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我家老大上幼兒園之前,斷斷續續地做了一年多的留守兒童。
主要原因是,我婆婆在大城市待不習慣,總想回老家,能不來的話,盡量不來。
她不來,我跟我老公都要上班,孩子沒人管。不得已,讓孩子跟著我婆婆回了老家。
在我家老大做留守兒童的這一年多時間里,有兩個場景至今都令我印象深刻。
一次是,過年回老家。
我滿懷喜悅地回到老家,見到了我的孩子,我想去抱抱她,跟她說說話,玩一玩。她不搭理我,看我的眼神,像是看陌生人一樣。
還要我婆婆跟她介紹,這個人是你媽媽,你媽媽回來了。
我去牽她的小手,她直接往我婆婆身后躲。
我遞過去的零食,她怯生生地不敢接。
吃飯時,我想給她喂飯,想給她搭把手,她都是躲閃的姿態。家里其他人給她幫忙,她都樂意接受,唯獨我不行。
我的主動,跟孩子的逃避形成鮮明對比。
一個專門從打工地回老家看孩子的親媽,看著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跟別人親近,不搭理自己,那感覺,那滋味,真是酸澀不已。
那個當下,嫉妒之情蜂擁而至,無可阻擋。
02
理智告訴我,孩子暫時不跟我親近是正常的。
我們有一段時間沒在一起生活了,她目前的生活里,沒有我這個人存在的痕跡和印象。
我此時回來,于她來說就像是一個不認識的人,突然闖入了她的生活。她是陌生的,她需要時間來適應。
天天跟她一起生活的人,照顧她的人,他們關系好是人之常情。
可感性又提醒我,我是她親媽,好不容易回來一趟,她怎么能不跟我親近呢?她跟其他人的關系,都比我這個親媽好。
這一點,讓我難以接受。
在我的感受和思維方式里,不論何時,我的孩子都應該是和我親近的。
腦子里天人交戰,身體忽冷忽熱,心情忽上忽下,各種從來沒有過的情緒體驗,通通都走了一遭。
過了兩天,孩子跟我的陌生感消解,我才好受了一些。
這次回老家,我在家里待了10多天。
等我從老家回到廣州,下了火車,坐上回家的公交車,想著打個電話,跟家里說一聲。
電話被人接起,簡單說了兩句,他讓孩子跟我說話。我家老大喊了一聲媽媽,就跑了,不愿意跟我說話了。
掛斷電話的一瞬間,我的眼淚毫無預兆地流了下來,淚如雨下。
我坐在公交車的窗戶邊,不想讓別人看到我的眼淚,更不想別人用看神經病一樣的眼神來打量我,我把頭轉到窗戶那一邊,假裝看車窗外的風景。
讓眼淚盡情地流,情緒盡情地釋放。
除了眼淚,我不知道我還能用什么方式,來化解心中酸酸脹脹,此起彼伏的濃烈情感。
我好氣餒,我的孩子不搭理我,她跟我沒感情。
![]()
03
第二次,是六一兒童節。
我跟我老公一起請假回老家去看她,陪她過節。
來回不到10天的時間,走的時候,我們坐上摩托車去火車站,我家孩子站在大門口,我婆婆跟她說,爸爸媽媽要走了,你跟他們說拜拜。
孩子真的伸出小手,像招財貓一樣,跟我們揮揮手,說再見。沒有一絲的留戀和不舍,干脆又直接。
一個不舍之情不斷外溢的親媽,一個看起來冷靜且自持的小孩,情感濃度不一樣,對待同一件事情的反應不一致,這讓我內心愧疚不已。
我覺得是自己沒能力,沒賺到更多的錢,沒法兒把孩子帶在身邊,是自己無能。
從家到火車站的那一路,我的眼淚都沒斷過,對孩子的各種情緒前呼后擁,紛至沓來。
又不敢明目張膽地哭,怕被人看見,我會覺得無地自容。
有了這兩次經歷,第二年過完年,不管我婆婆來不來幫忙帶孩子,我都把孩子帶在了身邊。
我不想再去經歷這樣激烈的情感波動,我想讓我的孩子就在我身邊,想看的時候,隨時可以看到。
孩子不在身邊的日子,每次在路上看到跟她差不多的同齡小孩,腦海里會不自覺地想,我的孩子此刻在干嘛?在玩什么?在哪里玩?
04
那種情感,是自動地流露出來的。
不用刻意去想,是它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的,是為人父母才有的舔犢之情。
我把孩子帶過來的同時,我婆婆也跟著一起過來了,還有各種孩子抹身體的瓶瓶罐罐。
我婆婆說,在老家時,孩子的身體,經常這里癢,那里癢。不是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不舒服。說起來都不是大事,就是要經常往醫院跑,要給她抹藥。
到了我們身邊,沒抹藥,孩子的身體自愈了,也沒復發過。
我都在懷疑,我婆婆說話的真實性。
連我婆婆都忍不住酸溜溜地說,還是在爸爸媽媽身邊好啊,什么不舒服都沒了。你就是個廣東人,就適合在廣東待著,以后就在廣東待著。
她還控訴道,在老家時,隔一段時間,孩子就要生病一次。要么是感冒、咳嗽、拉肚子,要么是身上癢。
總之,各種小毛病都沒斷過。
越是怕她生病,她越是各種事情。越是照顧得細致,小心,越容易發生一些小意外。
真的是應了那句話,怕什么,來什么。
![]()
05
近幾年,我接觸了心理學才反應過來,孩子在老家做留守兒童時,身體出現的種種癥狀,都是在向父母發出信號,她想爸爸媽媽了,想在爸爸媽媽身邊。
我們當時不知道,也接收不到,只是憑著本能做了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
無意中順應了孩子的想法,她身體的各種不適癥狀也隨之迎刃而解了。
孩子愛父母,比我們給予孩子的愛,要多得多,比我們想象中的多更多。
普通打工人如果有條件,有能力,還是盡量把孩子帶在身邊吧。
不為別的,就為了一個健健康康的孩子,為了看一顆精子和卵子的結合體,如何一步步成長成一棵樹,一朵花的過程。
陪伴一個生命的成長,是一件極其浪漫、有成就感的事。
她經由我們,變成了我們不曾想到過的模樣。
這才是這顆彩蛋,最令人欣喜和驚喜之處。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