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歲的王大爺有高血壓,前段時間聽說老鄰居因為下肢血栓突然中風,心里就一直不踏實。他每天早中晚都要量血壓、摸手腕脈搏,算完高壓和低壓的差值,就趕緊在手機上查 “是不是血栓信號”。
這一查不要緊,越看越覺得自己腿發沉、手發麻。兒女勸他去醫院檢查,他卻害怕真查出問題,一直拖著不去。
其實血栓并沒有那么可怕,關鍵是要學會科學的初步判斷方法,既不能忽視風險,也別自己嚇自己。
![]()
為什么老人總怕血栓?這 3 個 “現實顧慮”,藏著他們的健康焦慮
1、血栓的 “致命后果” 太嚇人
老人的圈子里,經常會聽說 “誰因為血栓中風偏癱了”“誰因為肺栓塞差點沒救過來”。血栓要是堵在腦血管里,就會引發腦梗,可能說話說不清,半邊身子動不了;堵在心臟血管里,就是心梗,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這些后果對老人來說,不僅恢復起來特別難,還得遭不少罪。看到身邊的人受苦,難免會擔心自己也碰上這種事。
![]()
2、老人身體 “抗風險能力弱”
上了年紀,血管彈性變差,血流速度也變慢,本身就容易長血栓;再加上很多老人都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這些毛病,會讓血管損傷更嚴重,長血栓的風險就更高了。
更麻煩的是,老人身體恢復能力不如年輕人,一旦血栓發作,治療后恢復得特別慢。想到這些,老人自然就更害怕 “攤上血栓” 了。
3、怕“給子女添麻煩”
對很多老人來說,“不生病、能自己照顧自己” 是不想給子女添麻煩的底線。要是因為血栓住院,不僅需要有人照顧,后續康復還得讓子女花時間、花錢。他們寧愿自己在家多擔點心,也不想成為子女的負擔。
其實老人害怕血栓,并不是 “小題大做”,而是重視自己健康的表現。但關鍵是要找對方法與其天天在家焦慮瞎猜,不如學會科學的自測方法,發現不對勁再及時去醫院,這樣既能關注健康,又不會自己嚇自己。
![]()
醫生教你 2 個方法自測,能初步判斷血栓風險,在家就能做
這兩個自測方法,是通過觀察血管功能和血壓變化,幫大家做個初步篩查。不用復雜的儀器,在家就能操作。但一定要記住:自測只能做個大概判斷,不能代替醫院的專業檢查。要是發現有異常,一定要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1、脈壓差
脈壓差就是量血壓時,“高壓” 減去 “低壓” 的得數。比如說高壓是 130mmHg,低壓是 80mmHg,脈壓差就是 130 - 80 = 50mmHg。
在家測血壓的時候,先安靜地坐 5 分鐘,用電子血壓計測上臂血壓。連續測 3 次,取后兩次高壓和低壓的平均值,再算差值,這樣測出來的結果更準。
正常脈壓差在 30 - 40mmHg 之間;大于 60mmHg,叫 “脈壓差增大”。
脈壓差增大,大多是血管彈性變差的信號。就像家里老化的橡膠管,血管壁變硬、彈性不好,心臟收縮的時候血管撐不開,高壓就變高;心臟舒張的時候血管彈不回來,低壓就變低,差值自然就大了。血管彈性差,血流速度變慢,長血栓的風險也會跟著升高。
注意:脈壓差異常≠有血栓,只是 “風險提示”。這說明他血管彈性不太好,長血栓的風險比脈壓差正常的人高一些,但不代表他現在已經有血栓了。
![]()
2、動脈硬化指數(AI)
動脈硬化指數能反映血管的硬化程度,算這個指數需要兩個血脂數據: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計算公式是:動脈硬化指數(AI)=(總膽固醇 - 高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這些數據需要抽血做 “血脂四項” 檢查,老人每年體檢的時候查一次就行,拿到體檢報告自己就能算,不用額外花錢。
AI<4:說明血管硬化不嚴重,長血栓的風險比較低;
AI≥4:說明血管可能已經開始硬化了,數值越高,硬化越厲害,長血栓的風險也越大。因為血管硬化后,內壁容易破損,膽固醇就容易堆積形成斑塊,斑塊一旦破裂,就可能長出血栓。
比如說有位老人體檢報告顯示,總膽固醇 5.6mmol/L,高密度脂蛋白 1.2mmol/L,算出來 AI =(5.6 - 1.2)÷1.2≈3.67,小于 4,說明他血管硬化程度輕,長血栓的風險不高。
要是總膽固醇 6.0mmol/L,高密度脂蛋白 1.0mmol/L,AI =(6.0 - 1.0)÷1.0 = 5,大于 4,就得小心血管硬化問題了,要及時調整飲食,必要時遵醫囑用藥。
![]()
別陷入 “自測焦慮”,頻繁瞎測、拒絕就醫,反而耽誤事
1、頻繁自測 ,越測越慌,反而影響心態
有些老人一天要測 5 次血壓算脈壓差,早上測完發現數值有點大,中午不放心又測,越測越緊張。結果因為情緒一波動,血壓跟著升高,脈壓差也變得不正常了。
其實脈壓差和動脈硬化指數,不用天天測,脈壓差每周測 1 - 2 次就夠了,動脈硬化指數每年體檢的時候算一次就行。測太勤不僅沒必要,還會讓自己越來越焦慮,影響睡眠和心情,反而對血管健康不好。
![]()
2、沒癥狀并不是沒血栓,血栓早期可能 “靜悄悄”
很多老人覺得 “我腿不腫、胸口也不疼,肯定沒有血栓”,其實血栓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根本沒什么明顯癥狀。比如腦血管里的小血栓,可能只是偶爾頭暈,還以為是 “高血壓的正常反應”。
3、自測正常就不用去醫院?這 3 個檢查,高危人群建議最好做
自測只是初步篩查,不能代替醫院的專業檢查。尤其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者長期臥床、剛做完手術的人,每年必須做下面這 3 個檢查,排查血栓風險:
下肢血管超聲:下肢特別容易長血栓,通過超聲檢查,能清楚看到下肢靜脈里有沒有血栓,血栓有多大、在什么位置,還能看到血流速度快不快。
凝血功能檢查:通過抽血檢查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這些指標,可以判斷血液是不是 “太容易凝固”。要是凝血功能有異常,說明長血栓的風險比較高。
頸動脈超聲:通過超聲檢查,能看到頸動脈里有沒有斑塊,斑塊多大、穩不穩定。要是頸動脈里有不穩定的斑塊,說明全身血管可能都有類似問題,長血栓的風險也會升高,這時候就需要及時采取措施。
![]()
怕血栓是好事,但別 “慌”,科學自測和定期檢查,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對老人來說,健康的關鍵不是 “永遠不生病”,而是 “早發現、早治療”。別讓焦慮耽誤了檢查,也別因為不當回事錯過治療時機。用科學的方法對待血栓,才能既安心,又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