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觀(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全文2973字,閱讀時間6分鐘
從A股輾轉至港股,奇瑞21年的IPO長跑終于迎來了“最終章”。
9月25日,奇瑞正式以“9973”為股票代碼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開盤價34.2港元/股,較發行價上漲11.22%,市值一度突破2000億港元。
![]()
圖/奇瑞于港交所上市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然而,開盤后股價逐漸有所回落,最終以31.92港元/股收盤,總市值為1841億港元。
首日股價“沖高回落”的背后,是奇瑞“技術立身”人設與市場現實之間的逐漸偏離。一方面,作為中國車企“出海冠軍”,其全球影響力不容小覷;另一方面,市場對其新能源轉型的遲疑、品牌戰略的混亂仍存疑慮。
這場IPO被視為奇瑞沖擊高端化與智能化的“彈藥補充”,但資本市場的審慎態度也暗示著,其“理工男”這塊金字招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驗。
1.奇瑞上市恰逢其時?
從結果來看,奇瑞此次港股上市似乎踩準了行業節奏。畢竟在21年的上市之路上,它曾因股權糾紛、股東人數超限等問題6次折戟。
1-8月奇瑞國內累計銷量為86萬輛,同比增長21.5%,這一成績使其穩居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前八個月銷量排行榜第五。
與此同時,其出口表現也同樣穩健,1-8月累計出口量為79.8萬輛,同比增長10.8%,連續22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量第一。
![]()
圖/2025年1-8月奇瑞出口情況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近年來,銷量的持續增長也直接帶動了其營收與凈利潤的節節攀升。2022年至2024年,奇瑞總營收從926億元增至2698.9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70.7%,凈利潤從58億元增至14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57.1%。
到2025年,奇瑞的營收與凈利潤依舊呈穩健增長態勢。一季度營收為682.2億元,同比增長24.2%,凈利潤為47.26億元,同比暴漲90.9%。
![]()
圖/奇瑞集團近年營收情況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但高速擴張的背后,資金需求的壓力也如影隨形。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至2025年一季度,其資產負債率始終維持在85%以上,遠高于行業70%左右的平均水平。
![]()
圖/奇瑞集團近年資產負債率趨勢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其中,一季度1604億元的流動負債與1576億元的流動資產形成了28億元的流動負債凈額。這一數據意味著,一旦市場波動導致資金回籠放緩,奇瑞將面臨較大的短期償債壓力。
![]()
圖/奇瑞集團近年流動負債趨勢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此次港股上市為奇瑞募集約91億港元資金,這筆資本注入具有多重戰略意義。一方面,可以為奇瑞緊繃的資金鏈松綁,緩解高負債壓力;另一方面則能給其新能源車型研發、智能駕駛技術突破、售后服務體系升級、國際化敘事能力提升等多重戰略布局持續輸血。
![]()
圖/奇瑞港股上市募集約91億港元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表示,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迭代速度太快,電動化、智能化和國際化每一項都面臨持續高強度的資金需求,單靠自身盈利根本不夠。
“上市融資因此成為關鍵渠道,不僅能夠為企業注入大規模外部資本,也有助于提升研發能力、加速技術落地與品牌影響力。”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港股流動性不及A股,若后續業績不及預期,再融資難度會加大。“資本是把雙刃劍,它能加速技術落地,但也要求奇瑞必須拿出持續盈利的能力,不能只靠燃油車的“老本”講故事。”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奇瑞上市消息帶來的感受更為復雜。
“上市意味著企業更有實力,希望奇瑞的售后服務和零部件供應能因此改善。”
“我更關心的是,上市募資能否真正轉化為產品力的提升,比如更長的續航、更智能的駕乘體驗。”
2.新能源轉型之路遭遇技術天花板?
