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長江與黃浦江交匯之處,有一片特殊的土地——吳淞炮臺灣國家濕地公園。這里不僅蘆葦搖曳、鷗鳥翔集,更每一塊石頭、每一段江岸都仿佛在低聲訴說著從鴉片戰(zhàn)爭到淞滬抗戰(zhàn)的滄桑往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地方,聆聽它跨越三百年的故事。
![]()
? 吳淞炮臺灣的前世今生
天然要塞的形成
炮臺灣位于寶山區(qū)東部,背靠炮臺山,面朝長江與黃浦江交匯的吳淞口。沿江岸線長達近兩公里,這片濕地是長江泥沙常年淤積而成的灘涂地。
清朝康熙年間,官員們看中了這里“扼守長江咽喉”的戰(zhàn)略地位。1718年,清政府在此修筑了東西兩座炮臺,形成夾江對峙之勢,“炮臺灣”因此得名。從此,這片平靜的濕地開始了它作為海防要塞的傳奇歷程。
鴉片戰(zhàn)爭的烽火
1842年6月16日清晨,英國艦隊對吳淞炮臺發(fā)動猛攻。年近七旬的江南提督陳化成親臨西炮臺,手持望遠鏡,沉著指揮官兵發(fā)炮還擊。
“瞄準敵艦,放!”陳化成的聲音在炮火聲中依然堅定。他訓(xùn)練的炮手們準確命中英軍“康華麗”號多次,艦上英軍死傷20余人。
然而,就在戰(zhàn)事膠著之時,意外發(fā)生了——兩江總督牛鑒聽聞前線小勝,竟然擺出全副儀仗,前往炮臺“督戰(zhàn)”。英軍發(fā)現(xiàn)這支顯眼的隊伍,立即開炮襲擊。牛鑒驚惶失措,棄轎逃命,一路逃往寶山縣城,后又逃往嘉定。
總督逃跑的消息像瘟疫一樣在守軍中蔓延,東炮臺和小沙背的守軍紛紛潰散。陳化成所在的西炮臺瞬間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大人,我們也撤吧!”一名滿臉煙塵的士兵懇求道。
陳化成搖搖頭,目光堅定:“我陳化成今日唯有以死報國!”
炮戰(zhàn)持續(xù)到傍晚,西炮臺的官兵從數(shù)百人減至不足百人。陳化成身負數(shù)傷,最終一顆子彈穿透了他的胸膛,這位老將軍倒在了他堅守的炮臺上。
八天后,當?shù)孛癖娫谔J葦叢中找到了陳化成遺體,他面容安詳,仿佛只是睡著了。如今,公園內(nèi)的陳化成紀念館依然在向人們講述著這位老將軍的英勇事跡。
![]()
? 鋼渣堆上的新生
時光流轉(zhuǎn)到上世紀60年代,這片土地又迎來了新的使命。上海鋼鐵廠的鋼渣需要堆放場地,于是炮臺灣成了鋼渣回填區(qū)。年復(fù)一年,鋼渣逐漸堆積成山,形成了獨特的硬質(zhì)場地。
直到2005年,寶山區(qū)政府決定給這片土地新的生命——建造一個濕地公園。設(shè)計師們巧妙地將廢棄的礦渣坑改造為礦坑花園,溪水與礦渣結(jié)合后呈現(xiàn)藍綠色,宛如迷你九寨溝。原本的鋼渣堆上漸漸長出了蘆葦、藨草和野茭白,遷徙的鳥兒也開始在這里停留。
2011年初,一位瑞典觀鳥者在這里意外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只黑海番鴨,這是上海首次記錄到該物種。消息傳出,全國各地的鳥類愛好者蜂擁而至,這片曾經(jīng)的鋼渣地,已然成為鳥類的樂園。
? 今日炮臺灣:四重魅力的融合
如今的吳淞炮臺灣國家濕地公園,如同一本厚重的歷史畫卷,同時展現(xiàn)著軍事、歷史、自然與人文的四重魅力。
軍事烙印
走進公園,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那門清代“平夷將軍”大炮。它靜靜指向江面,仿佛還在守護著這片它曾用生命捍衛(wèi)的水域。
