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彈指一揮間,我們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76年華誕。76年的風雨,76年的發展,76年的輝煌。新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我們的城市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值此國慶七十六周年之際,特編輯本組紀念特刊。站在新中國成立76年的歲月路口,重溫青島76年的經典瞬間,每一張老照片都是一條時光飛毯,帶你穿越時空,感受島城76年的巨變!
![]()
1949年6月15日,青島市各界13萬多人舉行了慶祝青島解放的盛大游行集會。市政府大樓前的主會場紅旗招展,鑼鼓喧天。
![]()
1950年10月1日,青島市各界代表在匯泉廣場歡慶新中國第一個國慶節。
![]()
1951年3月1日,青島市首批抗美援朝志愿醫療隊,肩負著全市人民的厚望,奔赴朝鮮戰場。全市各界舉行隆重的歡送大會。
![]()
1952年7月26日,青島四方機廠研制出我國首臺蒸汽機車,命名為“八一號”。掀開了中國鐵路工業的嶄新一頁,結束了中國無法自行制造機車的歷史。
![]()
1953年8月,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心石大石料,由浮山開采地開始運送,10月13日抵達北京。從采石到運送到京,整個工程耗時7個月,動用人力7116名。那塊凝聚了無數人汗水與心血的巨石,已成為整個國家的記憶與紀念。
![]()
1954年8月1日至8月22日,中國少年先鋒隊夏令營在青島舉辦。這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為兒童們舉辦的全國性的夏令營。
![]()
1955年6月,青島市政府建設局修路工程隊在鋪設華陽路路面。(張巖提供)
![]()
1956年8月12日至16日,全國第一屆少年體育運動大會在青島匯泉體育場隆重舉行,此次運動會是建國以來首次舉辦的全國規模的少年體育運動大會。
![]()
1957年7月12日,毛主席由南京乘專機抵達青島,至8月11日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里,毛主席在此先后12次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和省市委書記會議,撰寫了《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一文,并5次來到第二海水浴場進行游泳鍛煉。
![]()
1958年7月,山東大學由部屬改為省屬。10月,山東大學由青島遷濟南。只留下海洋、水產專業。此后,這兩個專業獨立成山東海洋學院,就是今天的中國海洋大學。
![]()
1959年底,小白干路竣工,成為市區北部又一條南北向交通干線。
![]()
1960年4月28日,青島市區第一個城市人民公社——臺東人民公社成立。至4月17日,郊區農村全部實現公社化。
![]()
1961年1月9日,青島市第一條無軌電車路線(火車站至東鎮)正式通車。(張巖提供)
![]()
1962年,位于臺東一路的公私合營青島乳膠廠,工人們正在為春節趕制氣球。1965年更名為國營青島乳膠廠,后發展成為國內五大乳膠廠之一。(陳之平攝影)
![]()
1963年4月30日,青島港鑼鼓喧天,“躍進號”滿載物資駛離青島港,開始了它的首次正式航行。5月1日即在朝鮮濟州島附近的蘇巖礁海域觸礁沉沒,僅用了58天就誕生的新中國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在它的處女航中沉沒,悲情地結束了它的演出。
![]()
1964年10月14日,國務院副總理賀龍、羅瑞卿抵青觀看海軍大比武。(圖為肖勁光大將陪同賀龍元帥等視察海軍北海艦隊)
![]()
1965年9月,一棟7層高的樓房在青島市南區四川路附近的西廣場落成,280戶居民敲鑼打鼓喬遷新居,這棟被譽為“島城居民住宅第一高樓”的新家園,被命名為“幸福樓”,這就是“幸福樓”4號樓。
![]()
隨著1966年4月22日,青島市最后一批赴青海兵團的青島知青,至此,青島市先后向青海生產建設兵團輸送了五批軍墾戰士,總數接近4000人。(圖為1965年7月13日,青島知識青年開赴大西北)
