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后人尊稱為“詩圣”。
他的詩歌風格沉郁頓挫,充滿了對民生疾苦的關懷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在唐代詩壇,杜甫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藝術成就,留下了無數令人動容的佳作。
![]()
01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首詩是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所作,充滿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家人思念的深情。
詩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長安城的荒涼景象,山河依舊,但國都已破,草木叢生,一片凄涼。
接著,“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則通過花鳥來表達詩人內心的悲痛與哀怨。
這首詩不僅展現了杜甫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也表達了他對家人深深的思念,讓人讀來感慨萬千。
02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是杜甫晚年所作,充滿了對人生無常和命運多舛的感慨。
詩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一句,以落木和長江為喻,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
接著,“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則描繪了詩人漂泊他鄉、身患重病的悲涼境遇。
這首詩不僅展現了杜甫對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悟,也表達了他對命運的無奈與抗爭,讓人讀來心生悲憫。
![]()
03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時所作,描繪了他茅屋被秋風吹破的情景。
詩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句,表達了杜甫對天下寒士的深切關懷,即使自己身處困境,依然心系他人。
這首詩不僅展現了杜甫的博大胸懷,也表達了他對社會不公的強烈批判,讓人讀來深受感動。
04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這首詩是杜甫在戰亂中思念兄弟時所作,充滿了對家人的牽掛和對戰爭的痛恨。
詩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句,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
接著,“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則描繪了戰爭給家庭帶來的巨大災難。
這首詩不僅展現了杜甫對家人的深情厚誼,也表達了他對戰爭的強烈譴責,讓人讀來心生悲憫。
![]()
05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首詩是杜甫聽到官軍收復失地時所作,充滿了對國家勝利的喜悅和對歸鄉的渴望。
詩中“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一句,表達了詩人聽到勝利消息時的激動與喜悅。
接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則描繪了詩人歸鄉時的歡快心情。
這首詩不僅展現了杜甫對國家勝利的歡慶,也表達了他對和平生活的向往,讓人讀來心生喜悅。
杜甫的詩歌,如同他的生活,充滿了坎坷與磨難,但他始終以深沉的情感和博大的胸懷去面對。
他的詩歌中,既有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也有對民生疾苦的同情,更有對家人朋友的深情厚誼。
讀杜甫的詩,我們不僅能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更能從中汲取到面對生活的勇氣與力量,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堅定地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