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成長專刊
社會心理熱點事件分析
AC專欄
鄧布利多曾說,愛是世間最偉大的魔法。可惜麻瓜的世界,真摯的愛是極其可貴的奢侈品,大多數人無奈接受一個平庸乏味的日常,還要小心人性深處的“伏地魔”伸出的魔爪。
這一點,最近幾年因為性別議題備受抨擊的《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大概感觸頗深。
![]()
這幾天,全球都在“傳閱”她的最新“作品”,并為之拍案叫絕。這篇作品,是一封深情飽滿的控訴信,控訴對象是《哈利·波特》系列“赫敏”角色飾演者愛瑪,內容是愛瑪這幾年對自己的種種不是。這篇文章也引發了大多數中國讀者的議論、共情,不少大V、自媒體博主都在爭相引用文中“名句”。
我認為,羅琳此番控訴,之所以能夠獲得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大多數人的共情,是在于她精準捕捉到了三個關系中令人窒息的畫面。而這些畫面,你我可能都親歷過、彷徨過,并為之顫栗。
![]()
第一個畫面是:
我對你付出了真心實意,你卻把它變成傷害我的武器。
羅琳在開篇就提及,自己也沒有想要那些和自己有過合作的人,就一定要支持她,但是我認為這多少還是有些唯心的。否則,她就沒有必要在后面提及自己是怎么關照當年10多歲就出現在電影拍攝現場的小演員,以及在他們成長道路上給予過他們怎么樣的支持。
客觀的說,羅琳確實對這些小演員付出了真心和實意。這部作品是因為有了羅琳的創作,才有了后面的大賣。這些演員與其說靠自己的實力演繹,不如說是借助了這股東風,獲得了后來的名和利。
![]()
但是在羅琳被攻擊的時候,這些人的表現是什么樣的呢?就像羅琳自己說的,他們利用了這種自己演出角色的機會,搖身一變成了這部作品的“代言人”,并以此“特權”對羅琳本人“指指點點”。
這就讓我們聯想到現實生活中那些你對他們付出了真心實意,給予了他們很多的關懷,但在你出事的時候,他們會以“這是我認識的一個人”“這是我的一個閨蜜”“這是我的一個朋友”或者“我以前共事的同事”,所以“我對他很熟悉”,所以我有資格說道什么,或者順勢踩你幾腳的人。
![]()
對許多人來說,大致遵循這樣的道德邏輯:
過去我對你的好,對你的真心實意,我并不一定求你給予我多大的回報,但至少不希望這些過往成為你反過來傷害我的權利。
這就是羅琳此番獲得最廣泛共情的“群眾基礎”。
因為無論《哈利·波特》的小演員怎么講,他們都無法否認他們的這種淵源,以及他們如何用這份淵源趁勢傷害了羅琳。
現在有一種言論,即但行好事、莫問收獲,鼓勵一個人要不計回報的付出,不要去想別人會怎么反饋你。
我覺得這個觀點有點過于“圣人”了。
一個人對別人好,多少會帶著一點“功利”的動機,比如期待別人也能對自己好,至少是希望你不要傷害我,最次不能用我對你的好來傷害我。
這種“功利”也不算什么不能擺在臺面上的理由,至少那些善待,都是需要真心付出,都是真情真意的。不用為自己對他人有這樣的道德期許,感到不好意思。
生而為人,他們也需要有一點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如果不想承擔,那就一開始不要接受任何他人的好處。
真的什么都不求的話,恐怕也是被傷害太多之后的自我寬慰而已,而不是真的從一開始就“不在意”。
可是,多少真心,最終喂了狗?讓人心寒齒冷?看看羅琳之所以能網羅那么多支持者就明白了。
![]()
![]()
第二個畫面是:
明明是你傷害了我,還要假裝關心我痛不痛。
羅琳講的是,愛瑪在一個公開的場合羞辱她,正是這個羞辱讓她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而愛瑪在此事后,在私底下遞了張紙條,表達她的關心,關心她的情況。
羅琳特別點出,明明她們之間有私下的聯系方式,干嘛還要通過別人中轉紙條,有點刻意讓人“知曉”她的“好意”了。
我倒是認為,不管是不是通過他人中轉,哪怕愛瑪直接發一條這樣的“問候”信息,也夠讓人惡心的。
![]()
這種人就是這樣想的:
我知道傷害你的人是我,但我又不想為這種傷害負責,所以通過虛情假意對你噓寒問暖,就覺得自己跟這個傷害沒了關系,還可以顯得自己很具有人文關懷,很有道德品質。
真是搞笑,如果沒有你做出的這些腌臜事,我還需要承受這些痛苦嗎?
