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諸多高血壓患者常緊盯著血壓計上的數字,誤以為只要收縮壓與舒張壓處于正常范圍,便萬事大吉。實則這種認知,或許潛藏隱患。可醫生提醒:高血壓不只是 “血壓高”,還可能悄悄影響腹部,要是發現這幾類腹部異常,別不當回事。
高血壓患者要警惕的 3 類腹部異常
這些異常狀況極易被視作微不足道的小毛病,我們務必要學會精準分辨,以免忽略背后可能潛藏的隱患。
![]()
腹部出現持續不消失的小硬塊:平時摸肚子要么軟,要么是脹氣包,但若摸到雞蛋黃或乒乓球大的硬塊,每天都在、按壓不怎么疼,就得上心。這不是普通疙瘩,可能是長期高血壓讓腹部血管變脆,局部鼓出小 “血包”(像水管壓力大管壁鼓泡泡)。這種 “血包” 平時沒感覺,血壓驟升時風險會增加,發現后別猜測,及時找醫生。
肚子脹得慌,卻不是吃多了:吃撐了腹脹常見,但高血壓朋友若經常飯后幾小時還脹,甚至空腹時肚子發緊、躺著更明顯,別只當消化不良。這可能是高血壓影響腹部血管供血 —— 消化需要血管給腸胃送 “能量”,血管因血壓高變窄后,供血不足會讓消化變慢,食物 “堆積” 就腹脹。這種脹吃助消化藥效果差,得先看血壓控制情況,再排查血管問題。
腹部突然抽著疼,且越來越嚴重:不是胃痛的隱痛或吃壞東西的絞痛,而是突然發作、像被拽著疼,可能越疼越重,甚至直不起腰。對高血壓患者來說,這可能是腹部血管出緊急狀況,比如血管突然堵塞、管壁裂小縫,導致器官缺血受刺激。這時別硬扛,哪怕血壓正常,也得趕緊去醫院。
![]()
高血壓患者怎么在家自查腹部?
不用復雜工具,每天 1 分鐘就能做,步驟很簡單:
第一步:選對時間姿勢。早上空腹查最好,平躺屈膝讓肚子放松,別繃勁,不然摸不準。
第二步:手掌輕輕摸。右手掌心貼肚子,從左移到右、從上往下摸(像輕柔按摩),重點摸肚臍周圍和上腹部(胸口下方)。
第三步:留意兩個信號。一是有沒有前面說的 “持續硬塊”,二是摸時有沒有按了才疼的地方(哪怕平時不疼)。
另外,摸時可留意肚子有沒有 “跳動感” 特別明顯的地方。肚子里血管本就會跳,正常不明顯,但若在肚臍附近摸到像 “小鼓” 一樣規律跳動、比平時有力,也可以跟醫生提一句,不算一定有問題,只是多個參考。
![]()
高血壓患者別漏了這兩個 “隱藏信號”
這兩個信號和腹部異常可能有關聯,都是身體在提醒血管狀況:
手腳突然沒力氣,拿東西老掉:不是累后的手軟腳軟,而是突然出現的情況,比如拿杯子沒使勁就掉、走路時一條腿突然發沉差點絆倒。這可能是高血壓影響手腳供血小血管,或血管問題間接影響神經。別覺得歇會兒就好,若情況超 1 天或反復出現,最好去檢查,排除血管或神經小問題。
脖子發緊,還伴著昏沉的頭暈:不是落枕那種轉不動的緊,而是脖子后面像勒了松緊帶,酸酸的、緊巴巴的,同時腦袋昏沉(不是天旋地轉,就是提不起精神)。脖子里的血管也會受高血壓影響,它連著腦袋和腹部血管,若供血不好,不僅會脖子緊、頭暈,還可能間接反映腹部血管情況。遇到這情況,先別吃治頭暈的藥,測測血壓,觀察有沒有肚子不舒服,再一起告訴醫生。
![]()
最后想跟高血壓朋友說,管理高血壓不只是跟血壓計 “較勁”,更要做身體 “細心觀察員”。肚子異常、手腳力氣、脖子感覺,都是身體在 “說話”。不是有這些情況就一定是大問題,而是多留個心眼,及時和醫生溝通,比等嚴重了再處理更穩妥。平時按時吃藥、控血壓,每天花幾分鐘摸肚子、留意身體變化,就能更踏實地 “管好” 高血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