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9月,我老家一所鄉村小學的“營養餐”曾在社交媒體上引發軒然大波。營養餐“沒營養”,一批人被處理。
在我看來,吃上這樣的“營養餐”已經是天花板的待遇了。我小學那會兒,學校哪會管孩子吃飯的事兒啊,既沒有營養也沒有餐。
那件事讓我尤為難忘的是,知情者告訴我,被處理的人里有一些是被冤枉的,比如校長——校長對營養餐根本就沒決定權,是上級“內定”的供應商。因為里面有商機,這商機輪不到校長。
![]()
7年前那場營養餐風波里的孩子,都已經健康地長大了吧。
為啥扯到起多年前的舊事?是因為最近上海發生了綠捷校園餐問題。
某種程度上說,上海是中國的天花板,很多上海人也頗為此驕傲。這里卻發生了校園餐“慘案”,讓很多人大感意外。
今天看到有文章說,一些上海的家長一度讓孩子偷偷從家里帶飯,跟做賊一樣。簡直是對天花板的嘲諷。
話說,前些日子,多個家長借助西貝預制菜風波,在社交媒體反映,孩子學校的午餐,蝦仁炒蛋“發臭”或“有沙”。輿論關注之后,上海開始調查。
從目前通報的調查進展來看,確實有問題,但好像問題也不大——現已查明,綠捷公司涉嫌瞞報食品安全相關信息,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并控制相關人員。
如何亡羊補牢呢?通報中是這樣說的——
食材供應定期抽檢;邀請更多學生家長、行業專家、第三方機構參與抽檢;全面核查學校餐食供應招投標情況;公開學校負責人陪餐安排,擴大家長陪餐范圍;將學生和家長滿意度納入招投標合同約定條款……云云,相當豐富的一系列措施。
這些措施是很有誠意的,但是誠意往往又是靠不住的。
隨后,校園餐的供應商綠捷公司發布了道歉聲明,就兩行字:
對于涉及此事的學生和家長,我們表示最誠摯的歉意,對于有關部門采取的措施,我們全面接受,全力配合。
這兩行字又引發了諸多口誅筆伐。有說綠捷傲慢的,有說綠捷沒誠意的。
這很好笑。有誠意又如何,不傲慢又如何?
我最煩的就是對人家的“認錯態度”指手畫腳說三道四。態度好有用么?好態度就是真態度么?好態度還不好裝么?
綠捷寫上一萬字的道歉信,就可以讓校園餐不出問題了么?正如,前面提到的補救措施,食材抽檢,核查招標,家長陪餐,這些都做到,就可以杜絕校園餐問題了么?
很難。難在哪里?難在沒說讓肇事者如何付出它承受不起的代價。
從目前官方通報的綠捷的問題來看,這家公司恐怕不會付出多大的代價。可以預料,這個代價對于這家公司來說很大可能是一場毛毛雨。
這才是“對于有關部門采取的措施,我們全面接受,全力配合”這句話的底氣。
人是自私理性的動物,會權衡利弊得失、收益代價。
讓上海的孩子吃上放心的校園餐,這可以被解讀為一件“崇高而偉大”的事業,也可以解讀為一個賺錢的好生意。綠捷會選擇哪一個解讀呢?大概是,在標語或口號里選擇前一種,而在賬目上選擇后一種。這都是理性之舉。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應對這種“理性”導致的失控或麻木。
那就要在“代價”上下功夫。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如果在食品安全上出了問題,按“投毒”論處,肇事者的錢全部罰沒,甚至坐牢,給肇事者開“路條”的人承擔連帶責任。若如此嚴苛,估計綠捷不僅不會輕描淡寫地道歉,甚至都不會有道歉的機會。它會保證把每一餐都搞得好好的。謙卑與小心,跟不謙卑不小心所付出的代價密切相關。
有人會說,食品安全問題當成“投毒”看待,太嚴刑峻法了吧。
嚴刑峻法難道很少見么?前兩天我看到一個新聞,一女子把自己吃剩下的兩盒“安眠藥”轉賣了,差點被以販毒罪起訴。她轉賣的藥叫“思諾思”,是管制類精神藥物,處方藥。幸虧浙江海鹽縣檢察院對她撤銷了起訴,否則……
所以,搞好校園餐并不麻煩。要是像打擊販毒那樣緊盯綠捷這樣的公司,搞好校園餐,哪里還需要家長去陪餐之類“餿主意”。
一句話,讓它稍有不慎就會付出它不可承受的代價就行了。
最后我想說的是,為天花板而驕傲是淺薄的,因為相對于底線而言,天花板并沒有多大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