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對于許多經歷過有毒關系(尤其是涉及自戀型人格障礙NPD)的朋友來說,內心往往會縈繞著一種揮之不去的“未完成感”。這種感覺并非單純的割舍不下或放棄不了感情,而是源于一些問題沒有答案、情感缺乏閉合。
例如,有些朋友會反復糾結:我一直對TA那么好,從未欺騙或傷害過TA,為什么TA要欺騙、玩弄、操控、利用并最終拋棄我?TA為什么不告訴我真實原因?這么美好的一段感情,為什么會突然稀里糊涂、斷崖式地結束?受害者總渴望對方能坦誠相告,讓這段感情徹底獲得閉合,自己也才能真正釋懷。
平心而論,這種要求非常合理,但殘酷的是,NPD者通常不會滿足受害者。因此,有毒關系的受害者內心常常陷入糾結、耿耿于懷的狀態,被一種強烈的‘未完成感’籠罩。本文將從心理學角度探討這種心態的成因,并提供實用策略,幫助受害者重建內心的平靜。‘
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未完成感”?
未完成感’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反應,尤其在有毒關系中更為突出。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種感受本質上是一種復雜的情緒體驗,大致可分解為以下幾個方面:
1. 認知失調
受害者往往付出真心,卻換來欺騙、冷漠或拋棄。這種矛盾讓大腦渴望一個解釋或真相,以減少內心的沖突。例如,受害者可能會反復想:“為什么會這樣?我是不是做錯了什么?對方為什么不告訴我真實原因?”等等。
2. 創傷性依戀
NPD關系通常涉及“理想化—貶低—拋棄”的循環,形成一種“創傷紐帶”。這種紐帶讓受害者覺得,必須從加害者那里獲得交代,才能證明自己沒有“瘋掉”,或關系并非幻覺。
3. 煤氣燈效應
NPD往往運用多種手段操控受害者,在斷崖式分手時,往往會給出一個看似冠冕堂皇、實則站不住腳的理由。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受害者可能會天真地認為:NPD這樣做是否有苦衷?是否遇到了困難?甚至懷疑是否在考驗自己。他們總認為NPD對自己一定有真感情,因此特別想知道答案,并相信這段感情還能挽回。
其實,這些都是被NPD嚴重操控后產生的誤解 ——NPD 此前對受害者的所有表現,本質上都是偽裝與表演,完全是虛假的。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受害者越是執著等待 NPD 的回應,自身能量消耗就越多。
三、為什么NPD通常不會給受害者想要的閉合?
在現實中,NPD幾乎不可能告訴受害者真實原因,或給出誠懇道歉。但這不是受害者的錯,而是源于NPD自身的心理機制:
1. 自我防御機制
如果NPD坦誠地告訴受害者真實原因,比如承認一直在欺騙、利用受害者,或找到了更好的“新血包”,TA就必須面對自己是一個“壞人”的事實。而NPD認為自己是最完美的,這樣做會導致自戀受損,破壞內心虛假的完美形象。因此,NPD更傾向于否認或扭曲事實,編織虛假謊言來糊弄受害者。
2. 虛假道歉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NPD也會道歉,但這種道歉往往是虛偽的,而非出自真誠。對于NPD而言,無論是表白還是道歉,其本質都不是表達真情實感,而是一種操控手段。因此退一萬步說,即使NPD真的向受害者道歉了,也不可能是真誠的,多半是虛偽的,而虛偽的道歉有沒有并不重要。
3. 缺乏同理心
極度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物化他人,是NPD的核心特征。這類人通常不會承認自己有錯,即使有錯,也一定歸咎于別人。他們根本不在意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傷害,甚至會羅織虛假罪名,倒打一耙,來合理化、美化自己欺騙、傷害和拋棄受害者的行為。
無論是親密關系,還是朋友、家人等其他親近關系,雙方都需要具備同理心與共情能力,才能讓關系長久、健康地維系下去。而這些核心條件對 NPD 來說完全不具備,因此,指望 NPD 真誠對待受害者、坦誠告知真實原因并道歉,根本是不可能的。
四、如何克服這種“未完成感”?
平心而論,沒有什么靈丹妙藥能在短時間內讓受害者徹底克服這種“未完成感”。克服過程需要時間、耐心和自我工作。這個療愈過程甚至不是線性的,可能會有反復,但堅持下去,受害者會發現內心的完成感來自于自己,而非他人。
以下是幾條實用的相關建議:
1. 看清關系的實質
受害者可以通過寫日記、冥想等方式,列出對方的操控行為等事實,時刻提醒自己:你的感受是真實的。要明白這種關系是有毒的,你一直在被NPD欺騙、利用和消耗,這段感情沒有未來。——而放下所有不切實際的期待與幻想,正是擺脫有毒關系最重要的第一步。
2. 不要自我攻擊
其次,不要壓抑或批判自己的渴望,不要自我攻擊。受害者內心有這種期待和渴望是合理的,正常人都會有,它證明你對關系是認真的,這是人性中最寶貴的一部分。
出現這種情況責任不在于你,而在于NPD。NPD是一種嚴重的人格障礙,是“空心人”,情感方面是殘缺的。因此,TA不可能用你所期待的、正常人的方式來回應你,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要再讓自己鉆牛角尖。
3. 徹底斷聯,減少觸發因素
如果可能,應該完全切斷與NPD的所有聯系,包括社交媒體和共同朋友。這樣能打破精神內耗循環,讓受害者從創傷中脫離。如果無法完全切斷聯系(例如因共同撫養孩子),則需保持互動最小化、情感中立,不對對方的任何行為提供反應,避免給對方留下操縱、傷害自己的機會。
4. 聚焦個人成長
在不違反社會規則、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優先為自己而活。你的價值不需要、也不應該由NPD定義。在‘愛轟炸’階段對你的所有‘好’都是虛假的,你們之間從未形成一段互相滋養的健康親密關系 ——你沒必要對這種虛假的‘好’或這段虛假的關系過于較真。
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盡快收回自己付出的所有情感能量,聚焦個人成長。比如,設定小目標,如學習新技能、健身或旅行,將精力投入到生活的重建中,用充實的生活逐步替代內心的未完成感。
五、筆者總結
從本質上說,克服“未完成感”是一個自我賦權的過程,它要求我們從依賴外部(如NPD的答案)轉向依靠自身的內在力量,重新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導權。通過理解這種心態的心理學根源、接受NPD的局限性,并采取實際行動如斷聯和個人成長,受害者可以逐步放下執著,重建自信。
你一定要明白:你的自我價值與心理愈合,從不依賴他人的承認,而是源于對自我的認可與關懷。平心而論,這會是一個充滿痛苦與煎熬的過程,但你必須咬牙挺過去。最終你會發現,真正的情感閉合,從不是來自對過去答案的執著,而是來自走向未來的自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