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Japan resents its tourism boom
外國游客數量增長了五倍多,但對一些人來說,這種激增提醒著該國的經濟萎靡不振。
![]()
人群穿過京都佛教寺廟清水寺附近的街道。許多日本人認為這座城市過于繁忙,不值得一游。 ? Yuichi Yamazaki/AFP/Getty Images
下午五點左右,相模灣的夕陽美得如畫。Joshua Li 身著三件套西裝,在人行道上泰然自若地跑過一名保安,來到路中間。他的未婚妻緊隨其后,一位造型師正撩起她的禮服裙擺。
數十名游客涌入車流,給這對來自中國臺灣的夫婦 10 秒鐘的拍照時間,以示尊重,然后涌入狹窄的街道,以備受歡迎的背景——鐮倉高校前鐵路道口——拍照。
它坐落在一片水泥地鋪成的海濱附近,恰好是日本最著名的漫畫之一的開場畫面。“我們都是《灌籃高手》的超級粉絲,我們就是因為這才認識的,”李說道,他現在已經安全地和未婚妻回到了擁擠的人行道上。“這是我們拍攝婚紗照時要去的12個不同的動漫場景之一。”
然而,這對夫婦作為游客的喜悅,卻未必能被他們的主人分享。受到巴塞羅那和威尼斯等歐洲城市的啟發,京都、奈良和大阪等日本最擁擠的熱門地區的居民開始談論過度旅游危機。這個問題甚至成為了執政的自民黨新總裁選舉中的重要議題。
數字無疑證實了這一點。每年到訪日本的外國游客數量已從2005年的670萬人次飆升至2024年的近3700萬人次,而2025年也有望再創紀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對情侶以漫畫為靈感的跨城旅行正是日本多年來積極鼓勵的活動。歷屆政府都利用國際上對日本文化的狂熱,并投入大量資金舉辦各種活動來吸引外國游客,而受疫情影響推遲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本屆大阪世博會等大型活動也功不可沒。
日本政府設定的目標是到2030年每年接待游客數量達到6000萬人次,這意味著游客數量將比目前增長約50%。許多商家受益于游客數量的大幅增長,而且日本迄今為止尚未像西班牙和意大利一些城市那樣引發公眾抗議。
但在另一個層面上,鐮倉高校前十字路口和日本其他熱門景點外持續不斷的混亂,以及一些游客的不守規矩、吵鬧以及不遵守日本復雜的規則和禮儀,已經開始考驗日本所珍視的“以誠待客”或“好客之道”。
鐮倉是日本東京南部的海濱城市,曾是日本的首都。去年,日本國內外游客數量是常住人口的90多倍。游客們往往將行程集中在一條相對狹窄的“黃金路線”,即東京、京都和大阪之間。這加劇了過度擁擠的氛圍,引發了當地民眾的不滿,也激怒了那些尚未感受到經濟繁榮的地區。
![]()
身著和服的游客們在京都觀光。雖然游客人數的增加讓許多人受益,但一些當地居民表示,游客們沒有遵守日本的禮儀。 ? Pongmanat Tasiri/SOPA/LightRocket/Getty Images
當地人對物價上漲和難以承受的房租感到憤怒。“對很多日本人來說,日本作為一個旅游國家的成功來得太快了,”另一位婚禮攝影師一邊和一對泰國新人一起等待燈光變化,一邊說道。
“短短幾年間,人們就從‘入境旅游熱潮’變成了‘過度旅游’,而且有很多關于游客行為怪異的抱怨,”這位攝影師補充道。“但我認為主要問題是沒有人真正做好準備。”
九州大學旅游問題研究員田中俊德表示,這場騷動可能更多地揭示了日本老齡化、人口減少和經濟相對衰退的問題,而不是游客的行為和數量。
“過度旅游當然是一個容量問題,但也有一個很大的心理因素,”他談到一個曾經向世界各地派遣大批游客的國家時說。
“現在,日本對外國人來說很便宜,人們感覺自己被利用了。”
近期,“過度旅游”一詞的流行——以及更難聽的“旅游污染”一詞,后者已成為社交媒體的熱門標簽——引發了人們對其使用是否合法的質疑。
龍谷大學公共政策專家阿部大輔表示,過度旅游主要是指擾亂普通人的生活或破壞游客的體驗,但目前尚不清楚日本大部分地區是否已經跨越了這一界限。
![]()
游客們聚集在鐮倉高德院的大佛像周圍。去年,鐮倉市的游客數量與常住居民的比例超過90%。 ? Yuichi Yamazaki/AFP/Getty Images
海外游客數量的增長很大程度上與大約十年前對中國和其他亞洲游客的簽證規定的放寬以及東京羽田機場國際航班容量的大幅擴張有關。
