又準!表面是強制“可換電池”,實則是撕下科技巨頭“計劃報廢”的遮羞布。當廠商用膠水粘死電池、用玻璃后蓋筑起高墻,美其名曰“輕薄”“防水”,骨子里不過算計著:讓你2年一換!
網友的擔憂太真實——玻璃后蓋與可拆卸本就是設計死敵。廠商真會為“用戶便利”放棄華麗外觀?怕不是轉頭就搬出“防水等級下降”“結構脆弱”等說辭,把責任推給“環保法規”。更陰險的在后頭:若悄悄給可換電池手機“降頻”、限制系統更新,消費者豈非啞巴吃黃連?
這哪里是技術難題?分明是利益博弈!當“易維修”動了“高利潤”的奶酪,巨頭們定會百般阻撓。但歐盟開了第一槍,全球監管浪潮已至。中國消費者苦“電池短命”久矣,政策跟進勢在必行。
華強北或成最大贏家?別急!若廠商真心尊重用戶,就該設計出既美觀又實用的模塊化方案。否則,當“深圳速度”撞上“歐盟新規”,山寨創新分分鐘教大廠做人。這一仗,贏家必須是消費者——我們配得上不交“智商稅”的手機!
一句話總結: 可換電池回歸是消費者主權的覺醒,但玻璃后蓋和性能限制的擔憂直指廠商的“偽創新”本質。這場博弈,消費者拒絕再做“計劃報廢”的韭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