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湊合”地生活過嗎?
最近,朋友小安被公司從深圳外派到西安工作。她找我吐槽,說自己現在的生活很糟糕:
“你都不知道我的生存環境多么惡劣!租的房子除了基本的電器什么也沒有,客廳只有一張破沙發。本來想買點好看的物件裝飾一下房子,想到一年后就要回深圳了,買了好像也帶不走……”
“我現在一日三餐都靠外賣解決,在這里沒有朋友,周末也不想出門,整個人感覺很喪、很難受……”
我聽完不解地問:
“為什么不自己做飯呢?”
小安嘟囔道:
“自己做飯好麻煩!還要買鍋碗瓢盆和電器,想著就一年,湊合一下得了。”
我繼續問:
“為什么你不交幾個那邊的朋友?比如同事、鄰居之類的,多約TA們出去。”
小安抱怨:
“可是我一年后就不在這邊生活了呀,不想浪費那么多時間和感情。”
被莫名灌輸了一波負面情緒后,我有點哭笑不得。但也明白小安為什么感覺那么糟糕了。
因為她抱著“臨時心態”去過現在的日子,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湊合地過眼前的生活。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在過著這樣的“臨時生活”:
租房時,總覺得不是自己的房子,于是將就著住,不愿多花心思打理出家的模樣;
工作中,總覺得這個崗位不穩定,于是沉不下心來做事,什么都沒學成……
作家松浦彌太郎說過一段話:
“吃下敷衍生產的食物,人不會感到滿足。吃完飯團或泡面后往往會覺得不過癮,最終又多吃了甜面包和零食。這樣的日子久了,身體心靈都會受損。”
臨時、湊合的心態,短時間內看似沒有損失,久了卻很容易讓你松懈、拖延,對生活失去熱情,體驗不到任何滿足感,覺得當下的一切毫無意義。
那么,為什么我們會產生“臨時心態”?
為什么“臨時心態”會讓我們的身心受損?
如何改變這種狀態,好好享受生活?
今天,壹心理就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
![]()
為什么我們會產生“臨時心態”?
臨時心態,簡單概括就是——先湊合著生活,等時機到了或事情變得更好時,再認真地過。
這種心態多發于以下4種情況:
1、生活環境發生暫時性變化(如出差或外派至某地);
2、目前的生活或工作不是自己滿意的,想等找到滿意的工作或過上滿意的生活再實施計劃;
3、覺得做某事很麻煩或沒必要,因此不愿投入更多精力;
4、嚴重的拖延癥或擺爛心態。
拿開頭提到的小安舉例,因為被公司從深圳外派到西安一年,小安總覺得:“反正就一年,湊合過一下也無所謂。”
因此,她選擇不對出租屋進行整理、裝扮,因為這房子是房東的,不是她的;
明明有時間做飯,卻嫌做飯麻煩,又擔心吃壞身體;
明明周末可以出門走走,卻還是“喪”在屋子里,也不愿交個朋友……
殊不知,這樣的日子過得久了,身心都會陷入麻木的狀態。整個人的狀態也會越來越低落,天天提不起勁。
日本有一個綜藝節目,叫做《我可以去你家看看嗎》,以探訪素人的家而獲得高收視率。
我記得有一期節目,采訪的是一個漂亮小姐姐。
![]()
原以為小姐姐的家會和她的外表一樣,會被裝扮得很好看,結果她的住處讓工作人員大跌眼鏡。
一進門,過道處就是一堆隨意亂扔的鞋子;
![]()
再往里面走,是散落一地的衣服,春夏秋冬穿的都有;
![]()
就連吃剩下的外賣盒以及常年不刷的杯子,也淹沒在凌亂的衣服堆里……
小姐姐解釋,因為自己是一個人住,而且房子只是暫時落腳的,收納很麻煩,所以湊合過一下也是能接受的。
我身邊擁有“臨時心態”的人群中,大部分是大學剛畢業或異地發展的上班族。
其中很多是獨居人士,所以覺得:“一個人沒必要花費太多心思,能住能睡就好。”
還有很多人,工作上的輪崗,飲食上的三餐,甚至朋友、伴侶都找臨時的,覺得只是“過渡”一下,長時間下來,自己的生活就這么“湊合”下去了。
然而,TA們并沒有想到——
臨時心態看似是一種節省能耗的行為,但長久以往,整個人的身心就像被掏空了一樣,卻察覺不出哪里出了問題。
![]()
![]()
為什么“臨時心態”會讓我們身心受損?
