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片的靈魂人物,始終讓故事保持在節奏上,一波三折,承上啟下,有灰度、有利己、有反思、有救贖,邏輯合理,敘事完整。
![]()
影片一開場,李淇幾分鐘的個人秀。
交代清楚了人物的的能力和處境,有實力,但需裝門面,想要往上爬,埋下了鉤子,預示接下來有可能發生的事件。
![]()
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
果不其然,一開始,李淇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做事名利必須占一頭,因為他想拼命離開自己所處的階層。
他為聾人張小晨打官司,跟金總利益交換,在法庭沒有提前拿出新證據,是他耍的小心思,為的就是絕地反擊,然后在媒體面前露臉,一舉成名。
有了名就會有錢,就能從relax變成Rolex,從地攤律師變為律所律師,從這一刻起,跨越階級,李淇的人性隨之改變,就算他明知啟航金融詐騙,先騙房子后騙錢,空手套白狼,也無動于衷。
![]()
人是由動物性和神性組成,動物性的弱肉強食是本能。
但人之所以為之人,是因為神性大于動物性,而此時的李淇動物性占據上風,被欲望吞噬,人性迷失,妄圖掩蓋心里的那根刺——coda。
這是他極力撇清的原生家庭的烙印,證明自己和他們不一樣,如助理說“也是聽不見的”,他生氣質問,他不想再努力融入別人的圈子,擠出笑臉與人周旋,膽怯、窘迫、不適,總是活得小心翼翼。
![]()
可他越想撕掉這個標簽,心里的刺就越深一分。
他迷茫、焦慮、不知所措,到底該怎么拔掉這根刺?去聽見、去看見。
當他聽見張小蕊罵他是啞巴,看見吳姐被炸身亡,權貴剝削壓迫,迷失的人性慢慢歸位,雖千萬人,吾往矣。
![]()
當他看見從小看他長大的馬叔遭詐騙,住在公廁管理間,李淇很自責,上了32樓卻連最疼愛他的馬叔都幫不到。
馬叔看到了他的難過,把武松卡給他,他走后放下水滸卡,這是一種證明,讓馬叔放心,他要去當好漢做武松,去替天行道,去干到底。
![]()
當他正視心里真實的聲音,不再刻意逃避,那根刺就自己消失了,結束裝聾作啞,敢去震耳欲聾。
雨夜中勸眾人發聲,是嘶吼也是吶喊,哪怕從32樓掉下去,哪怕大雨將整個城市淹沒,螞蟻搬泰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于是,全片的最高潮,法庭戲,攜排山倒海之勢而來。
一個人的英雄主義可能微不足道,但一群人的人間正道是滄桑移山填海。
![]()
檀健次的三場表演是他聽/看見自己內心的過程。
一是電梯戲,跟好友分道揚鑣,二是“我想活出個人樣”,叩問自己有沒有錯,三是法庭戲,直面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coda律師。
![]()
與之對應的本片的技法,形式和內容是一體的。
前半段,李淇與大人物同框時不是處于畫面的一側就是低人一等。
搬到了32樓,再跟上流人士站一起,李淇從畫面一側來到了畫面中心。
這時的中心,更多是欲望的外顯,是李淇心里的那個鬼,不是李淇這個本我,直至他與小湯再度聯手,為聾人發聲,他還在畫面中心,此時才是真正的李淇,構圖跟李淇的轉變是動態一致的。
![]()
還有四個對比鏡頭,小湯努力考證,啟航暴力收房,李淇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張小蕊混跡街頭,兩個階級,三種人,對抗和救贖。
一組平行鏡頭,吳姐因為被騙,煤氣爆炸而死,金總在郵輪上用騙來的錢花天酒地放煙花,何其荒誕,底層人的命在有錢人眼里不過是一句輕飄飄的藐視。
![]()
其中,啟航迫害聾人時,鏡頭是傾斜的,導演用表現主義的手法來描述顛倒黑白的現實,敘述壓迫的危害。
如果大家都默不作聲、逆來順受,這個社會不會好的,無力感會愈演愈烈,但若是大家放棄等待救世主,做自己的英雄,就能奮起千鈞棒,澄清萬里埃,故事和技法相輔相成,形成了閉環。
![]()
《震耳欲聾》在社會意義的廣度和深度上遠不止講聾人,而是在說蕓蕓眾生。
我們也曾有過聾人群體那般的忍氣吞聲,面對現實深深無力;也曾像李淇那樣懷有赤子之心,但在社會的摸爬滾打中變成了自己曾討厭的人;
也曾心懷正義為所有不平事發聲,但結果都不如人意,從而心灰意冷,變得少了人情味,《震耳欲聾》或多或少都有每個人的影子。
![]()
但《震耳欲聾》的基調并非如此悲觀,揭露了人性的弱點和現實的殘忍,也在鼓勵大家積極向上,不要失去勇氣。
正如魯迅所言:“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一個人的力量很渺小,如螢火之光,但所有人聯合起來就能與日月爭輝,這份格局,震耳欲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