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開進城市?“內部戰場”指令與撕裂的美軍
200年軍政分離傳統 vs 1小時爭議演講;3個民主黨城市被點名“失控” vs 零次共和黨執政城市入選;將軍們的沉默 vs 總統的高調宣言——這些反差背后,一場憲政危機正悄然逼近?
2025年9月30日,弗吉尼亞州匡蒂科海軍陸戰隊基地的空氣凝固了。當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現身國防部長赫格塞斯緊急召集的全球美軍高層會議時,全場陷入“史無前例的沉默”。他拋出一枚政治炸彈:美國正遭受“來自內部的入侵”,而對抗這種威脅的核心,是將“危險城市”變為軍隊的“訓練場”。“他們不穿制服,比外敵更危險”,這句指向民主黨執政城市的指控,讓現場數百名將領如坐針氈。
![]()
一、“靜默抗議”:一場打破軍政默契的會議
赫格塞斯的鋪墊已足夠尖銳。這位防長用近50分鐘痛斥軍中“肥胖將軍”和“覺醒文化”,要求指揮官“為戰爭做好準備”,并勒令異議者辭職。但特朗普的登場徹底改變議程。他宣稱將投入萬億美元軍費重建“世界最強軍隊”,隨即話鋒突轉:“內城區是戰爭的重要部分”。現場無人鼓掌,直到他打破沉默:“我從沒聽過這么安靜的房間——想鼓掌就鼓吧!”這種強橫的控場,暴露了軍方高層與其的深刻裂痕。
![]()
二、“訓練場”背后的城市名單:治安還是黨爭?
特朗普口中的“危險城市”,直指芝加哥、底特律、費城等民主黨主政區域。這類操作早有預演:
- 2024年波特蘭事件:以“鎮壓騷亂”為由,派遣聯邦特工與國民警衛隊接管市中心,逮捕示威者并設檢查站,遭市長斥為“非法占領”。
- 2025年初芝加哥行動:白宮以“兇殺率飆升”為由部署千名士兵,卻被當地警局數據打臉——犯罪率實際下降15%,且士兵主要駐守民主黨選區。
民主黨人怒斥此為“雙標政治秀”:佛羅里達州同期槍擊案激增40%,卻因共和黨執政未被點名。“軍隊不是政客的私人武裝!”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史密斯痛批。“濫用《叛亂法案》本質是軍事政變的溫床,”《華盛頓郵報》一針見血。
![]()
三、夾縫中的軍隊:傳統崩塌與憲政危機
美軍自1807年《反叛亂法案》后嚴守“不介入政治”鐵律,1991年《統一軍事司法法典》更明確禁止參與國內執法。但特朗普的策略正瓦解這一共識:
- “內部敵人”標簽政治化:將民主黨、媒體、學術界定義為“激進左翼瘋子”,要求軍隊站隊。
- 實戰化訓練替代維和:在匡蒂科講話中,特朗普強調“城市環境作戰訓練”,暗示將軍事行動模式移植本土。
更危險的是,國防部長赫格塞斯配合推進“去多元化”改革,取消申訴機制,被批打造“唯命是從的軍隊”。退役四星上將斯塔夫瑞迪斯警告:“這已不是治安行動,而是以軍事手段解決政治分歧。”
![]()
四、歷史鏡鑒:從民權運動到2025,軍隊角色的危險漂移
1967年底特律騷亂中,約翰遜總統派兵時嚴守三項鐵則:州長請求、任務限時、軍隊不持致命武器。而特朗普的決策卻跳過州政府,模糊時限,更鼓吹“高強度訓練”。軍政界限的失守比街頭沖突更致命——當將軍們沉默離場時,這種不安已彌漫五角大樓。
誰的美國?當總統把刺刀指向國內政敵,當迷彩服出現在芝加哥街角,當美軍將領在沉默與服從間掙扎——美國民主的基石正在震顫。
你相信“治安失控”是軍隊入城的正當理由嗎?2026年中期選舉若爆發沖突,五角大樓會按下啟動鍵嗎? 答案在風中飄蕩,而歷史正盯著每一位穿制服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