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認為糖尿病乃“老年病”“富貴病”,與自身相距甚遠。然而,諸多日常習慣正悄然拉近我們與它的距離,切不可掉以輕心。醫生特別提醒:這 3 個行為風險很高,能改就盡早改。
![]()
這 3 個高危行為,別再 “慣性做” 了
把甜飲料當日常飲品,每天喝超過 2 瓶(每瓶 500ml 左右):咱們常喝的可樂、奶茶、瓶裝果汁飲料,里面的糖比想象中多 —— 一瓶 500ml 的可樂,糖含量差不多有 13 塊方糖。要是每天都喝兩三瓶,身體要不停 “加班” 處理這些糖,時間長了,處理血糖的能力會越來越差,就像機器總超載,慢慢就容易出問題。
久坐不動,一天下來連 10 分鐘都沒動過:不管是上班族對著電腦坐 8 小時,還是退休后窩在沙發看一天電視,只要長時間不挪窩,身體就會 “變懶”。比如飯后馬上坐下,吃進去的食物轉化成糖,身體卻沒動力去消耗,這些糖就會堆在血液里,時間久了也會影響血糖穩定。
晚餐吃得晚又吃撐,睡前 3 小時還在吃東西:很多人白天忙,晚上就想 “補回來”——8 點后才吃晚飯,還會吃紅燒肉、油燜大蝦這些重油重鹽的菜,甚至吃完馬上睡覺。夜間人體代謝趨緩,所食之物難以消化,糖與熱量更易囤積。此時進食,對血糖造成的負擔,較之白晝過量進食有過之而無不及。
![]()
別只防 “甜”!這些食物吃多了,血糖也會升
不少人秉持“只要不攝入糖分,血糖便無虞”的觀點,然而,這實則陷入了認知誤區。血糖水平的波動受多種因素影響,絕非僅由糖分攝取決定。下面兩類食物,吃多了也會讓血糖悄悄往上走:
精制主食吃太多:比如白米飯、白饅頭、白面條,要是一頓吃兩碗米飯,再配個白饅頭,這些食物消化快,會很快變成糖進入血液,和喝糖水的效果有點像。
咸口食物里藏著 “隱形糖”:比如紅燒排骨、魚香肉絲、番茄醬,做的時候都會放不少糖調味;還有一些零食,像牛肉干、鍋巴,為了口感也會加糖,吃的時候沒覺得甜,但糖已經吃進去了。
![]()
不用 “苦行僧”!3 個輕松的習慣,對血糖很友好
無需刻意忍饑挨餓,亦不必每日泡于健身房,只需做出一些細微調整,便能助力身體維持血糖穩定。
主食里加 “雜” 的:比如煮米飯時放一把燕麥、糙米,蒸饅頭用一半全麥粉,這樣消化慢,血糖不會一下子升太高,還能頂餓,不用總想吃東西。
每天 “零碎動一動”:比如上班時每坐 1 小時,起來走 2 分鐘;買菜時多走一站路;晚上飯后和家人散 10 分鐘步,不用累,動起來就有幫助。
吃飯時 “先菜后飯”:比如先吃半盤青菜,再吃一點肉,最后吃主食,這樣能先給腸胃 “墊墊”,減少主食的吸收速度,幫血糖平穩。
![]()
其實遠離糖尿病不用急,重點是慢慢調整習慣 —— 今天少喝一瓶甜飲料,明天多走 5 分鐘,堅持下來,身體就會慢慢適應。不用追求 “一下子做到完美”,只要比昨天好一點,就是在幫自己遠離風險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