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親,二輩表,三輩了。
這也是自然規律。
過節前一個月,母親就張羅著去走親戚,說實話我是不太想去,因為基本沒有什么感情,多少年都沒有往來了,但母親怪我不體諒,“不要說禮尚往來,他們離我們遠,不方便過來……”
我有時候會想起小時候,對親戚的印象很淡。后來看到“我爸媽的親戚”這句話,不禁莞爾一笑。
確實是這樣,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人際關系,親戚關系也是其中一種。
![]()
窮不走親:酒肉朋友,盒兒親戚!
要知道人心是勢利的,從古至今都是如此,人之常情而已,沒有什么稀奇。
老話說得好: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富貴如龍,游盡五湖四海; 貧窮如虎,驚散九族六親。
如果你混得不好,那就老實在家,努力賺錢,不要想著走親訪友,那樣會讓人誤會你是“打秋風”、占便宜。如果你混得風生水起,你就可以提著禮物走親訪友了,處處受人歡迎。
你有好處就有人圍著你,有酒有肉有朋友,這其實也很難得,酒肉朋友才是現實,當時彼此高興就好,至于以后如何,不用太計較。
親戚走動屬于禮多人不怪,你帶著禮物去別人覺得受尊重,面子好看,如果禮物比較貴重,那你的份量也就提升了。
![]()
如果非要執著于“人情味”,那無疑是思想鉆了牛角尖,自尋煩惱。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是趨利的,所謂禮輕情意重,也說明必須是要有“禮”的,你提著幾盒點心也算是有個形式,比較好看。
否則就是不通人情世故,為世俗所不容。
禮的核心是互相尊重,彼此給面子;禮物的內涵是以此為紐帶,聯絡感情。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與人的感情也必須有物質基礎才行啊。
比禮物更進一步的就是利益關系,有共同的利益甚至比“血濃于水”的血緣關系更穩固。
![]()
平常婚喪嫁娶就算人不到,禮數要到——紅包或帛金要送到,這樣別人也不會怪罪你。
至于逢年過節的時候,最好還是人走一趟,去親戚家坐一坐,喝杯茶,說說話也是好,這就是所謂的人情味。
過去大家條件都不好,人際關系也穩定,走親戚是很隆重的事情,去了都是大吃大喝一頓,彼此盡興。但吃喝完了要早點走才好,客走主家安。
要是客人一直住在家里好吃好喝不走,那就惹人煩了。
現代社會這種情況很少,吃飯都嫌麻煩,主人想要多坐一會,在家里吃頓飯都難。畢竟大家都很忙的,誰也不缺一頓飯吃。
時代變了,物質條件變了,人際關系也會跟著變化。
![]()
結新親、斷老親很正常,人終究是社會動物,誰都難免有親友。
距離遠了,平常沒有走動,大家越來越陌生,盡管有血緣關系,但確實親不起來。至于過去的是非恩怨等等,更是一筆糊涂賬。隨著老一輩的人陸續離去,很多事也隨著云煙散盡了。
至于新一輩的人各有各的圈子,沒有什么交集,親戚之間的情分越來越淡,估計以后就成了陌生人一樣。
說實在的,現在走親戚花費錢不多,主要是時間上的耗費,大家更重視的還是自己的利益關系和朋友往來,這是符合人性和社會規律的。
大家有各自的理由:你不近我,我何必近你?每個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感覺良好,都是對別人提要求,卻從不反思自己有什么不足和不對。
各人有各自的看法和選擇,無可厚非。感情總是要付諸于值得的人身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