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黎兜兜
文 | 薇刊編輯部·兔兔
來源 | VIKAN薇(ID:kawa01)
重慶的黃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件讓她哭笑不得的事。原本想借著升職的機會,請17位同事吃頓高檔日料慶祝一下,結果一頓飯下來,從預計的5000元直接吃出了14535元的天價賬單,這戲劇性的轉折堪比電視劇情節。
事情要從黃女士在團購APP上看到的那家日料店說起。當時頁面上醒目標注著"302元/人",這個價格在重慶的高端日料自助餐中算是合理價位。
黃女士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就是自助餐的價格,于是興沖沖地預訂了18人的位置。
到店后,看著菜單上琳瑯滿目的高檔食材:特大份刺身拼盤、帝王蟹、現切和牛,還有法國紅酒,想著既然是自助餐,那當然要吃點好的,于是豪爽地點了起來。
![]()
然而當服務員遞來那張14535元的賬單時,黃女士瞬間懵了。"不是302元一位嗎?"她不解地問道。
店長這才解釋,"302元/人"只是人均消費參考,并非自助餐價格。雖然服務員曾提醒可以看看套餐,但在熱鬧的聚餐氛圍中,這個細節被忽略了。
礙于面子,黃女士只能咬牙付了這筆"意外消費",但事后越想越不對勁,認為商家存在誤導,于是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
這件事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有網友認為商家玩文字游戲,利用消費者的慣性思維誘導消費;
也有人覺得黃女士應該看清楚菜單價格,畢竟每道菜都明碼標價。
更有人調侃說:"這就像去超市看到'1元/斤'的招牌,結果結賬時被告知是人均消費參考價一樣離譜。"
![]()
經過市場監管部門調解,商家最終退還了部分款項。
但這起事件給所有消費者都提了個醒:在外就餐時,一定要確認清楚收費模式。看到"XX元/人"這樣的表述,要問清楚是自助餐還是點餐;點菜時要留意每道菜的價格;對于沒有標價的"時令菜品"更要特別詢問。
同時也要保存好消費憑證,以備不時之需。
其實,這樣的消費糾紛本可以避免。如果商家在宣傳時能明確標注"非自助餐"或"按實際點餐收費"。
如果消費者能多問一句確認收費方式,就不會出現這樣的誤會。這也反映出當前餐飲行業在價格標示上還存在不夠規范的問題。
![]()
作為消費者,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被模糊的價格表述所迷惑;
作為商家,更應該誠信經營,明碼標價,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誤解的表述。
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營造一個更透明、更放心的消費環境。
不知道大家在就餐時,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價格陷阱"?
歡迎分享你的經歷和建議,讓更多人能夠避開這些消費陷阱,享受真正愉快的用餐體驗。
畢竟,吃飯本應是件開心的事,誰都不想因為價格問題而影響心情,對吧?
作者:薇刊編輯部·兔兔,文章首發于公眾號:VIKAN薇刊(ID:kawa01)。薇刊,讓千萬人看見美好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