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女性發現月經量慢慢減少——以前經期要換四五片衛生巾,現在兩三片就夠,甚至經期直接縮短到2天,卻誤以為“量少更省心”,全然忽略了這背后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健康報警。
除了多囊卵巢、子宮內膜薄等病理問題,現代女性常有的情緒壓力、過度減重、作息紊亂,正成為經量偏少的常見誘因,這些習慣通過影響內分泌,悄悄改變著月經狀態。
![]()
長期情緒壓力是最易被低估的因素。現代女性既要應對工作競爭,又要兼顧家庭,長期焦慮、緊張會激活身體應激反應:大腦中的下丘腦感知壓力后,會抑制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而這種激素是調節卵巢功能的關鍵。
促性腺激素不足會導致卵巢排卵異常,雌激素分泌減少;雌激素能促進子宮內膜增厚,雌激素不夠,子宮內膜就薄,經期脫落時出血量自然減少。
這種經量減少常伴隨經期提前或推遲,還可能有經前乳房脹痛,若壓力持續,甚至可能閉經。
![]()
平時可通過每天15分鐘深呼吸、快走等方式釋放壓力,讓內分泌調節慢慢恢復。
過度減重也在悄悄影響經量。很多女性為瘦下來極端節食,每天只吃蔬菜、水果,短期內體重驟降。
當體重1個月內下降超5%,或體脂率低于17%,身體會啟動“保護機制”,認為能量不足不適合孕育,進而抑制卵巢功能,減少雌激素分泌,導致子宮內膜變薄、經量減少。
過度節食還會缺蛋白質、鐵等營養素——蛋白質是合成激素的原料,鐵不足會貧血,都會加重經量問題。
調整時要停止極端節食,保證每天吃足量主食、雞蛋、牛奶等,逐步恢復正常體重。
![]()
長期熬夜打亂作息也會導致經量少。
很多女性經常在凌晨1~2點入睡,晝夜節律紊亂會影響激素分泌規律……
夜間是促性腺激素、雌激素等分泌的關鍵時段,熬夜會讓這些激素分泌紊亂,進而影響卵巢排卵和子宮內膜增厚,導致經量減少,還會伴隨黑眼圈、疲勞等問題。
想要杜絕此類問題發生,需每日固定在11點前睡、早上7點起,即使周末不打亂節律,生物鐘穩定后,經量也會慢慢改善。
但若經量長期穩定在20毫升以上(約每天換1~2片衛生巾)、周期規律,可能是個體差異,無需擔心;但經量突然減少一半以上,或伴隨腹痛、潮熱,需及時到婦科查激素六項、B超,排除病理問題。
![]()
現代女性月經量偏少的趨勢,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密切相關。
管理情緒、健康減重、規律作息,讓內分泌維持穩定,才能讓月經保持正常,這也是女性呵護自身健康的重要一步。

說明:文字原創,部分圖片由AI生成。
作 者:李丹怡
責編:解陽楊
審核:姜峰 李碩然
![]()
為促進科普創作的傳播與交流,我們組建了科普創作者交流群
由于申請人數較多,進群后請備注:醫院、單位 / 專業 / 姓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