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人一直尋求建國,然而卻屢屢失敗,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巴勒斯坦看起來很委屈,然而,這恰恰是不能建國的原因。因為他們一直不敢直面消滅恐怖主義,企圖舍本逐末,企圖通過獲得其他國家的承認、加入聯合國倒逼以色列。
實際上,以色列能夠給巴勒斯坦人建國的機會,也是本著對和平的向往,已經是非常大的讓步,然而,他們卻放棄對和平的承諾,繼續進行恐怖活動。最終導致建國一拖再拖。
![]()
一、181號決議無效和決議對象的消失
181號決議,是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決議,并沒有經過安理會的表決,因此不具有法律效力。這一點必須清楚。
即便如此,老百姓常說,捉虱子還要有塊布。如果猶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都在181號決議這塊布上面捉捉虱子也無可非議,各自成立自己的國家,皆大歡喜。然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卻與它的阿拉伯兄弟們一起把這塊布撕了。
既然如此,巴以建國都沒有了任何依據,即便是沒有法律效力的181號決議也沒有了。這個時候,巴勒斯坦的主權不屬于任何人,以色列、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等在此展開了爭奪。
第一次中東戰爭之后,約旦宣布對約旦河西岸擁有主權,埃及宣布對加沙擁有主權,以色列對剩下的地方擁有主權,這些土地的歸屬,都與181號決議沒有半點關系。181號決議這塊布,已經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這個時候,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已經分別屬于埃及和約旦, 就像一滴墨水滴到了墨水瓶里, 融入到了他們的阿拉伯民族當中。
到這個時候,歷史上還沒有巴勒斯坦人這個民族。有的只是在巴勒斯坦生活的阿拉伯人回到了阿拉伯國家的懷抱。
可以說181號決議的對象之一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消失了。
如果從此以后阿拉伯國家老老實實的過安靜日子,這個世界就會一直這樣下去。各國守著各國的地盤,世界也默認叢林法則的結果。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也回歸它本應該生活的阿拉伯世界。一切都會其樂融融。
![]()
二、巴勒斯坦人對土地沒有主權
然而,一直懷有消滅以色列企圖的埃及、約旦、敘利亞等國,卻不想過安分日子,一直把消滅以色列當成首要的目標。
這個時候發生的第三次中東戰爭,是國與國之間的侵略與反侵略戰爭。以色列是為了生存,而這幾個國家的目的是搶奪以色列的領土。
然而,他們失敗了。 埃及、約旦、敘利亞偷雞不成蝕把米,埃及失去西奈半島,約旦失去約旦河西岸,敘利亞失去戈蘭高地,成了他們一直企圖滅亡以色列的代價。
這個時候,情況就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以色列搶來的土地, 就是約旦和埃及占領的國土, 與181號決議毫無關系。
這個時候,如果你譴責以色列占領埃及和約旦的領土,可以,畢竟他們在以色列之前宣布對這些地方擁有主權。但是如果你譴責以色列搶占了巴勒斯坦人的領土,那就是個笑話。因為擁有主權的是約旦和埃及。
隨著1988年 約旦 和1979年埃及放棄這兩塊地方的主權,實際上,以色列成了 唯一 控制這塊土地的國家,能夠對此擁有主權的只有以色列。
你或許會說,當地生活的阿拉伯人呢(后來自稱巴勒斯坦人)?他們對這塊地方沒有主權嗎?