日元疲軟——自2010年底以來兌美元已下跌約45%——對日本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幫助消除了日本“旅游成本過高”的舊形象。日元疲軟也抑制了日本年輕人出國旅游的能力,迫使他們選擇在國內度假。
日本嬰兒潮一代在 20 世紀 80 年代的經濟巔峰時期曾帶著最新款相機成群結隊地游覽旅游熱點,而如今他們已年近八旬,在環游世界的同時,也可能需要照顧年邁的配偶。
田中表示,對于目前約占日本人口16%的75歲以上人群來說,每年冬天成千上萬的澳大利亞年輕人乘坐廉價航班抵達日本享受廉價滑雪,只會加劇他們的經濟恥辱感。“沒人喜歡被游客說現在所有東西有多便宜,而不久前,日本還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國家。”
其結果是,越來越多的日本游客與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在該國許多主要旅游景點擦肩而過,導致價格飆升。獨立市場研究機構東京商工研究公司 (Tokyo Shoko Research) 追蹤的酒店客房平均價格自 2021 年以來上漲了一倍多。熱門城市頂級酒店的房價漲幅甚至更大。
古都京都的主要景點,尤其是最受歡迎的寺廟,人潮擁擠,以至于許多日本人認為這個以傳統藝伎聞名的文化和美食勝地不再值得一游。阿部表示,京都可能已經滿足了過度旅游的定義,這意味著京都居民已無法過上正常的生活。
國內學校旅行的組織者表示,他們開始注意到學校選擇其他城市而不是京都,而參觀京都曾被視為日本兒童的成年禮。
日本學校旅行協會表示:“如今,前往京都的學生和老師面臨的問題是,從城市一處前往另一處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有時甚至無法游覽所有計劃的景點。” 許多學校現在正在探索金澤、長崎和北海道等其他選擇。協會補充道:“不僅是游客數量,還有不斷上漲的成本,都讓學校難以繼續前往京都。”
![]()
1969 年,東京觀光巴士上的乘客。當時,隨著高鐵連接大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國內旅游業蓬勃發展。 ? The Asahi Shimbun/Getty Images
阿部承認就業和消費正在增長,經濟繁榮對經濟有利。“但在京都的某些地區,旅游業的存在本身就讓人感覺不好,”他補充道。“酒店數量激增,導致租金上漲,人們無法居住,京都居民的生活并沒有真正改善。”
他總結道:“如果我們僅僅為了經濟利益而繼續發展旅游業,其弊端就會越來越明顯。”
這并非日本媒體首次宣稱出現過度旅游危機。20 世紀 60 年代至 70 年代初,隨著經濟蓬勃發展、連接各大城市的高鐵投入運營,且人人手中都有了可支配收入,年輕家庭開始大規模進行國內旅行。
如今,人們普遍認為日本是一個異常整潔、干凈且秩序井然的國家,國民舉止無可挑剔;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早期的國內游客在本國各地度假時,往往表現得極為混亂,且興致高昂。
保守派對京都、奈良及其他景點明顯遭到 “褻瀆” 的現象表示不滿。報紙上刊登了多篇評論文章,譴責這種 “旅游污染”。在 1971 年一篇著名的文章中,人類學家梅棹忠夫(Tadao Umesao)宣稱:“最可怕的事情是,生活在旅游勝地的人們,會因為對‘旅游’的意識覺醒,而忘記自己才是這片土地與文化的主角,進而開始淪為外來者的仆人。”
![]()
一位游客在東京淺草寺外拍照。外國游客的行程通常集中在一條貫穿首都京都和大阪的“黃金路線”上。 ? Richard A Brooks/AFP/Getty Images
2025 年,由于外國游客無法或不愿理解日本人對規則和禮儀的重視,同樣的沮喪情緒成為網上憤怒的根源,偶爾還帶有仇外情緒,因為現在的日本人感覺自己被困在自己的城市里。
京都的旅游專家表示,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游客們為了拍張照,在京都街頭追逐藝伎,或在神圣的鳥居門上蕩秋千,亂扔垃圾,在火車上粗魯無禮,丟棄行李箱,涂鴉以及其他違規行為,這些視頻給人的印象是京都的打擊力度比實際情況更大。
田中千惠子是一位京都的游客與居民關系倡導者,她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改善游客行為以及日本自身應對措施的建議,名為《旅游行動指南》。這本90頁的書即將推出更易懂的版本。
