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野戰(zhàn)軍,下轄各軍前身是哪些部隊?
![]()
第一野戰(zhàn)軍
第1軍,紅二方面軍紅二軍團(tuán)(八路軍358旅)。
第2軍,湘贛地區(qū)紅軍組建的紅六軍團(tuán)(八路軍359旅)。
第3軍,八路軍新358旅(彭紹輝旅)。
![]()
第7軍,120師呂梁軍區(qū)主力部隊。
第8軍,120師建立的大青山支隊。
第4軍、第6軍,115師、129師、陜北紅軍留守部隊。
代表將領(lǐng):許光達(dá)、王震、賀炳炎、甘泗淇、廖漢生、黃新廷、王恩茂、郭鵬、王尚榮、余秋里、朱輝照。
![]()
第二野戰(zhàn)軍
第10軍,129師冀南軍區(qū)部隊。
第11軍,紅四方面軍紅4軍改編的八路軍385旅。
第12軍,129師建立的太行軍區(qū)部隊。
第13軍、第14軍、第19軍,紅四方面紅31軍改編的八路軍386旅。
第15軍,129師太行軍區(qū)部隊。
第16、第17軍、第18軍,115師冀魯豫軍區(qū)部隊。
代表將領(lǐng):陳錫聯(lián)、陳再道、謝富治、王宏坤、杜義德、鮑先志、曾紹山、孔慶德、李成芳、李耀、劉昌毅、秦基偉、王近山、張才千、周希漢、李德生、尤太忠、肖永銀、陳賡、楊勇、李達(dá)、蘇振華、宋任窮、王秉璋、甘渭漢、劉志堅。
![]()
第三野戰(zhàn)軍
第20軍,紅軍閩東獨(dú)立師改編的新四軍第第六團(tuán)。
第21軍,鄂豫皖蘇區(qū)紅28軍改編的新四軍第四支隊。
第22軍、第35軍,魯南軍區(qū)主力部隊。
第23軍,紅軍閩浙紅軍挺進(jìn)師改編的新四軍第二支隊。
第24軍,紅10軍團(tuán)留存部隊和閩西、閩南游擊隊,新四軍第二團(tuán)、第四團(tuán)。
第25軍,紅軍閩北、閩東游擊隊,新四軍第三支隊。
第26軍,魯中軍區(qū)主力部隊。
第27軍、第31軍、第32軍,膠東軍區(qū)主力部隊。
第28軍,渤海軍區(qū)主力部隊。
第33軍,渤海軍區(qū)地方部隊。
第34軍,新四軍江淮軍區(qū)地方部隊。
代表將領(lǐng):粟裕、張云逸、葉飛、韋國清、張愛萍、傅秋濤、鐘期光、陶勇、王必成、張震、饒守坤、成鈞、許世友、陳士榘、宋時輪、王建安、唐亮、聶鳳智、廖榮標(biāo)、孫繼先、張仁初、劉浩天、丁秋生。
![]()
第四野戰(zhàn)軍
第38軍、第40軍、第41軍、第42軍、第43軍,115師山東軍區(qū)部隊。
第39軍:新四軍第三師,115師344旅。
第45軍、第46軍、第48軍:115師冀察熱遼軍區(qū)。
第47軍:120師和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
第44軍、第49軍:東北地方武裝。
代表將領(lǐng):黃克誠、譚政、肖勁光、劉亞樓、鄧華、李天佑、韓先楚、洪學(xué)智、劉震、黃永勝、呂正操、賴傳珠、梁興初、吳克華、胡奇才、李作鵬、吳瑞林、吳信泉、溫玉成、萬毅、楊國夫、賀晉年、解方、鐘偉、鄧岳、丁盛、段蘇權(quán)、龍書金、肖全夫、劉賢權(quán)、吳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