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話題說實話可能有點魯莽,因為并沒有詳細的數據支撐,而是來自與個別初三家長聊天后的感受。如果大家也有同感或者說有相關的數據印證當然是再好不過了,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聊一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里只是拋磚引玉,感興趣的網友和家長可以一起討論。
![]()
先科普一下“小中考”。就是這兩年,河北中考總分改革為800分之后,初二學生在6月底參加的“地理生物”兩個科目的學業水平考試,每個科目滿分是60分,總分是120分。而且這120分是計入中考總分的,也就是說,河北中考從初二下學期已經拉開帷幕了,中考成績的差距在此刻就已經開始顯現了。雖然未必是最后的分差,但誰都不想剛一起跑就落后。從最后的結果來看,由于題目簡單,今年地理和生物拿到滿分的同學比較多,一線初中一個班有四五個滿分的也不奇怪。所以,今年的“小中考”并沒有拉開分差,最多就一兩分或者三四分的差距。
![]()
當然,這些并不是重點,重點是與幾個校內排名還不錯的學霸家長聊天后發現,他們孩子“小中考”并沒有滿分,要么是119分,要么是118分,還有116分的,反正這樣的成績也讓這些孩子和家長有點心有不甘,也多少留下了一些遺憾。倒不是因為119分或者118分不能接受,按理說一科扣一分也已經很不錯了。但是他們遺憾的是,班里平時成績和排名不如自己的孩子反而成績比自己好,甚至拿到了120的滿分。根據這些家長表示,班里中上等成績的同學“小中考”滿分的人數比尖子生還多。當然,或許只是一兩所學校或者個別班的小眾現象,目前沒有足夠數據,無法判斷這樣的現象有沒有普遍性,但依然值得大家關注。
![]()
在我看來,現象的背后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考試缺乏區分度。與去年相比,今年“小中考”的難度有限,區分度不高,導致拉不開差距。學霸們可能更擅于解決復雜推理類難題,平時他們靠著解決難題拉開與中等生的差距,但如果沒有很多難題的話,他們的優勢可能并不明顯,反而會因為失誤或者腦子“臨時斷電”而與滿分失之交臂。相對來說,中上等生則因題目難度與自身能力程度匹配,更容易通過反復練習和打磨細節而逼近滿分。
![]()
第二是認知錯覺帶來的“優越”感。學霸們大多數是在班里或者在年級排名靠前的“存在”,但這種“領先”可能主要來自數學、英語、物理等主科或者理科帶來的光環。簡單說就是,有些學霸是靠數、英、物等學科的領先拉開了分數和排名的差距,但“小四門”與中上等同學之間的差距并不大,再加上中考題目簡單,這樣的優勢可能就更體現不出來了。
![]()
第三是容易忽略基礎知識和答題細節。學霸們無論是能力,還是記憶力毋庸置疑。但有些孩子過分追求難度,而忽略細節。比如,有的孩子習慣于把注意力放在做出多少難題,獲得更多成就感;有的過分重視數學、物理等理科滿分,而忽略了日常對“生物、地理、道法、歷史”等科目基礎知識的過關和記憶,導致做題習慣、答題細節、基礎概念等掌握的并不扎實,可能會因為答案不規范而失分。比如,答“土壤”就能得分,而答“泥沙”可能就偏離給分點,導致丟掉了1分。以上原因可能并不全面,家長們也可以繼續補充。
![]()
其實,“小中考”一兩分的差距對最后中考的大局可能也沒有那么大的影響。我身邊有個孩子,今年中考770多分,初二“小中考”地理+生物的分數也不高,大概115分。但通過初三的努力,最后還是拿到了一個滿意的成績,也說明5分以內的差距后期都是可以彌補的。但是,無論地理和生物“小中考”是否取消,無論是學霸還是普娃,大家還是應該重視,臨時抱佛腳并不可取。最好的策略是從入學開始就認真對待,該記憶記憶、該練習練習,強化答題規范訓練,為自己取得好成績打下基礎,畢竟考到滿分保持領先更有心理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