回顧燃油車時代,“技術奇瑞”的人設,不僅是因為其董事長尹同躍出身技術,更因為奇瑞發動機的可靠性讓不少消費者成為“死忠粉”。
“2018年買的瑞虎8,到現在開了10萬公里,除了基礎保養沒出過一次大毛病,當初就是沖著‘技術奇瑞’的口碑買的。”
![]()
圖/瑞虎8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同級別里,奇瑞的燃油車發動機技術成熟,動力強勁,而且穩定性和可靠性都非常高,開著很省心。”
但如今,當賽道切換到新能源時,這份信任開始出現裂痕。
“原本想換輛奇瑞新能源,結果看了半年都沒選明白。”山東濟南車主王女士的經歷頗具代表性。
她從去年6月開始關注奇瑞新能源車型,但在對比了奇瑞旗下多個新能源品牌后,卻陷入困惑,“星途說是高端品牌,可價格比定位中高端的智界S7還低,我到底該按定位選,還是按價格選,連個清晰的購買指引都沒有。”
糾結了半年后,她最終選擇了產品定位更明確的問界M5。
![]()
圖/問界M5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這樣的困惑,在90后何先生身上同樣存在。作為曾經奇瑞燃油車的忠實用戶,他對品牌有著特殊感情,今年國慶計劃換新能源車時,第一時間關注了奇瑞新能源。可研究小半個月后,他始終沒能理清奇瑞的產品矩陣。
“對比吉利、長安等傳統車企,感覺奇瑞的技術力明顯被攤薄了,旗下各個新能源品牌之間的技術特點和市場定位太模糊不清。”
產品線規劃存在混亂的背后,實則是奇瑞多品牌戰略帶來的資源分散和內耗。目前,奇瑞旗下擁有奇瑞、星途、捷途、iCAR、風云五個主要品牌,看似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市場覆蓋,實則造成了嚴重的內部競爭和資源浪費。
具體到品牌,星途雖定位高端,但橫向對比同為中高端品牌的產品,卻還是以性價比吸引用戶,其旗下被寄予厚望的星紀元序列目前只有ET、ES兩款車,月銷量均不足千輛。
![]()
圖/星紀元ET--星紀元ES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與華為合作的智界品牌,則暴露出奇瑞在合作項目上的協調難題。本可借助華為技術優勢實現差異化競爭,卻因內部重視不足、資源調配不當等問題,導致交付延期、品控爭議不斷。今年以來,智界單月零售量呈持續下滑趨勢,8月僅1728輛,環比下滑63.6%。
![]()
圖/2025年8月智界品牌銷量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此外,智能化技術投入的不足也制約著奇瑞新能源的向上突破。雖然奇瑞在今年3月正式推出了“獵鷹智駕”系統,并宣稱其算力可達508 TOPS,但實際體驗與行業第一梯隊仍有明顯差距。
“試駕了星紀元ES的獵鷹智駕,在環路跟車還可以,但到了復雜路口,識別紅綠燈的反應與問界、理想相比差距確實存在,變道也不夠果斷。”
“硬件參數看起來不錯,但實際體驗僅停留在‘能用’階段,離‘好用’還有距離。”多名消費者坦言道。
3.IPO募資能否破局?
港股上市為奇瑞提供了資金補血的契機,但也將其置于更嚴格的監管和市場監督之下。
根據招股書,奇瑞此次募集資金的約35%將用于未來1至3年研發不同車型和版本的乘用車,約25%將用于下一代汽車及先進技術的研發,約20%將投向拓展海外市場及執行全球化策略,約10%將用于安徽蕪湖生產設施提升,剩余則作為營運資金。
![]()
圖/奇瑞公布所得款項用途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這些資金能否精準投向奇瑞目前的“痛點”?答案并不確定。
與諸多消費者的接觸中,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消費者雖然對奇瑞的燃油車技術表示信任,但對其新能源板塊卻普遍持觀望態度。
“希望奇瑞在未來能盡快厘清品牌定位,推出一款技術標簽清晰的車,否則未來我肯定不會為其買單。”
“希望看到奇瑞在電池技術、智能駕駛、車機系統等核心領域實現實質性突破,而不是簡單地推出新品牌新車型。”
“技術奇瑞不應該只是一個營銷口號,而應該體現在產品體驗和用戶體驗的全面提升上。”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的奇瑞并沒有選擇坐以待斃,其在新能源領域布局明顯加速。
第四季度,奇瑞規劃了多款新車,涉及不同細分領域。
比如,捷途縱橫G700定位豪華電混越野SUV,搭載的鯤鵬超能混動CDM-O系統,計劃在10月19日正式上市;星途ET5定位中型SUV,是全球首款搭載地平線HSD和征程6P芯片的量產車型,預計將于11月正式上市;風云T11定位智享大六座旗艦SUV,按照官方計劃將于年內上市。
![]()
圖/捷途縱橫G700--星途ET5--風云T11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智能化方面,奇瑞計劃在年內推出30款搭載“獵鷹智駕”的產品,覆蓋不同價位和車型。同時,奇瑞和華為再度攜手,簽署了智界品牌戰略2.0合作協議,雙方明確將在智界投入超百億元和5000人的研發團隊,并同步調整運營架構,實現產銷服一體化獨立運營。
![]()
圖/2025年內將推出30款搭載“獵鷹智駕”的產品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對于奇瑞而言,其“技術奇瑞”的人設沒有完全倒塌,但它正矗立在懸崖邊上。下一步,其若不能盡快厘清品牌定位、整合內部資源,再多的研發投入和產品上新恐也難轉化為市場聲量。
奇瑞亟需證明的不僅是“能上市”,而是上市后能否真正獲得“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