你必須知道,主權只屬于國家,不屬于個人和團體。所以約旦放棄了約旦河西岸的主權,主權就落到了以色列的手中而不是當地生活的阿拉伯人。
如果在一塊土地上生活的人都有主權的話,那么一個國家的分裂就太容易了。
雖然阿拉法特1988年宣布建國,但是他從來沒有在這之前控制過這片土地,所以這片土地的主權與他毫無關系。
![]()
三、巴勒斯坦人建國只能算是尋求民族獨立
在埃及和約旦放棄主權之后,以色列實際控制了加沙和約旦河西岸,這塊地方毫無爭議的成了以色列的國土。
242號決議通過的時候,這兒還沒有巴勒斯坦國,所以也不存在把土地還給巴勒斯坦國的可能。
1988年此后的巴勒斯坦人要求建國的運動,充其量只能算是以色列國內的一個民族尋求獨立。
這時候他們把自己叫巴勒斯坦人,稱自己為一個民族,他們企圖對標181號決議下的阿拉伯人,然而事實是,181號決議的對象早在法律上消失了。
雖然大家知道他們大部分是那一批人,然而,他們的國籍畢竟經過了改變。
一個尋求獨立的民族,不斷制造各種各樣的恐怖活動,居然獲得了聯合國的認可,也是咄咄怪事。
印度吞并的克什米爾地區,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英國的北愛爾蘭想獨立,土耳其的庫爾德人,一直都在努力爭取建國,然而卻被各種武力鎮壓,但是換到巴勒斯坦人這兒,情況就完全變了味。
![]()
四、聯合國的胡攪蠻纏和沒有法律效力的1967年線
聯合國一直都在努力的把這塊土地的主權與巴勒斯坦人聯系起來,盡管中間他們曾經成為約旦和埃及的公民,但是仍然認為他們是等待接受181號決議的一個群體,而不管181號決議早就已經走進了歷史的垃圾堆,而且也沒有法律效力。
聯合國這之后再提兩國方案,實際上已經是無根之水,因為181號決議并無法律效力,而且已經作廢,聯合國喊了這么多年的兩國方案,并沒有一個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來支撐。
聯合國提到的1967年線,實際上連181號決議都不如,它僅僅是“很多人認為合理”。1967年線,提到的時候都會說“大部分國家認為他是合理的邊界”,很自然的就說明了這個分界線沒有法律效力。
它的來歷是2002年3月第14次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首腦會議在貝魯特通過的 阿拉伯和平倡議 ,倡議 由沙特阿拉伯提出,旨在通過以色列撤出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占領的阿拉伯領土、建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依據聯合國決議解決巴勒斯坦難民問題,換取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全面建交 。
沒人問過以色列的意見,然而聯合國卻把兩國方案和1967年邊界當成了以色列的法定義務。不斷的敲打以色列讓出土地讓巴勒斯坦人建國。
![]()
五、《奧斯陸協議》給予了巴勒斯坦人土地,但是他們沒有誠信
1988年阿拉法特宣布建國,然而卻沒有一寸國土。雖然獲得了140多個國家的認可,然而卻是流浪政府。《奧斯陸協議》的達成,才終于讓他們有了落腳點。而約旦河西岸的土著,他們實際上對阿拉法特等人并不感冒,然而,這個政府就這樣被強加到了當地土著的頭上。
安定下來的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并沒有按照協議履行打擊恐怖主義、消除仇恨教育的義務,因為,如果他打擊恐怖主義,他很快就會失去支持。
就這樣,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在表面上與以色列和談,實際上一直都在支持恐怖主義活動,直至10月7號大屠殺發生,仍然拒絕譴責恐怖主義。
以色列說他們沒有一個可以信賴的談判伙伴,的確如此。一則是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民意支持率太低,另一則是他們一直靠支持恐怖主義獲得支持。
即便這樣,聯合國仍然把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強加到這塊土地上。
然而,這樣做的結果是,以色列本著和平的希望給予了他們建國的機會,卻被他們親手打碎了。
![]()
六、承認巴勒斯坦國是舍本逐末,不會帶來好結果
按照《奧斯陸協議》,巴勒斯坦國應該在巴以談判結束時實現,然而,因為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拒絕打擊、并暗中支持恐怖主義,導致恐怖活動有增無減,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在正規談判程序上無法取得進展,阿巴斯等就把心思放在了制造輿論,獲得其他國家的承認,加入聯合國等辦法倒逼以色列。
這是舍本逐末的行為,阿巴斯想省略談判步驟,直接建國,然后倒逼以色列來獲得領土,然而,以色列卻給予這種小聰明以嚴厲打擊,通過吞并部分土地來作為懲罰。
在最終發現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不是合適的談判對象之后,以色列果斷取消了兩國方案的進程。
看起來,巴勒斯坦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然而,他距離建國卻變得越來越遠。
隨著土地被一點點的吞并,巴勒斯坦未來的國土變得越來越少,而且越來越零散。隨著定居點的增多,將來的談判更加艱難。
如果巴勒斯坦繼續按照目前的狀態下去,他的建國將來真的會成為泡影。而且即便建國,他的國土也會大幅度的減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