“爸爸,這門大炮真的打過仗嗎?”一個小男孩仰頭問道。
“是的,它見證了我們民族最英勇的時刻。”父親輕聲回答。
在“姚子青營抗日犧牲處”,另一種感動油然而生。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zhàn)期間,副營長姚子青率領(lǐng)600余名官兵堅守陣地,面對日軍的猛烈進攻,全營官兵壯烈殉國。姚子青犧牲時,年僅29歲。如今,這里的紀念碑前,經(jīng)常有游客獻上的鮮花。
? 歷史見證
公園內(nèi)的上海淞滬抗戰(zhàn)紀念館采用塔館合一的建筑風(fēng)格,默默訴說著1932年“一二八”和1937年“八一三”兩次淞滬戰(zhàn)役的歷史。這座于2000年竣工開放的紀念館,在2014年被國務(wù)院命名為首批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shè)施。
而更古老的記憶則隱藏在地名中——吳淞口,這個見證了中華民族從屈辱到復(fù)興的每一個重要時刻的地方。
![]()
自然生態(tài)
沿著木棧道走向江邊,你會看到隨著潮汐變化的濕地景觀。
“媽媽,快看,螃蟹!”一個小女孩興奮地指著礁石間。
那是長江口特有的無齒螳臂相手蟹,它們在江邊的石縫中穿梭。公園工作人員常提醒游客不要捕捉這些小家伙,觀察就好。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銀鷗、斑嘴鴨等候鳥會來這里過冬,有時多達數(shù)百只。2月份是觀鳥的最佳時節(jié),這些鳥兒不太怕人,常常在離人僅二三十米的地方悠閑踱步。
?? 人文活力
今天的炮臺灣也是市民休閑的好去處。大草坪上,孩子們在嬉戲玩耍;長江河口科技館里,學(xué)生們通過互動展品了解河口生態(tài)的奧秘;而傍晚時分,情侶們喜歡在貝殼劇場旁的江岸散步,看落日余暉灑在江面上。
穿越時空的對話
站在炮臺灣的江邊,你能同時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自然的輕盈。閉上眼睛,仿佛能聽到1842年的炮聲與今天的浪聲交織在一起;睜開眼睛,看到的是游客們悠閑的身影和遠處巨輪緩緩駛過。
一位老人常來這里,他說:“我年輕時在這附近工廠工作,那時這里還是鋼渣堆,誰能想到現(xiàn)在變得這么美。我常常在陳化成將軍殉國的地方坐一坐,想想過去,看看現(xiàn)在。”
公園的一位導(dǎo)游則分享道:“我最感動的是看到孩子們在這里既能了解歷史,又能親近自然。有一次我?guī)б蝗盒W(xué)生,上午他們還在聽陳化成的故事眼含淚花,下午觀察候鳥時就開心得又叫又跳。這片土地能給人這么豐富的體驗,真的很神奇。”
? 參觀指南
如果你計劃前往吳淞炮臺灣國家濕地公園,這里有一些實用信息:
公園位置:上海市寶山區(qū)塘后路206號(另有資料顯示塘后路109號或其它相近地址)
開放時間:通常為日間開放,具體時間可能隨季節(jié)調(diào)整
門票價格:成人10元/人,學(xué)生半價,70歲以上老人等免票(請以現(xiàn)場實際價格為準)
交通方式:可乘坐軌道交通3號線至水產(chǎn)路站,換乘寶山11路或?qū)毶?路直達
站在吳淞口,看著滾滾長江匯入東海,你會明白——炮臺灣的故事,不僅是上海的故事,更是中國的故事;不僅是歷史的故事,更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這片土地見證了英勇與屈辱,也見證了重生與希望,正等待著你的到來,繼續(xù)書寫新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