現實生活中就有這種人。
明明他就是那個原因,他還要裝作置身事外,還要說一句“我也希望你能夠過得好”。
正反話都被你說了,你還想讓我說你什么好?
![]()
![]()
第三個畫面是:
明明你才是決定是否原諒他的人,但他認為是自己寬容大度,是他放過了你。
羅琳和愛瑪她們之間的矛盾,已經很多年了。中間相當長一段時間已經“無事發生”,彼此不再打擾。這次羅琳之所以站出來“錘”愛瑪,是因為近期艾瑪主動提出希望緩和彼此之間的關系,說他們之間沒有什么根本矛盾,還希望能夠做好友等等。
這其實是站在“上位者”的態度做的表達,意思是說:
我們之間的事情可以過去了,我決定把這一頁翻過去了。
![]()
笑話!你說過去就可以過去了?
我認為,就是因為這種“上位者”的姿態,引發了羅琳的強烈不滿。因為在關系破裂的過程中,她羅琳不是主動傷害對方的人,而是愛瑪她們主動傷害了她。
因此“仇恨”要化解,羅琳才是具有主動權的一方,這一點是不能悖逆的。
羅琳要么選擇放下、不計較,要么就覺得老死不相往來算了。怎么決定,是輪不到愛瑪這個“加害者”來說道的,特別是她從來沒有做過正式道歉——真心實意道歉的前提下。
但是,現實生活中就是有這樣的人,覺得自己想傷害就可以想傷害,想停止就可以停止,想修復就可以修復關系。他們總是認為,自己才是掌握關系主動鑰匙的人,還把自己放在一個貌似“大度”的位置,要是對方要不原諒自己,就是對方的小雞肚腸。
羅琳洞穿了她的本質。
實際上這次的主動“示好”,是因為事過境遷、情況有變。愛瑪只有選擇站隊,才能于自己有利。
這根本不是什么回頭是岸,不是為了修復關系,而是再一次的投機,就像上次一樣,是見風使舵地攻向自己。
這種人,你一旦心軟原諒,下次他們還敢。
![]()
![]()
羅琳的反擊,不僅文筆酣暢淋漓,而且攻擊力度也恰到好處。
中西方在文化上有很多的差異,對于她們爭論的性別問題,我相信很多中國人看不懂,也沒興趣研究和關心,但是羅琳對于上述畫面的生動刻畫,中西方人民都能理解,因為在我們這里,這樣的人、這樣的事也不少見,也最為人痛恨。
這就是羅琳的言論一經轉播,便引發巨量的討論,對于羅琳本人的聲援和支持,也是因為她說出了很多人想說但沒能如此精準表達的緣故。
當然,我覺得最有價值的地方是,羅琳的反擊本身,給了很多人堅持的底氣。
上面這些畫面既令人窒息,但有的時候也會讓人迷惑,因為那些人擅長偽裝,擅長說“漂亮話”,很多人很容易被他們蒙騙,看不清他們這些話的背后,實則是情緒勒索,是虛情假意,是各種形式的PUA。
文藝作品的一大作用是激勵人心,但更大的作用是揭露人性。
所謂畫皮畫骨難畫心,羅琳此番就是用她超凡的文藝才華,刻畫了人心之卑劣,看清了這些人的真面目。同時,她的厲聲反抗,給了很多人以堅定的力量:
你要堅定自我,不能被他們的花言巧語所蒙蔽,反過來認為真是自己太計較、太小氣。你的傷痛,就是他們的造成的,他們需要為此負責。這一點毋庸置疑。
你早點認清真相,才能早點從苦海之中掙脫出來。
![]()
End
作者 |Arthur Chen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簡介:聽過許多人的故事,也有了自己的故事。座右銘:惜時惜人。咨詢小時數:4500小時,人際整合取向,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歷史人文、社會心理學、哲學思想史。
編輯|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
聯系|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coffeepr@qq.com
再推薦你幾篇好文章
關注本公眾號,回復【會員】,加入一杯咖啡會員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