最根本的原因是:臨時心態會讓人產生“一切都無所謂”的錯覺,認為得過且過就好,從而忽視了去挖掘美好的可能性。
梁寧在其演講《在長期主義里尋求安放》里,深刻解析了為何“臨時心態”會讓我們的身心受到損害:
“臨時感,有種‘先湊合著’的意味,這背后代表著一種‘不融入當下’的觀點和態度。如果一個人拒絕融入‘當下’,充滿‘臨時感’,這樣的狀態是往往找不到長期主義的。 所有臨時感的事情,看似是節省,實則在消耗。沒有對空間、身邊人的投入,就無法從任何地方獲得成長的養分。 臨時感是以不確定應對不確定,而長期主義是以內心的秩序來應對世界的不確定。”
梁寧認為,「臨時感」太強的人,總覺得自己還沒有得到最想要的生活,所以就把眼前的一切當成“臨時的”,對現在的一切不在意,不接受,不沉浸。
自以為可以少付出,該投入的時候再投入,但事實上,生活空間、職場空間度過的每一分每一秒,產生的真實感受,都屬于你自己。
它們長在你的身體上、靈魂上,深刻地影響著你。
如何改變這種“臨時心態”呢?
網友@Adelina分享了自己是如何由【臨時心態】轉向【長期主義】的。
Adelina一直是一個很“糙”的人,從來都只注重實用主義。
比如,租的房子就什么都不布置,不見客戶的時候出門就不化妝;一有時間就想躺著,自己的興趣和其他技能慢慢退化……
她的生活,就只剩下一天8小時的工作了。
但后來,Adelina被網上“3000元改造出租房”“如何打造ins風出租房”等帖子吸引后,她開始反思自己:
為什么同樣是“一線城市漂”,TA們的生活就這么有意思呢?
Adelina慢慢意識到,是自己將生活過成了臨時狀態。
于是,為了沉浸式體驗生活,慢慢轉向長期主義,她開始關注工作之外的事情,例如研究穿搭、學習攝影、做飯、健身……
“我發現經過思維的改變后,自己的生命質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們追求的穩定并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要用心去愛自己的生活。畢竟生命只有一次,愛自己、愛生活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后來,Adelina發現自己在工作上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因為她改變了臨時心態,開始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學習自己想要的技能。
她才驚覺“長期主義”帶來的好處,遠比“臨時心態”要多很多。
![]()
(網友@Adelina 的自述△)
網友@一念一定 也分享道:
從小跟著我媽媽搬了十幾次家,我記得家里從來沒有過冷冰冰的狀態和景象; 桌子上永遠都會有桌布,不用的空瓶子都會被及時丟掉; 不會有吃過的剩飯一頓又一頓的加熱;時不時會有鮮花出現; 我放學回來會和家人一起去采購新鮮蔬果…… 之前會認為這是生活的常態,后來長大了才知道,這是母親留給我多么寶貴的財富,一個“為自己生活負責”的生活態度。
《納瓦爾寶典》里有這樣一句話:
“從本質上講,生活的過程就是用精心培養的好習慣,替換那些在不經意間養成的壞習慣,努力成為一個更幸福的人。你的幸福指數最終取決于你的習慣,和你花最多時間與之相處的人。”
其實,短期來看,臨時心態損害的是我們的生活質量;但長期看來,卻更加損害了我們對生活的認知與態度,甚至讓人生都這么“湊合”下去。
因此,不管處于何種臨時的境地,我們都要記住:
最不該被敷衍的人是自己,最不能背叛的人也是自己。
當你開始認真對待自己,人生才會有尊嚴和秩序。
![]()
![]()
如何避免或改變“臨時心態”?
