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種疑惑?家附近的馬路明明去年才修過,今年怎么又出現(xiàn)了細小的裂縫?樓下的排水口,一到下雨天就比以前更容易積水。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可能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全球問題:地面沉降。它并非突然發(fā)生的災難,而是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慢慢讓地表海拔變低,卻能悄悄改變一座城市的命運。
![]()
全球不少主要城市,都在跟這場緩慢的下沉較勁。印尼的雅加達最讓人揪心,北部地區(qū)每年要沉下去25厘米,差不多是一個拳頭的高度,這么快的速度,也讓它不得不推進遷都計劃。咱們國內的天津,作為華北平原沉降較嚴重的地方,局部區(qū)域年均沉降最高能到5.2厘米。曼谷過去五十年里,平均每年沉3厘米,累積下來的變化早已影響到城市排水。
也不是所有城市都只能被動承受,有些地方已經靠治理穩(wěn)住了局面。日本東京曾經沉降得特別厲害,年均最高達19.5厘米,后來嚴格管起了地下水開采,情況慢慢好轉。上海更早遇到這個問題,以前每年沉降超10厘米,現(xiàn)在靠一系列辦法,基本把沉降控制住了,成了全球治理沉降的成功例子。還有墨西哥城,它的沉降速度可能是全球最快的,每年要掉幾十厘米,城市里不少老建筑,都因為這種變化出現(xiàn)了明顯的傾斜。
![]()
地面沉降從來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更像是自然和人類活動一起按下的下沉鍵。最主要的人為原因藏在日常用水里,過度抽地下水。地下的含水層就像吸飽水的海綿,要是抽的水比補回來的多,海綿慢慢變干、變扁,上面的土地沒了支撐,自然就跟著往下沉,時間久了還會形成漏斗區(qū),很多快速發(fā)展的城市,都曾因為這個踩過坑。
除了抽地下水,城市里的建筑和工程也會推波助瀾。幾十層的高樓、縱橫交錯的地鐵和隧道,還有密密麻麻的地下管網,這些設施壓在地面上,會慢慢擠壓地下的土壤和巖石,讓它們變形壓縮。要是地方上有礦產、石油開采,地下被挖空后形成空洞,沉降會更明顯,礦區(qū)里這種情況尤其常見。
![]()
自然因素也不能忽視。像上海、東京這樣建在沖積平原或三角洲的城市,地下全是軟土層,就像站在松軟的沙子上,天生就比別的地方容易往下陷。這些年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的地面就算沒主動沉,相對海平面也變高了,相當于間接加重了沉降的影響。少數(shù)地區(qū)的地質構造活動,也會慢慢改變地面的高度,只是這種變化比其他因素更緩慢。
地面沉降的危害,是慢慢滲出來的,不是一下子爆發(fā),卻格外難應對。家里的房子要是出現(xiàn)細微的傾斜,墻面上裂出紋路,不一定是施工質量差,可能是地面在悄悄下沉。馬路上偶爾出現(xiàn)的小塌陷,地下管線頻繁漏水,這些背后都可能有沉降的影子,就連著名的比薩斜塔,除了建造時的誤差,長期的地面沉降也讓它的傾斜問題更難解決。
![]()
沿海城市要面對的風險更復雜。地面一降,海平面相對升高,臺風天的風暴潮更容易沖上岸,以前能擋住洪水的堤壩,慢慢就不夠用了。更麻煩的是海水會鉆進地下的淡水層,把干凈的地下水污染,以后擰開水龍頭,水可能都帶著咸味,連澆地的水都會受影響。
經濟上的損失也特別驚人。長三角地區(qū)這些年因為沉降,修修補補受損的道路和建筑、建海堤和防洪工程,花的錢加起來有幾千億元,這些錢本可以用在改善學校、醫(yī)院,或者補貼民生上。生態(tài)方面也會受牽連,海水倒灌帶來的土壤鹽堿化,會讓地里的莊稼長不好,路邊的樹木也容易枯死,慢慢破壞整個區(qū)域的生態(tài)平衡。
![]()
好在面對沉降,各國已經摸索出了不少管用的辦法,不是只能坐以待斃。最直接有效的就是管好用地下水,很多城市都定了明確的規(guī)矩,不準私人隨便抽地下水,還推廣節(jié)水技術,從源頭減少開采量。說到底,少抽一點,地下的海綿就能多保一點水,沉降的速度自然會慢下來。
人工回灌地下水是另一個好辦法,簡單說就是往空了的含水層里人工注水,幫著恢復地下水位,讓干扁的海綿重新鼓起來。上海就是靠這個辦法穩(wěn)住了沉降,現(xiàn)在每年的沉降量控制得特別好,成了很多城市學習的榜樣。
![]()
要是能找到替代水源,也能從根本上減少對地下水的依賴。國內的南水北調工程,把南方的水調到北方,不少城市再也不用盯著地下水抽。還有些地方建水庫存雨水,沿海城市搞海水淡化,都是不錯的替代方案,既解決了用水問題,又間接保護了地下含水層。
城市規(guī)劃的時候多考慮地質情況,也能避開不少風險。在沉降風險高的地方,盡量不建重型項目和高層建筑。沿海城市建海堤、防洪墻的時候,也得留意碗狀效應。要是防護工程建得太密太陡,可能會讓雨水積在城市里排不出去,反而造成新的問題。
![]()
現(xiàn)在的監(jiān)測技術也越來越成熟,衛(wèi)星遙感、GPS還有水準測量,能實時盯著地面的變化,哪怕是幾毫米的沉降,都能精準捕捉到。建立起這樣的監(jiān)測網絡,就能提前預警,比如發(fā)現(xiàn)某個區(qū)域沉降加快,及時調整地下水開采量,或者對周邊建筑做防護,避免更大的損失。
其實地面沉降最獨到的地方,就是它慢卻致命,平時看不見摸不著,等發(fā)現(xiàn)的時候,可能已經影響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是某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沿海城市、經濟活躍城市群共同面對的挑戰(zhàn),治理起來也不能靠一時的沖動,得靠科學規(guī)劃、嚴格管理,還有長期的投入。
![]()
不用覺得這個問題離自己很遠,你家附近的馬路裂縫、排水口積水,都可能是它的信號。好在現(xiàn)在有很多成功案例證明,只要找對方向,控制住地下水開采、找到替代水源、做好城市規(guī)劃,就能慢慢減緩甚至控制沉降。這場跟地面下沉的較量,拼的不是速度,而是堅持。我們腳下的土地,需要慢慢守護才能穩(wěn)穩(wěn)當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