![]()
1967年10月6日,以部長會議主席穆罕默德·謝胡為團長的阿爾巴尼亞黨政代表團一行25人,抵達青島進行友好訪問。
![]()
1968年6月,青島港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我國第一座機械化煤炭碼頭——七號碼頭正式竣工投產。
![]()
1969年4月,青島汽車制造廠試制成功的QD69型90馬力4噸載重汽車,開啟了青島汽車逐步邁向輝煌的歷史。
![]()
1970年5月,一座新式的“天橋”正式竣工啟用,這座連接云南路與泰安路的新橋被定名為“躍進橋”。建筑形式采用了民族風格的雙曲拱,美觀大方,堅固實用,這是青島市建設的第一座雙曲拱橋。
![]()
1971年9月14日,青島電視臺正式開播,是全國建臺較早的城市電視臺之一。同年在貯水山上建成了青島第一座電視塔。(張冠英提供)
![]()
1972年8月13日至8月20日,西哈努克偕夫人莫尼克一行,由濟南乘專列抵達青島訪問、休假,迎接西哈努克可謂“盛況空前”。(逄淑才提供)
![]()
1973年,青島鹽務局東風鹽場實現收鹽機械化,圖為現場收鹽場景。
![]()
1974年,嶗山縣實現全地區通電照明,戶戶安裝喇叭,圖為工作人員在安裝喇叭。
![]()
1975年8月1日,一座430米長的雙曲拱橋建成通車,取時代之名稱定名“勝利橋”,當天舉行了盛大的通車典禮。(張巖提供)
![]()
1976年9月18日,在匯泉廣場舉行的毛主席追悼大會,舉國同悲。(逄淑才提供)
![]()
1977年8月,十一大順利召開。在滄口廣場,一場盛大的慶祝大游行熱鬧展開。(楊義寬提供)
![]()
1978年12月23日,即墨縣、膠南縣、膠縣劃歸青島市領導。膠南縣的黃島、薛家島、辛安3個公社組成青島市黃島區。
![]()
1979年7月26日至31日,鄧小平來青島視察。在青期間,鄧小平對青島的建設和發展進行指導,考察嶗山旅游,強調必須先修路;視察海軍基地,要求建立一支強大具有戰斗能力的海軍;“一定要讓老百姓有水吃”,推動了引黃濟青工程方案的實行。
![]()
1980年,青島市政府批準在市區內建立市場三路、黃島路、即墨路等17個農副產品市場。10月15日,即墨路小商品市場開張,由此開啟了十幾年的輝煌之路。(鄒本東攝影)
![]()
1981年10月15日,龍山賓館第一期工程順利完工并投入使用。這是全國第一家地下賓館,也是全國開發使用最早的大型綜合型人防平戰結合項目。
![]()
1982年9月23日至29日,首屆山東省出口商品洽談會在剛落成的山東省對外貿易中心舉辦,這是對外經濟貿易部批準舉辦的7個區域性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之一。
![]()
1983年9月30日,山東路正式通車,這條大道南起東海路、北與瑞昌路相接,貫穿于市南、臺東、四方三個區,是青島市區東部南北交通的重要干道,為日后青島東部發展帶來了巨大活力。(張巖提供)
![]()
1984年,青島市政府對第一海水浴場進行了大規模改建,3月9日開工,6月26日竣工,只用了108天就完成了造型美觀、獨具風格的第一海水浴場改建工程。
![]()
1985年,九號臺風襲擊島城。這是建國以后青島市遭受到的最嚴重的臺風暴雨襲擊。(楊勇提供)
![]()
1986年9月,青島與黃島輪渡航線勝利試航。12月28日正式開通,結束了“青黃不接”的歷史。(張冠英提供)
![]()
1987年2月12日,國務院批準撤銷膠縣,設立膠州市(縣級)。4月1日,召開建市大會,成立膠州市人民政府,膠州從此又開啟一個嶄新的時代。
![]()
9月29日拍攝于浮山灣
青島的發展日新月異,每一年里都會有著許多重大的事件發生、或是值得收藏的城市記憶。本公眾號在不定期的年度編發中,也會隨時調整更新相應的圖文資料,如有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本文圖片感謝張巖、逄淑才、楊義寬、張冠英、楊勇等老師提供,部分圖片源自青島市情網、青島新聞網、青島檔案館、嶗山檔案館、青島電視臺等,一并致謝!
明日請繼續關注《慶祝新中國成立76周年——76張照片,一起回顧我們的新青島(下篇)》
![]()
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76周年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