以下這3個方法,或許可以幫到你。
1、尋找生活里的“支點”。
生活是需要一些支點的,這些支點可以是有意思的愛好、喜歡的小物件,也可以是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
生活的支點越多,人的內核就越安穩。
因為這些支點驗證了我們生活過的痕跡,讓我們存在的每一分鐘都有了意義,人也容易變得滿足。
就像這位網友說的:
“即使住老破小,也要裝飾起來,東西不多搬家也不麻煩,但我想要的小家具都要有,還有掛鐘,香薰,綠植都要安排才開心。”
![]()
2、嘗試生活得“具體”一點。
吳軍在《具體生活》里說到:
“具體生活,不是抽象任性的美好暢想,是具體而細微的實際行動。”
不只是把“運動、學習、閱讀、烹飪”停留在腦海里,而是嘗試把它們具體到生活中來。
我們可以做個時間表,分工作日/周末。以“工作黨”的周末時間表為例,可以參考這樣安排:
9:00 起床洗漱 9:15 熱個三明治、泡杯咖啡 10:00 閱讀《人類簡史》 11:00 背30分鐘單詞 11:30 做水煮牛肉和炒豆芽 12:15-14:00 吃飯+午休 14:30 去泳池游泳 15:45 聽音樂洗澡 16:00 寫作 17:30 準備晚飯 18:30 吃晚餐 19:00 洗碗/洗衣服 19:30-21:30 看一部喜歡的電影/煲劇 21:30-23:00 逛逛淘寶 23:00-24:00 點個香薰蠟燭,醞釀睡意 ……
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節奏。按照自己的需求設定時間計劃表并實施,你會發現:
這種具體生活可以打消“臨時心態”帶來的空虛感,并能有效提升個人價值感。
因為這種方式讓生活充滿了沉浸感和體驗感,讓人更能享受當下,治愈所有焦慮和不安。
3、踐行“長期主義”的生活方式。
長期主義是最能對抗臨時感的生活方式。
因為它既不需要內卷,也不需要精神內耗,僅僅是利用時間的“復利效應”去做那些看起來很難但正確的事情。
試想一下,假如每天堅持做1分鐘平板支撐,第一天可能很難,堅持10天后,你可能開始覺得這1分鐘過得很快。
隨著時間的一點點增加,一天天過去,沒準有一天你再照鏡子,就出現了隱約的馬甲線,會有相當大的成就感。
這就是長期主義的美妙之處——
當你將長期主義投擲在生活的每一處時,你會發現,日積月累之后,總會有意料之外的驚喜。
![]()
![]()
生命的每分每秒,不正是因為有了體驗感,才顯得如此絢爛奪目、令人回味嗎?
不把生活當成“臨時生活”,生活才會認真回報你。
所以,減少“臨時心態”,過好當下的每一天吧!
最后,送大家一段我收藏很久的話:
“人生就是這樣,大部分日常都只是日以繼夜的重復,只有一些微妙而珍貴的時刻,萃取生命的精華,讓人深深感受到生而為人的珍貴。”
世界和我愛著你。
作者:夏木
編輯:一顆多肉、Jessica
圖源:unsplash
![]()
“活在當下,是對未來最好的準備。”
如果你也習慣抱著“臨時”的心態生活,無法體驗到當下的美好,想要從現在開始改變,培養“長期主義”思維 ,不妨加入壹心理【心理學交流群】。
在這里,你可以免費學習心理學知識、觀看大咖干貨直播課,扭轉思維認知,學會活在當下,真正對自己負責;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交流學習,從臨時心態轉向長期主義;還可以免費領取【1V1心理職業規劃】,0基礎入行心理行業,不斷自我增值,提升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
立即點擊海報,免費進群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