“我來京都的時候,看到很多游客行為喧鬧,把城市弄得擁擠不堪,當地居民也不太歡迎他們,”田中說道。“我意識到這需要一個新的詞來定義,所以我想讓世界了解‘旅游精神’(Tourismship)的概念。它就像體育精神——一種得體行為準則——但針對的是游客,”她補充道。“日本的問題不是過度旅游,而是游客恐懼癥。”
![]()
福井縣的一列恐龍主題列車,這里設有一座專門展示滅絕爬行動物的博物館。該地區希望成為旅游地圖上的必游景點。 ?共同社/蓋蒂圖片社
游客行為問題已經成為新一代民粹主義政客熱衷的議題,也是自民黨總裁選舉辯論的焦點。
隨著日本老齡化加劇、人口減少,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需要新的移民勞動力來填補空缺。由此產生的外籍居民涌入,目前約占日本總人口的3%,這引發了一系列政治動蕩,并被右翼勢力視為即將給日本帶來災難的禍患。
一些政客成功地將游客不當行為造成的短期煩惱與大規模移民對日本生活影響的長期警告混為一談。
高市早苗是自民黨的保守派政治家,曾任內閣大臣,負責 2013 年推出的軟實力和吸引游客的“酷日本”戰略。在此次競選中,她處于領先地位,并有可能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
高市一直對移民問題持強硬立場,她在競選活動的開幕新聞發布會上再次指控外國人普遍虐待奈良古城的神鹿——盡管當地官員表示,他們沒有收到這方面的報告。
她說:“我想解決許多日本人開始感受到的、正在悄然增長的焦慮和憤怒情緒。”
專家表示,如果日本要防止公眾焦慮情緒加劇,緩解過度擁擠的影響,并更廣泛地傳播旅游業的積極經濟效益,就需要鼓勵兩件事。
一是吸引那些不再需要參觀熱門景點的游客再次造訪。二是改善基礎設施,鼓勵游客探索日本眾多尚未被外國游客涉足的地區——日本幅員遼闊,從北部的北海道到南部的鹿兒島,綿延3000多公里。
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位于京都東北部的福井縣擁有世界級的恐龍博物館、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曾立志出家的禪寺,以及數十家清酒廠——所有這些都是吸引外國游客前往日本的要素,也是緩解京都過度擁擠的良方。
然而,以酒店住宿量衡量,福井縣已成為日本外國游客訪問量第二少的縣。去年,日本新干線從東京延伸至福井市,將旅程時間縮短了一小時,降至不到三小時,且無需中途換乘,這為該地區成為旅游地圖上常規景點的希望燃起了希望。
但在福井站旅游信息亭工作了 20 年的 Tomoko Mineyama 表示,游客數量只是“略有增加”,而且絕對“不是過度旅游”。由于預計游客數量會激增,福井站的旅游信息亭被一分為二。
![]()
鹿在日本中南部古城奈良漫步。資深政客不斷指控外國人虐待動物。 ? Claire Serie/Hans Lucas/路透社
“我以為隨著高鐵開通,情況會有所改變,但增幅遠低于我的預期,”她說道,并補充說,每天只有大約 5 到 10 名外國游客進行咨詢,而日本游客每天的咨詢人數可達 80 到 300 人。
她對問題的診斷是,酒店的數量和質量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前往福井鄉村各處景點的公共交通卻落后了。
即使成功吸引更多游客,福井也面臨著嚴峻的人口危機:這里勞動力短缺問題在日本全國最為嚴重,求職者人均職位空缺數量也位居全國之首。但目前,酒店和旅館感受到的短缺并非來自勞動力,而是來自游客。
“我們的游客仍然遠遠不夠,”福井市市長西行茂說。“我還沒聽說過游客太多,工作人員不夠的情況。”
說明:本號刊發來自各方的文章,是為了獲得更全面的信息,不代表本號支持文章中的觀點。由于微信公眾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次,無法即時更新,本站目前在騰訊新聞發布最新的文章,每天24小時不間斷更新,請收藏以下地址(請完整復制),隨時刷新:
https://news.qq.com/omn/author/8QIf3nxc64AYuDfe4wc%3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